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究

2017-07-23卫学玲钟小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网络环境心理健康

卫学玲+钟小龙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本文从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方面入手,探讨了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并就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途径提出了建议,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网络是21世纪典型的代表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及智能化电子设备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已经与网络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对于新兴便捷事物的接受程度更深,从而受到的影响也更大。当然这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而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生的变化,大学心理教育课程不得不做出相应思考,如何创新转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发展更加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新型教育模式,就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探究课题。[1]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主要还是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在网络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落差感较大、好奇心理强烈、情感需求旺盛等等。首先,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政策及激烈的就业环境,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其尚未形成完善的价值标准,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及网络环境,难免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及逃避的欲望,造成沉迷网络寻求安慰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网络环境作为虚拟存在,里面可以将很多事物理想化设定,并且人际交往也变得异常便捷,这对于正值青春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面对变幻无穷的网络世界,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过于强烈的好奇心可能导致其心理倾向的错误判定,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最后,大学时期正是人生情愫浓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情感有着旺盛的需求,而网络则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情感表达场所和机会,使得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依赖网络进行多种形式的解脱或补偿,逐渐产生一定的依赖。如果这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监督与指导,必然造成慢性自我心理封闭的情况发生,对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2]

二、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其所面临的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困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通過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地点、时间以及模式都变得灵活起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有网络,那么大学生就可以将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情况展现出来,并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新模式所必须坚持应用的途径;同时,网络能够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方法,充分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各阶段的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加及时有效的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

2.消极影响

从消极的角度来说,网络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带来便捷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例如,正是基于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学生接触不良信息资源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强,容易产生和加重大学生心理问题;资源的良莠不齐以及不断变化更新,使得自控能力不足的学生,容易对网络产生过分的依赖,进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削弱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疏导及影响功能;网络对于操作及使用技术还是存在一定要求的,这就给大部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困扰,一旦运用方式或操作能力不佳,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成效,反倒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途径

1.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显得比较乏味,学生接受的程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其丰富资源的优势。例如,首先,高校可以在校园官方网站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平台,基于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思考,通过网络留言或邮件等方式,实现及时便捷的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其次,构建心理健康网络论坛,通过微视频或在线互动的形式,方便学生倾诉自己的心理压力或情感问题等,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开展积极的引导。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引导者,为了更加了解网络环境的现实情况,便于教学有效开展,教师应该主动利用网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经验,为更出色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做好准备。例如,首先,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多多感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总结出其可能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积极及消极的影响,探究原因,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疏导;其次,熟练使用网络教学的能力,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教学及心理知识变得更有感染力,促进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各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多途径共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境等。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助活动

网络具有便捷的沟通交流优势,利用网络建设线上——线下心理健康交流互动小组,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情感交流需求,有着十分有效的帮助。例如,组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运用线上、线下多种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和同学间的友谊,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促进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也能够扰乱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轨迹,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应用。所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职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的作用和意义,并积极运用网络探索新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及水平,为促进我国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心理健康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静.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 现代交际,2017,(08):1.

[2]娜仁.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144-145.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网络环境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