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苏州儿歌童谣 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2017-07-21邓欣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苏州幼儿

邓欣

[摘要]幼儿期是人学习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苏州儿歌童谣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选好儿歌童谣,指导欣赏品味,激励诵唱表演,是借助苏州儿歌童谣、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苏州 儿歌童谣 幼儿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交流思想,互相了解;人类文化借助语言得到积累和传递。通过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这一工具处理问题,是现代人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因此,语言教育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最迅速的重要和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语言的获得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成长和发展。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加强其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儿歌童谣是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内容广博、语言活泼、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思想纯真等特点,极易为幼儿所接收与喜爱。因此,让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诵唱一些儿歌童谣,既能让孩子享受儿歌童谣的童真童趣,又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

我园地处江南水乡著名国家历史名城的苏州城区。姑苏的儿歌童谣,不仅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而且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琅琅上口、通俗易记,且音韵柔美、节奏悠扬,极具吴侬软语清和优雅的特色,十分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和认知需要,是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语言财富和教育资源。在这方面,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和尝试。

一、苏州儿歌童谣对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

对于生活在苏州这方水土上的孩子来说,具有吴方言色彩的儿歌童谣在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

1.可爱俏皮的风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内驱力。很多苏州儿歌童谣把日常生活中本不相干的事物、对象及其特点联系起来,造成滑稽、可笑甚至荒诞的景象,创造出俏皮、可爱、幽默的气氛。孩子们一听到这些儿歌童谣,学唱的兴趣就能立竿见影。例如,“吭铃吭铃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买点啥个小菜?茭白炒虾,田鸡踏杀老鸦;老鸦告状,告拨和尚;和尚念经,念拨观音;观音买布,买拨姐夫;姐夫关门,关着只苍蝇;苍蝇扒灰,扒着只乌龟;乌龟拆屁,拆得满地;拆勒囡囡手里,笃勒倷格嘴里。”是一首在苏州城乡广为流传的童谣。每当诵唱起来,无论唱者还是听者,都会忍俊不禁,因此,很容易引发孩子学唱的兴趣。还有像:“一记耳光,拷到里床,里床有只缸,缸里有只蛋,蛋里有只黄,黄里有个小和尚,嗯啊嗯啊要吃绿豆汤。”“小麻子,拉车子,拉着一粒西瓜子,炒炒看,一镬子,吃吃看,一台子,拉拉看,一裤子,到黄天荡里去汰裤子,看见一顶破帽子,戴戴看,活像一个叫花子,被网船上人戳着一篙子。”这些苏州儿歌童谣都特具这种俏皮风格。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苏州儿歌童谣让孩子学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习得一首首好听诙谐的儿歌童谣,在兴趣盎然的说说唱唱游戏中获得语言的发展。

2.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积淀

苏州的儿歌童谣内容涉及面很广,有歌咏街巷风物、市井风貌的歌谣,有歌唱日常生活极富情趣的儿歌,还有歌唱时令节气、与农人耕作相关的劳动歌等。幼儿能从中了解历史苏州的市井文化、大小街巷、时令土产等广博的生活知识。例如:“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放鸽子,三月清明去买青团子,四月蚕宝宝上山结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摇扇子,七月莆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剥开枣红小桔子,十一月太阳头里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圆子。”这首童谣就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苏州不同时令的民俗、气候、生产知识等;又如:“一人弄,倪门口,山塘街,四摆渡,吴趋坊,菉葭巷,七星桥,北寺塔,九胜巷,十全街。”能让幼儿知道有趣的苏州街巷名称;而七言四十句的《苏州名小吃》更把苏州各种各样美味小吃的名称汇集在一首歌谣里,能让孩子们领略“美食家”苏州的名不虚传以及苏州各种特色小吃的千姿百态、诱人百味。诵唱这些歌谣,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也可让他们不断感悟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苏州文化积淀如此丰厚,为自己生长在这一江南水都感到自豪。

3.口语化的音韵节奏,有益于培养幼儿的语感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吴侬软语的柔美如歌,加上民歌童谣的音韵节奏,使得苏州的儿歌童谣更像诗一般地让人陶醉。对吴侬软语的语感就需要自幼用这些儿歌童谣对孩子音韵节奏的滋养。例如,《游火虫》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地唱出了旧时苏州农家的繁忙场景:“游火虫,夜夜红, 阿婆织布挑灯笼,阿爹挑水浇胡葱,姆妈挎包捉蚜虫,爹爹打铁做郎中。”歌中的“虫”、“红”、“笼”、“葱”和“中”韵脚一致,起伏的节奏委婉延绵地唱出了孩子眼里祖辈、父辈两代人的勤劳淳朴。又如,《一根葱》唱的是苏州市民旧居的生活景象:“一根葱,两头通;通来通去都是侬;姆妈来,街浪去;买只小马桶;开开来;十七八只小老虫。”在这首童谣中,一定数量的音节有规律地排列着,音节构成了有节奏的句子,不同的语句由于停顿而产生出特定的节拍,错落有致地使不长的歌谣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童谣前后句之间又是押韵的,“葱”、“通”、“侬”、“桶”、“虫”相互贯通,使整首童谣音韵和谐,极具音乐性。对这些歌谣字字句句、抑扬顿挫的感觉是要反复诵唱才能真正体悟和读表准确的。

总之,苏州儿歌童谣结构简单、内容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又富有节奏感,非常适合幼儿吟诵。引导幼儿吟诵儿歌童谣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把握儿歌童谣的内容,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培养幼儿们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借助苏州儿歌童谣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导言中强调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苏州儿歌童谣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为他们选好儿歌童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应指导他们去细细品味欣赏,让他们能充分感受苏州儿歌童谣的音韵节奏;就应引导鼓励他们去诵唱表演,从而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选好儿歌童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显然,要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童谣的兴趣,就需要精心挑选适宜幼儿诵唱的素材。实践中,笔者主要选择孩子们喜欢的那些贴近生活、有趣逗乐、语句简短、节奏感强、押韵顺口的儿歌童谣。例如:《外婆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州童谣,歌谣中唱道:“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明早买条鱼烧烧。头勿熟,尾巴焦,炖在碗里豁虎跳,囡囡看仔哈哈笑。”歌词非常口语化,生活情调浓厚,又十分滑稽可笑;句末的“摇”、“桥”、“宝”、“烧”、“焦”和“跳”都以复韵母押韵,诵唱起来抑扬顿挫、特别容易上口,十分自然活泼、爽口悦耳,幼儿读上两三遍就能牢记不忘了。语言活动中,随着音韵节奏的起伏,轻轻地摇动身体(摇船),让幼儿回忆起自己在妈妈怀抱里安详入睡的感觉,再次体味着被爱的温暖、亲情的美好。尤其用吴方言诵唱时,童谣的语言魅力和江南水乡的韵味融为一体,幼儿都被那吴侬软语的优美韵调所陶醉。像这样的苏州儿歌童谣还很多,比如:《排排坐,吃果果》、《苏州玄妙观》都是孩子们十分喜爱诵唱的。

2.指导欣赏品味,感受苏州儿歌童谣音韵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他们对大量语言的感受积累为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让作品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而苏州儿歌童谣是最适合培养幼儿语感的作品。大多苏州儿歌童谣的语意浅显平白,容易理解,而且語言和谐押韵、声韵活泼、句式简单,适合幼儿诵唱,又便于幼儿相互纠正语音,模仿记忆。在诵唱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细细品味苏州儿歌童谣的音韵节奏,能够帮助幼儿感悟吴方言的优美,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例如,苏州童谣《买糖粥》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地唱出了苏州的风味小吃和土特产:“笃笃笃,买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仔倷个肉,还仔倷个壳。”每当孩子们诵唱这首童谣时,就会让他们联想起玄妙观里那买糖粥担子雕像的模样和小巷路边核桃摊贩主的叫卖声。这些童谣不仅为生活增添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也使他们加深了对吴方言的语感印象。又如,“阿婆长,阿婆短,阿婆头上顶只碗,碗里有块萝卜干,吃来吃去吃勿完。”每当幼儿在吟诵这首童谣时,他们总是眉笑颜开地流露出享受歌词诙谐有趣的表情,而且能深切感受这首童谣的音韵魅力。再如:童谣《小毛驴》唱道:“我有一只小毛驴,从来也勿骑一骑。有一日,我夹忙头里想着俚,骑上驴背诳街去。唱唱山歌拍拍俚,我笃悠笃悠蛮得意。不知哪哼哗啦啦,我从驴背上滑下来,上下滚仔一身泥。”童谣的音乐性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它诙谐的言语、优美的音韵、轻快的节奏,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乐此不彼,在童趣盎然的嬉戏氛围中尽享快乐,幼儿天真烂漫的真情表露无遗,从而真切感受到语言的韵味和乐趣。

3.激励诵唱表演,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着重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喜欢表演性的游戏。因此,要借助苏州儿歌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就必须重视开展游戏化的诵唱活动,让他们通过表演方式去大胆诵唱,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例如,《大清老早》是一首描写孩子学习生活的家喻户晓的儿歌,歌词浅近通俗、诙谐上口,又不乏教育意义。歌中唱道:“大清老早,掼只书包。份量蛮重,作业要交。昨日夜里,老早困觉。节目再好,遥控器上交。为啥大人,比伲逍遥?等我长大,抱牢哩困觉。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公交车浪,牛奶面包。学堂升旗,大家立好。a、b、c、d,全要记牢。三三得八,究竟多少?回答勿出,有点烦恼。课间休息,勿好乱跑。中浪吃饭,胃口蛮好。就是味道,勿及阿婆烧得好。看见老师,要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呒不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团结同学,勿作兴打小报告。读书卖力,赛过搭爷娘赚钞票。”由于歌词直白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极易让孩子们边诵唱边创造性地表演。实践证明,通过鼓励和引导幼儿参与到表演性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传达情感,认识生活,养成良好习惯,也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苏州儿童歌谣这朵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艺术奇葩,把苏州儿童歌谣与幼儿的语言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诵唱歌谣的欢乐,既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又能发挥其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方面的优势与积极作用,有效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切实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盛友良.谈儿歌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5(36).

[4] 赵金艳.浅论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1(14).

[5] 刘爱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

[6] 唐露萍.儿歌在儿童早期言语发展中的作用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苏州幼儿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苏州一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