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主体需求的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的调查与再设计

2017-07-20

四川水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井台名村古村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基于不同主体需求的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的调查与再设计

陈 冉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以苏州陆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成果为基础,反思探讨古村落公共空间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基础上,如何更加协调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冲突局面,并综合设计更加实用,更加突出历史意义,更加满足居民需求的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城市设计

一、公共空间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传统风貌保护,但基于空间的保护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以居住为基本功能的村落发展权;保护规划的“路径依赖”【1】,即按单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取向编制规划,忽略了历史文化名村因地理位置、发展阶段、文化特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情形,由此,往往导致规划成果,无法妥善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无法更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进而造成规划效果不佳,建设成果浪费的尴尬局面。通过反思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的开发与保护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单一保护价值取向下的规划设计思路已无法满足现实要求,唯有创新思想,革故鼎新,需要更为科学,更注重实效,更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不同主体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化解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双重任务。

二、相关研究概述

1、国内:

在国内,从建筑设计角度对村落、民居、乡土建筑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大多数学者从村落外部空间的角度展开研究,如:研究较为深入且成果显著的有东南大学段进教授的《多样化的自然村镇景观》,天津大学彭一刚教授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小城镇的建筑空间与环境》,这些研究大多从景观和空间形式层面上对村落物质空间环境和空间构成方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2】。但是关于村落公共空间的概念,国内学者发表了不同见解。一种是侧重场所的观点,如戴琳琳,徐洪涛认为村落公共空间是作为容纳村民及邻里交往的物质空间【3】。 另一种是侧重于社会组织形态和人际交往的观点,如王玲提出村庄公共空间世界与村民家户及村民个体等私人空间和国家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一个概念【4】。

但是对历史文化名村公共交往空间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表现在空间形态、组织研究较多,而对于外部交往空间与行为活动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

2、国外:

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西方国家的理论要明显比国内研究的成熟而完善,并且已经扩展到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并运用相关理论对城市、建筑、空间与行为的关系进行极为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一些相关著作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对城市、建筑、空间、人的行为活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J·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杨·盖尔的《人性化的城市》、爱德华·霍尔的《隐匿的尺度》、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以及卡尔的《建筑之间的生活:公共空间的利用》等。

三、研究方法

作者对陆巷古村公共空间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实地调研,并通过摄影、测绘、与村民、游客访谈、观察记录等方法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行为建筑学、环境心理学,并特别充分考虑当地居民日常生活规律以及过往游客的游玩心理与游后感受,对古村落围绕古井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评价,以实例探讨古村落人性化交往空间营造的要点。

四、陆巷古村公共空间的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陆巷所在的东山镇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同时又是太湖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资源占有上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是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内集多种要素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其名原称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并称为太湖洞庭两山。素以“鱼米之乡”名闻中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天堂中的天堂,花园中的花园”。但美中不足的是陆巷古村整体沿紫石街展开,其街巷空间略显狭小,公共空间也相当匮乏,虽然在这些公共空间中有设计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面。

陆巷古村内部公共开敞空间比较缺乏,公共空间主要以街巷内部的局部开放段以及沿河、井台等点状空间为主,分为村口、滨水、井台、渡口。

1、村口:

陆巷:重要开敞空间村口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核心 开敞空间环境周边环境 地面铺装广场砖东面广场周边环境优美,视野开阔,仿古建筑风格协调西面村口公园青砖活动内容停车、休息开敞空间界面东北和东南被村委会和农家乐协会等建筑围合(高6~7m);西北和西南分别被古河道和莫厘峰环山路围合。开敞空间尺度属于两面围合“L”形的广场,节点空间尺度(D/H)>3,仰角小于18°,所以开敞空间离散,领域感较弱,围合性较差,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5】。社会公共活动对开敞空间的影响使用主体:当地政府人员、村民、游客使用动机:休憩、停车使用频率:较少(大多只为停车)满意度:较满意(距离居民点较远使用不方便,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丰富)保护评价村口开敞空间是进出古村落的重要地段,其保护工作十分得当: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老式建筑,古色古香,且配备了合适数量的停车位,是游客停车、休息的较好场所。但其所处位置较偏,实用性较差,并不能吸引游客或是当地居民的聚集。

村口作为当地村民进出古村以及当地村政府的行政办公地点,其开敞空间具有重要的门户意义。就其现状而言,适量的停车场地、停车位以及一个小公园较好的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办事出行的需求,展现了古村落环境优雅,历史悠久的特点,达到了规划的初步要求,但不足之处是其过于开敞的空间与太大的占地面积未能起到聚集居民,并形成一处合适的交往空间的作用。

所以,就此处公共空间而言,其设计与规划仅仅满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需求,部分满足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停车需求,未能充分发挥村口公共空间的作用。

改善策略:鉴于村口空间过于宏大,且距离内部景区和居民点较远,建议将公园形态缩小为沿河带状,将节约的土地改建两层与后面风格相同的建筑,并形成连接内外的步行通廊。村委会最好向南搬迁,以便居民和游客方便找到。此外在村委会楼前形成一处用于停车、休息的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公共空间。如此设计,便能扩大景区实际游览范围,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并能较好地为居民游客提供一处交流休息的场所,达到了补充古村落公共不足,激发村落旅游活力的目标。

2、滨水、渡口:太湖沿岸地块只是初步开发,并未形成古村的重要开敞空间,而古村内部的河塘周边也成为了古村内部重要的开敞空间。

陆巷:重要开敞空间 港湾、渡口开敞空间(含山港)开敞空间核心开敞空间环境周边环境 地面铺装西面寒古渡东面寒古渡周边环境优美,西面是含山港,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以及游客旅游的重要聚集点。青石板

活动内容 休息、生产、旅游开敞空间界面寒古渡东面、南面和北面是居住区房高6-7m,期间北面有一条3m宽的石路由售票处通向村内,广场长约8m,宽约10m。开敞空间尺度寒古渡广场属三面围合的广场,节点空间尺度,1<(D/H)<2,仰角大于27°小于45°,所以开敞空间封闭感较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心性,并能够观察到周边建筑物的细处。社会公共活动对开敞空间的影响使用主体:村民、游客使用动机:休憩、生产、旅游使用频率:很高(是当地渔民和村民经常休息聊天的地方,且游客很多)满意度:满意(既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又形成了一处较好的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场所)保护评价含山港及其寒谷渡开敞空间的保护工作表现十分突出:含山港环境优美,水质清冽,寒谷渡古朴大气,实用性强,因此这里是游客驻足观光、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聚集地。

寒古渡开敞空间是古村落为数不多的能过集聚人流、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其合适的围合形式,舒服的占地面积,加上古朴的铺装,悠久的建筑和仍在使用的古渡口,使其成为游客驻足留影,居民生活休息的较好场所。

所以,此处公共空间较好的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适当满足了游客的游玩需求,较好的满足了政府部门的历史资源保护需求。

改善意见:此处开敞空间美中不足的是其仍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如石凳、垃圾箱等,所以完善以上设施将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寒古渡与河边道路相连,视觉上形成通廊,但过于单调,若能在道路上添加些许小品建筑,花草树木,并形成一定的曲折神秘感,将会优化寒古渡的整体环境。

3、井台:位于紫石街中部两处井台旁的开敞空间

陆巷:重要开敞空间 井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核心 开敞空间环境周边环境 地面铺装青砖600年历史的古井东北面井台东面、南面和北面被建筑物围合,建筑风格一致,建筑质量较好。东面条石活动内容 休息、旅游、商业开敞空间界面 古井周边建筑房高5-10 m 广场长约20 m,宽约15 m。其东面是一层高约5m的北区洋公所,南面是一层高约5m的小卖部,北面是两层高约10m的建筑物(暂未投入使用),西面是正在修建的建筑物,高约两层 。开敞空间尺度 井台广场属三面围合形广场,周边空间尺度1<(D/H)<2,仰角大于于18°,小于27°,所以开敞空间内聚向心而不致产生闲

散感,且能够看清建筑物实体整体。社会公共活动对开敞空间的影响使用主体:村民、游客使用动机:休憩、旅游、消费、生活使用频率:很高(是游客进出古村必经之地,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取水购物之地)满意度:很高(周边环境较好,广场大小适中,且历史悠久,功能齐备)。保护评价 此井口开敞空间的保护工作十分妥当:此井继续维持了其取水的功能,井台周边地面铺装古朴精致,井台周边建筑古色古香,富有历史气息。此外,井台旁还设有一处小卖部,提供茶饮果实,当地特产。所以,此处开敞空间成为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聚集地。

此处公共空间也是陆巷古村落为数不多的一处较好的开敞交往空间,其历史文化要素古井保存较好,其上字迹清晰可见,整体轮廓保存完整,此外,这口古井仍是当地居民烧水做饭,洗衣拖地的取水之处。较好的地理位置,适宜的空间大小,以及周边悠久的历史气息使其成为一处较好的开敞空间。

所以,此处公共空间很好的满足了居民、游客以及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是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保护与开发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改善意见:周边建筑在使用的只有南面的一处小卖部,其他建筑不应仅仅成为背景,建议妥善安排居民或者商铺,充实公共空间的内容形式,丰富景点的周边环境。此外,西面有一处建筑的建筑风格略显突兀,应统一布局,协调安排。

五、结束

历史文化名村的公共空间形成于古老的历史村落,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一步步的影响并造就了它的今天,但如今这些公共空间已不仅仅代表着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活状态,它还作为古村落的历史传承,受到政府格外的保护与重视,此外,它也将成为古村落迎接外来游客,展示自我,服务他人的较好平台。不同的时代,也将满足不同的需求,以往规划学科物质形态层面的研究已不能更好地发挥古村落公共空间的独特作用,只有更多的融入学习其他社会学科的观念与方法,更加关注人性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推动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也因此,如何既不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要求,又满足游客游览的景观需求,并做到保护历史遗迹,传承文化内涵将是我们保护与发展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探索方向。

[1]诸谦.泛景论:人类永远身处一个巨大进程的瞬间[J].景观设计,2005, (3):14-15.

[2]李琳:京西传统村落交往空间研究[D]. 2012: 2-3.

[3]戴琳琳,徐洪涛.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体系构成及发展变迁[J]. 北京规划建设,2010(3):74-78.

[4]王玲. 村庄公共空间:秩序构建与社区整合——以川北城村为例[J].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王建国:城市设计(第3版)[M].2010.11: 154.

TU7

B

1007-6344(2017)06-0093-02

猜你喜欢

井台名村古村
《古村小巷》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有一种感觉叫怀乡
古村——大芦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凌晨
从井台到广场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