APP下载

现代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现状

2017-07-24李图南

运动 2017年2期
关键词:皮质醇负荷监控

李图南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现代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现状

李图南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监控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国内篮球运动员训练监控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都停留在用一种学科的理论去解释训练监控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学科之间的交集与配合;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监控手段或某一学科领域,而是多学科理论共同指导篮球训练监控实践。

现代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监控

篮球运动发展至今日,关于篮球技战术训练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训练方法和手段日趋成熟,因此想从篮球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内容上有所创新或者较大的改进已经越来越困难。这时要想进一步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战术素养,就需要注重提高每一次训练和比赛的效果,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最理想的周期、最适宜的符合强度以及尽可能少的代价,创造出最优的运动成绩,即提高训练质量。为此,世界上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队都引入了“运动训练监控”这一理念,旨在通过对运动员训练或比赛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监控,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质量,积累运动员反馈与评价,为今后更加合理地训练和比赛提供必要的参考。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各种训练监控手段进行分析与整合,并提出笔者关于该问题的观点和建议,与此领域的研究者共勉。

1 运动训练监控定义

运动训练理论文献中对什么是运动训练监控(Monitoring of Sports Training),观点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运动训练监控是指周期性的或连续的对运动员的训练程度状态(preparedness)和竞技表现(performance)进行观察和测试,从而确定运动员现实状态的活动;另一种解释认为运动训练监控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测量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以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的方法。

国内外对于运动训练监控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解释虽然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也达成了许多共识,普遍认为运动训练监控应该包括收集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根据结论对训练活动过程进行调整3个过程,即运动训练监控是由测量、评价与控制3个过程所构成的,测量、评价与控制是运动训练监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3个环节,三者都对运动训练监控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我们可将运动训练监控这一概念的定义表述为: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记录、测量、测试等手段获取运动训练的反馈信息,以此评价运动训练安排与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关系,进而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修改,从而控制训练过程的活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了2010年后的篮球运动训练监控外国相关文献20余篇,发现国外许多学者在研究篮球运动负荷时喜欢将运动负荷分为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分别进行研究。早在1999年,徐本力先生就引进了这一概念的划分。徐本力先生认为,外部负荷“是指人体外部的各种控制作用对人体所施加的刺激”,而内部负荷是“运动员的有机体在承受外部负荷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内部应答反应”,并且是通过生理和心理内部负荷来表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对外部负荷监控主要是从运动训练学角度进行分析与实践,而对内部负荷的监控则需要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支持。内部负荷监控更关注运动员的本体感受,对训练过程的监控效果也更具体、更全面。因此,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内部负荷监控进行研究(占比例约71%)。

Jo·o Ant·nio Nunes,EduardoCaldas Costa等人在2011年通过对10名年龄在21~29岁之间,参与了第6届巴西女子篮球冠军赛的女子篮球运动员参赛期间的内部负荷进行测量与分析,发现这些运动员的通过这次比赛产生的内部负荷(Edwards指数和Foster指数)是适宜的,并且Edwards指数与运动员的数据表现(得分、篮板、助攻、抢断等)之间呈显著相关性。

Moreira Alexandre、McGuiganMichael R等人在2012年通过对一些职业篮球运动员在一个赛季的两场模拟比赛和两场正式比赛的赛前和赛后两项指标(唾液皮质醇和自感用力度)进行监控,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正式比赛的时候,热身准备阶段和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的唾液皮质醇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性;第二,在一场模拟比赛中(从开始前30min到结束后10min)运动员的唾液皮质醇指标没有显著变化;第三,正式比赛前和模拟比赛前运动员的唾液皮质醇指标呈显著差异;第四,正式比赛前运动员的自感用力度指标远远高于模拟比赛前的指标;第五,唾液皮质醇指标和自感用力度指标的变化曲线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

Diego Trevisan Brunelli、Ariel Rodrigues等人在2014年通过对一群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一个赛季的不同阶段的免疫学指标、激素指标以及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等生理学指标进行监控,得出以下结论:正式比赛期相比季前赛,运动员机体的单核细胞(monocytes)、皮质醇(cortisol)、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的数量均有显著提高,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的数量有所降低;运动员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相比准备时期提高了38%。Diego Trevisan Brunelli认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上呼吸道疾病发生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训练和比赛的压力过大引起了炎症过程,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

2.2 国内研究现状

查阅国内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监控相关文献31篇,其中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高水平篮球项目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的就达到19篇,研究心理变化指标监控的只有4篇,而研究技战术量化监控的有8篇,且其中提到“内部负荷”和“外部负荷”这一概念划分的文章仅有3篇。一部分文章开始注重多学科交叉,共同服务于训练监控理论,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整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刘建华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的量化监控与效果评定》中,通过对篮球技术动作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设计,实施准确监控,发现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量化监控不仅能够加快运动员动作技能的动力定型,而且能够使动作的技评成绩显著提高。

郭云聪在2012年以山东CBA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监控对象,对该运动队高原训练的整个过程实施监控,他将整个监控过程分为上高原前监控、高原训练过程监控、下高原后监控,提出下高原后运动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氧期”,重视并强化这一阶段运动员的状态,以及训练课的完成和身体反应情况,这一阶段的有效监控对高原后的平原阶段的训练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陆爱发、张宏杰等人在2009年对上海体育学院男篮14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多元组合”训练过程的生化监控,发现采用多元组合训练法进行28周左右的训练之后,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发生变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体成分无明显差异,但体脂率呈下降趋势,体重上升;反映出运用生物学指标对多元组合训练进行监控,运动员机能保持在良好状态,运动能力显著提高,并建议把血红蛋白列为篮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的基本指标,在今后的监控过程中,结合运动员运动能力以及免疫系统的变化,可以使监控更加准确、客观。

周多奇、龚莉等人在2008年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乳酸、血尿素和睾酮/皮质醇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发现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时不同的,且各项生化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血红蛋白可评测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营养状况,肌酸激酶可评定运动强度和身体机能,血乳酸可评定运动强度和恢复情况,血尿素可评定负荷量、恢复情况和身体机能,睾酮/皮质醇可以评定身体机能和疲劳情况。在篮球训练实际监测中应综合评定以上指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国外关于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监控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很多年,因此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监控手段或某一学科领域,而是多学科理论共同指导篮球训练监控实践。比如Moreira Alexandre、McGuigan Michael R等人就是从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两个方面(唾液皮质醇和自感用力度)去研究篮球训练监控的。即使是对运动训练技战术量化的监控研究,也在其中加入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指标测量,以保证整个监控过程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1.2 国内关于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监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这得益于我国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创新,让我们对运动训练监控这一出现时间并不久远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不断派生出新的监控理论和方法。但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都停留在用一种学科的理论去解释训练监控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学科之间的交集与配合,或者是把监控当做工具来使用,仅解决了一些实践中的问题,而没有提出新的问题,仅仅具有实践指导作用,而在篮球运动训练监控的理论上并没有创新。

3.2 建 议

3.2.1 国内对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监控应该借鉴国外学者的优秀经验,从更加宏观的高度去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运动训练监控这一活动过程,即运动训练监控不仅仅是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它应该是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和现代控制理论6种科学综合作用的交叉学科。

3.2.2 在研究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之后,应该注意总结研究经验,并提出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篮球运动员训练监控的理论,使自己的研究发挥更大的价值。

3.2.3 同时也应该注意篮球这一项目的特点:即篮球是一个开放型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这一特点导致篮球运动员极易受到场上或场下、赛前或赛后、对手或队友、裁判或观众等各种各样的心理影响。因此,今后我们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监控研究应该更多加入心理因素指标,实时监控运动员的各种心理变化,力求使训练过程更加科学,使运动成绩更加稳定。

3.2.4 研究篮球运动员训练监控不仅要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也要类比其他同项群的运动项目,如手球、足球、曲棍球等,并努力发现其中的共性规律,用来从更宏观的角度指导篮球运动训练监控活动。

[1]郑晓鸿. 运动训练监控释义及其目的意义与内容的理论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39-41.

[2]孙民治. 现代篮球高级教程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熊焰,邱江涛,孔祥宁. 运动负荷本质论——运动负荷概念、定义与分类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4):74-76..

[4] Jo·o Ant·nio Nunes,Eduardo Caldas Costa. Monitoring internal load in basketball [J].Revista Brasileira de Cineantropometria e Desempenho Humano,2011,13(1):67.

[5]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G841

A

1674-151X(2017)01-02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12

投稿日期:2016-12-01

李图南,硕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皮质醇负荷监控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量化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探索与实践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生如夏花
“夏季忧郁”源于压力激素变化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