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人”的自我解读

2017-07-24

运动 2017年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活动

崔 伟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对“体育人”的自我解读

崔 伟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本文为澄清一直以来人们对“体育人”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这种误解,从多维角度出发,对现实中的“体育人”进行自我解读,以期向外界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的“体育人”形象。

体育人;自我解读;角色;体育教育;体育科研

长久以来,“体育人”被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角色涵义,形成这种偏见着实让身为体育人的你我之辈倍感无光。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身为体育人在面对如此窘迫境地之时,应该做的是多加反省,对他人的非议和指责更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想要改变当今体育人的境遇,首先要从自我做起,而行动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就“体育人”这3个字的概念和内涵予以较为准确、清晰的解释。不同于体育相关的众多词汇,如体育人口、体育场地、体育课程等都有着清晰亦或众多的解释,对“体育人”一词的解释历来尤为少见。同时,“体育人”的概念和内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深层次的寓意,更使得对“体育人”一词的解释变得不易,但恰恰是以上所述的种种缘由,让我们认识到,在此事上付诸思考和行动迫在眉睫。虽然自识才疏学浅,如果妄称能够为“体育人”这一概念在整个“体育人”群体中做出心仪的解释,听起来犹如口出狂言,但作为“体育人”的一份子,应该认清自我的责任和勇气,以便能够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1 “体育人”的自我解读

众所周知,“体育人”决不是“体育+人”的简单复合体。对事物的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事物的本质尚未清楚且需要一定的认识过程,我们不妨就对“体育人”这一词做一些自我的解读。

1.1 “四肢发达”的“体育人”

“体育人”其概念属性是“人”,其概念种差是“体育”。体育,是皆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那么“体育人”就仅仅只能理解为:从事皆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的人。如此看来,拥有超越常人的体能和所从事活动的非生产性就成了体育人最大的特征,这样理解不免显得过于头脑简单且引人嘲笑,但如果静思细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体育人在他人的眼里不也只是“四肢发达”的物种吗?所谓“四肢发达”是说体育人的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巧和协调等)或基本活动技能(走、跑、跳、攀登、爬越和搬运等)优于常人,这本是一件值得令人称道的事情,却因为“头脑简单”这4个字的贬义后缀,无形中也使得“四肢发达”变成了一句嘲讽人的话。“头脑简单”用来形容人固然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却不能因此去抛弃我们体育人“四肢发达”的优点。一者,这是我么区别于其他人的专业特性,是根本之一;再者,本就成了众矢之的,还要继续妄自菲薄,真乃太不明智的做法;三者,我们骄傲于“四肢发达”,但并不否认一定程度的“头脑简单”,而是要学会取长补短,补短促长。

1.2 拥有专项竞技能力的“体育人”

除了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体育人外,还有掌握某一项或几项运动的专项技能,具备相应竞技能力的体育人。基本的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通过后天自觉的训练,任何人都可以加以提升,这甚至不能称作“体育人”的特点之一。而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频率较之以往已经大有改观,这便使得很多人都可以拥有良好的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不难发现,如果仍然拿体育人优越的身体素质来说事,不免有些自欺欺人且让人难以心服口服。话说回来,体育人应拥有怎样的专项竞技能力呢?张洪潭在《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中认为,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而积累的参赛夺标的主观条件。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中认为,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并将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体能、技能、战能、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2种观点是当前的主流,基本上解释了那些拥有专项竞技能力的体育人的特点之一,便是参与过某一项或几项运动的训练并能从中获得参与这项运动比赛的能力。

1.3 从事体育教育的“体育人”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当体育人以独有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优越的身体素质区别于他人时,又能够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施展才华,传授给他人身体练习及卫生保健正确的知识和手段,具备这种技能当视为比较难得。由于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育都是在教师(或指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体育主体(对象)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过程。活动过程已不再是1个人或2个人进行参与,而是几个人或一群人共同参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且较为频繁复杂,便会使得这种活动过程不同于其他简单的身体素质练习和专项竞技能力学习的过程。在体育教育活动中,体育人作为指导者和教育者,自身不但应该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践和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与人交往的艺术,尽可能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条件、学习习惯和个性特征等,以便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1.4 投身体育科研的“体育人”

体育科研是人们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人类是复杂的,而独属于人类的体育亦非是简单轻易的存在着。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小到单个的人锻炼身体或寻找运动乐趣所进行的活动,大至一届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运动会甚至是全球性的竞技体育比赛,人和体育作为其中的主体都有其基本规律。人和体育的进步和发展也必须认识和遵循自身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人的研究和体育的研究是顺理成章且必不可少的,而体育科学研究则责无旁贷的承担着这种责任。纵观体育的发展,无论是在具有指导意义的上层理论来看,还是去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都不难发现体育这一学科存在的诸多问题,尤为繁杂,甚至让人触目惊心、徒呼奈何。显而易见,这是体育自身出了问题,而体育外部也难以健康。此情此景,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看到和发生的;此情此景,也是我们体育人应该认识到和反思的;此情此景,更是需要每个体育人付诸有效的行动去改变的。而那些投身体育科学研究的体育人必将站在工作的最前线。牛顿曾说:如果我比别人看的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今的体育学科很难称得上“巨人”,即便是“巨人”,那也是多病多疾的巨人,为此,我们很难说无法感到遗憾。但是难以否认的是,前人科研的成果无疑是有益,而那些错误的发生也让会后来者深受启发。殊不知,发现问题和错误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成果。见诸种种,投身体育科研的体育人未来任重且道远。

1.5 笃行终身体育的“体育人”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在多元化时代的背景下已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如今的体育,与人们意识中所指代的概念早已超出其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对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简单的理解,随着当今社会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继而发展为一种在人的主观能动意识下所享有的有益的生活方式,这便是终身体育。如今的体育人中,无论是分为哪一类,履行什么职责的,能够一如既往坚持终身体育的并不在少数。保尔·朗格朗说过:“必须抛弃那种认为体育只是在一生的一个短暂的时期内进行的观点”“应当更好地使体育和整个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把它从单纯的肌肉作用、从它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它与智力的、道德的、艺术的、社交的和公民的生活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得不说,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尤其是新时代下笃行终身体育的“体育人”视其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通过这种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来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人的机体的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生,以求为人的机体带来健康;而完整的人,有意识的人,社会的人的自身发展,更需要终身教育为其不断完善继而成为一个合格健全的人,终身体育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终身体育如此这般重要,很多人却从未意识到,何况是自觉地去付诸行动。难能可贵的是那些笃行终身体育的“体育人”,把这种生活方式和理念坚持下去并乐善传播,用这种理念和信仰来感染他人,带动他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使其付诸实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参与者而言,不仅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坚信这种理念和信仰能够使得生活大不同,成为完整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身体育近乎一种信仰,那些笃行终身体育的“体育人”,如信徒一般,功德无量。

2 “体育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然而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发展”,其所有的发展都是在“人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现实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终归来讲,所谓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而这些产物的可持续发展,为的就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在理论上坚守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或者说“全面发展的个人”离不开体育,因为体育是社会的产儿,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多社会要素对体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体育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这些与之密切联系的社会要素,体育将会作为一股良性动力贯穿人的整个发展过程,并使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人”作为主导,体育活动作为载体,现实社会的人作为对象。“体育人”所具有的无论是优于常人的运动技能,还是良好的教学能力,抑或身体力行于终身体育的坚持和信念,都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活动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和重要因素;而这一历史时期,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履行其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任务;体育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同时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其客观规律是前提;人的发展的历史性必将使人走向可持续发展。

3 结 语

长久以来,对体育人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体育人”的概念和内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深层次的寓意,我们应该从多维角度对现实中的“体育人”进行解读,以求向外界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的“体育人”形象。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80

A

1674-151X(2017)01-00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02

投稿日期:2016-11-25

崔伟(1991—),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活动随手拍”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