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的有效渗透分析

2017-07-23杨秀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渗透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杨秀丽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小学部 黑龙江大庆 163515)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文化课成绩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逐渐把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培养语言感情,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基础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以德育为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分析

小学阶段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良好思想品德培养的黄金时期,语文课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知识成长和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改革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不仅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还将德育赋予了更深的教育内涵。

一、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古时《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再到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中,语文不仅只是一门学科,它更重要的价值是通过其教学方式、情感和价值观,为小学生带来德育启发,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在由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有必要让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德育渗透时由于专业知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因此,班主任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监督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职责,将班主任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并与语文教师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也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教学中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另外,以往的教学中德育教育主要是思想品德课来进行的,效果不够理想。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还将德育教育引入到了语文课堂中,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2]

二、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使用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可采用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首先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处在比较薄弱的时期,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针对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将采取以下集中手段:

1.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这时班主任可让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然后带领学生对每段、句进行品鉴,了解每段话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手法形成深刻的记忆,进而领会本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渗透并不是代表德育教育,它必须是建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能独立存在。如果脱离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将失去特有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

2.课堂之外

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时间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而课外活动时间则比较多。因此,班主任可適当的将德育渗透引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通过利用组织有趣的游戏、节目等活动缓解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身心感受,并促进思想品德的提升。不过,在课外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的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加入课外活动,为更好的进行德育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班主任也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从认识红松、白桦、栎树等树木的种类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写,即让他们认识我国的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又让他们初步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一年四季逐季分层描述的写作技巧。以此为例让学生写出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经不断的训练逐步发展形成的。班主任是学生的首任德育引导人,所以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教师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如能充分发挥师德的表率作用,当好学生的楷模,运用良好的方法,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就能够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够发现语文知识的存在,我们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很大一部分也都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是他们学习实践的场所,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组织相关的活动教育。比如:在学校组织集体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利用母亲节指导学生帮父母做家务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在3.12植树节和世界节水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德育的实践能力。[3]

4.在组织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

通过各种节假日、集会,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例如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教师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学校通过板报、知识窗口、演讲比赛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奖励先进,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德育进步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德育的实践中得到荣誉感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龚梅花.班主任在课程教学中的“课眼”[J] .辅导员,2011,1(18):36-37.

[2]卢丽晓.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3,5(20):240.

[3]林燕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5,3(10):101.

猜你喜欢

渗透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