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层级管理机制创新

2017-07-19郭丹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职业教育创新

郭丹莉

摘 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一句话始终贯穿在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心中。此番深入考察,让我如沐春风,我的教育观被洗礼得清澈。很多人要问:怎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好像这个问题是职业教育的疑难杂症,但有一个答案我认为足以回答,那便是:真心做教育。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的谭校长说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很土、很简单,每个老师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学生都接受,老师们也愿意将80%的爱和责任投入学校,就是因为他们是“真心做教育”。

关键词:管理机制 创新 职业教育

一、行知的环境文化——祥和明媚

步入行知的校园,安静、从容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校园环境整洁又有趣,一池水塘、一盏凉亭、一块木刻、一段林荫小道,细节之处无不体现着学生和老师们的创作和实践,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可以用自己捡来的废旧材料制作出个个精美绝伦的小景观,在属于本专业的天地里体现着专业的特色与文化,师生协作、自由创作。

二、行知的阅读文化——学无止境

行知有雷打不动的每天半小时早读课,琅琅书声回荡在学校清晨的每个角落。支撑“全民阅读”的力量有:全校为封闭式管理,一年级学生的手机必须于周日晚自习前上交,周五放学后归还,因此,在校园内根本看不见有沉迷手机的学生,教室里的图书角和抽屉里满满当当都是书本;行知的校长每个月会去新华书店一趟,为本校的老师和学生挑选一些很新、很棒的书籍,陈列在校内图书馆中,学生和老师既可以借阅也可以购买,图书馆环境清亮、整洁,摆放收纳得井井有条。

三、行知的书法文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行知的书法文化只因校内一位以书法为爱好的老师,他以实际行动和热情带动周边的一些年轻老师后,领导们渐渐发现:其实书法这门艺术能有效地让学生沉下心来,逐步培养耐心与毅力,很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便决定开设每周固定的书法课,但全校没有一位专业的书法指导老师,所有的教学全靠老师带着学生共同摸索,发展到现在,他们还拓展到了国画和装裱艺术。为何行知的书法文化能如此深入人心?除了感受书法本身的魅力外,学校还要求在每学期期末,将每位老师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示众”,无论写得好坏,当然,其中也包括校长的。如此一番,有了“面子” 的压力后,大家就会更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勤加练习。参观现场,行知的老师毫不避讳地说“学生写得比老师好多了”。

四、行知的活动文化——人人德育

在行知,德育不只是学生科、团委或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一位老师每一天每一刻的工作。行走在校园里、教书在课堂上、辅导在课余时、展示在活动中,在每个角落无时不刻的灌输着德育。班主任不只管自己班级的学生,任课老师也不只管自己教过的班级。谭校长也作为一线班主任带头“人人德育”,每位老师只要看到德育的契机便会直接介入,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发现问题就反馈给班主任,交由班主任处理,这样的解决办法单一、低效。如果大家分工明确,只要管好自己的班即可,对别的班或别的科的学生抱着“管不着又管不了的态度”,如果教学口、学生口等各部门什么都划分得清清楚楚,形成“我只管教学,你只管学生管理”的状态,我想,这样的学校大抵是不会发展得有多好的。其实,学校里的每个人归根结底都应是学生口的,其他的工作相对分工倒没错,但德育万万不能仅仅分工给个别部门或部分学生管理老师,更不能只依靠班主任,这样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有效的。然而,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已经脱离了学生,这对于教育者、对于学校的工作人员一个很可怕的信号。

有了“人人德育”的思想,就要挖掘“人人德育”的渠道。在行知,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排话剧、练舞蹈、搞晚会……容纳数千人的室内体育场、设计合理的大舞台、绚丽的灯光、成套的投影仪、震撼的音响、本校的印刷专业……这样全方位的平台给师生文娱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他们每月都会举行一次“素质教育大课堂”,由个专业部轮流承办,自选主题,不限形式,以专业老师们为领头组织学生完成。我们有幸观看了一场大课堂,就好似一场师生同乐会,老师们也不甘示弱担当主持、旁白等角色,同学们租借服装、自制道具和场景,其专业程度不亚于一场联欢会,能把一堂课上得如此有姿有色,寓教于乐,让人感叹!

“人人德育”是理想,并不是梦想,因为我们眼睁睁地看到过。

五、行知体制外的自由——抱诚守真

在行知,不管学生和老师都已然没有过多制度的禁锢和约束,大家靠的是思想层面的合拍、精神需求的一致、整体氛围的感染。学生间,没有扣分、没有评比,因为大家都很努力;老师间,没有考勤、没有考核,因为大家都很尽心。在那样一方净土中,这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这场景如梦一般虚幻。

作为民办校,行知并没有过多的“面子工作”,他们无须讨好上级机构、无须迎合政府的要求,指导他们办学的思想只有一点:为了学生的内涵发展与成长。什么是为学生好的,他们就去做;如果对学生无益,便不予理会。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因而,他们可以大胆尝试,课程上了半学期如果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或老师教得不好可以写申请,经查实就立即停课、换课,只为不耽误学生。至于如果老师没课上,那便是还不够优秀。在教学探讨上,老师们有分歧、会争吵,任何的会议没有什么等级之分,座位更没有主位、次位,大家围坐一圈,“好位子”先到先得,没有人会往角落里挤,大家都想在会议上发表出自己的见解。领导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新来校的年轻老师也都可以当面指出、提出意见。谭校长说:“做错,就要接受错的事实,我们不仅是对事不对人,还是对正确的事。”他举例说在“别人给我找缺点”的例行环节中,作为校长的他背过身去,让所有老师在便利贴上写出他的缺点,然后贴在他背后。第一次他还担心没人贴,现实却是被大家贴得满满的,一开始可能有些不适应,但慢慢地他觉得这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感觉太棒了,大家也都是在帮助自己。他认为:领导层的姿态决定了年轻教师工作的姿态。

谭校长坦言,他并不赞同“以就业为导向”的说法,他认为应以学生自然本身的发展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如:沟通、做事、为人、发现问题、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习更多的通用知识,参与更多的活动,而不是学学习技能。

六、行知的师资队伍——上下一心

重慶行知教育集团董事长吴安鸣女士说:“学校的激励方式更多的是给与团队的,在这个人人有爱、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的大家庭中,以谁的做法对学生的成长价值更大为准则,不是何人正确,而是何谓正确。”行知学校对于老师没有考勤、评比,没有用金钱奖励加班和惩罚错误的制度。老师的自觉性和努力程度超乎想象。他们作为“行知人”为的不是工资,而是这个大家庭拥有着相同且正确的价值取向,他们是为了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凝聚在一起的。

行知还十分关注教师的成长,以老带新,在良好的氛围里自我管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学校总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解决,还帮助安排老师家人的工作,专为老师子女办幼儿园和初中,免费入学,以平稳过渡学前智力开发期和“最危险的青春期”,为顺利进入优质高中和大学奠定基础。行知这个大家庭中,校长像父母,教师皆兄弟,互帮互爱的气氛十分浓厚。

七、结束语

我相信,每个踏入行知校园的人都会为她付出加倍的努力,不为加班费或升迁,为的是做对的事、让更多孩子受益、做真教育的那种精神的富足。行知的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还学不走,但至少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应该有的样子,她在同个社会下真实存在着,这不是世外桃源;至少我们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现在能够达到的水平,她在体制外悠然发展着,这不是海市蜃楼;行知教育犹如长江边的一湾清泉,无私、甘甜,望她能早日流淌进祖国各地,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稻盛和夫说,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做人:要学会勤奋,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要学习创造性,要学会独立思考。这三句话虽然简单,却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更是我们教育者要时刻引导学生的。

参考文献

[1]刘大可.会展营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丁勇.管理学原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职业教育创新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