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留白技法在诗词中的妙用

2017-07-20徐颖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境姑娘意象

徐颖

留白,又称“布白”,即画面不需任何笔墨渲染,只留下宣纸的固有底色,是中国国画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适当的留白可使画面疏密有致,空灵气清,将画家的风神气韵、意旨由画内衍生到画外,产生“韵外之致”“境外之情”,使观者生出无尽的遐思妙想,积极参与画图意境的再创造。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构图独特:仅在中央画有一叶扁舟,上有一消瘦渔翁坐于一隅,拱身垂钓。另有几条水纹以示江水,其余便是大片大片的空白。天地苍茫,宇宙浩渺,寒江独钓者的孤独寂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跃然纸上。中国古代有詩画同源的传统,苏轼就曾标榜“诗画本一律”,所以留白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由于布局和意境的需要,也常常被移植到诗词的创作中。

留白技法在诗词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结构留白

即在整幅“画面”或情节中留出空白。作者通过艺术剪辑,故意删除裁汰掉一些连续的画面,在内容上大幅度跳跃,造成画面的省略与空缺。如崔颢的《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此篇描写一水乡女子在江上向过往行人攀谈问话的一个细节。寥寥四旬,急口遥问,表现出女子天真无邪而又情韵无限的心理,恍如画景。但仔细咀嚼,又觉得蕴含无穷。妙处就在设一小女子急口追问,而全无答辞。诗以女子大胆直率的问话开场:“君家何处住?”小伙子的回答空缺,故需要读者的想象力去补充:也许小伙子回答了,也许没开口就被姑娘爽朗快捷的话语打断:“妾住在横塘”。封建社会礼俗甚多,青年女子的年龄居处是不该轻易告知陌生人的。作者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水乡姑娘的纯正无邪,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也未尝不含有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用意。所以俞陛云说这两句“既问君家,更言妾家,情网遂凭虚而下矣”(《诗境浅说》续编),正说破女子迫不及待自我介绍中的暗示。后两句是姑娘的解释,既掩饰了姑娘的羞涩,又表现了她的狡黠,但这样的补充却欲盖弥彰,点破了姑娘内心的秘密。我们说,适当的剪辑省略所形成的空白在画面是一个休止符,于读者却形成审美期待,反而产生了比充实拥挤的画面更神妙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作品意境产生的张力。

二、句法留白

即淡化或消解语法。表现为诗词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规则和搭配方式的突破或反拨。为人称道的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写旅况见闻。作者选取了十种景物,分别用十个名词来表示。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於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所说“闲字”,就是指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就是指用名词组合来形成句子,此法在修辞上叫做列锦,状难写之境如在眼前而意象俱足。我们说,这种破坏正常语序,超越语法的句子,提高了诗词意象的视觉性,强化了空间玩味,增强了语言的灵活性。

三、意象留白

即通过虚写意象,造成意境上的无限延伸。意象大体上又可分为虚象和实象。实象往往是诗词中实写的景、物、人、事,存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之中,而虚象则是诗词中靠实象一点即隐的虚写的“境”,保留在人的头脑思想意识之中。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写思念家人。首句一问一答,由眼前空间带出远方家乡。次句写眼前实景:“巴山”点名地点,“夜雨”指示时间,“涨秋池”,进一步说明季节。第三句是想象中虚景,时间跳跃至未来,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第四句“巴山夜雨”与第二句“巴山夜雨”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语义上的回环。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司空图在二十四品中是这样表述含蓄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如绿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而留白这一表现手段就是深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

编辑 张晓楠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境姑娘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秋姑娘的信
来自林间的风
春色满园
泥姑娘
一朵花的意境
你是不是故意的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