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纯人工翻译的利与弊

2017-07-19张伟耀张桢

卷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译员能动性术语

张伟耀++张桢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前途不可估量。翻译活动作为两种语言信息交换的途径,其产业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计和翻译活动的结合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强大的记忆库和术语库上,更体现在翻译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上,译员利用计算机这种便利的辅助工具从事翻译活动,大大提高了人工翻译的效率。但是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并且翻译活动极为复杂和灵活多变,这使得人类不能完全意义上依赖计算机进行翻译。所以只有计算机翻译与人类的智慧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合作才能够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

关键字:计算机辅助翻译;译员;人工翻译;翻译效率

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是指在计算机存储空间和丰富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大的语料库,术语库,记忆库以及电子词典的使用。译员将计算机的这些强大功能运用于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可以加快翻译速度,提高翻译活动效率。在计算机对翻译文本的分析、转换和生成是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结合。

1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利与弊。

1.1 利

1)、翻译记忆库——充分使用既得成果,减少重复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运用翻译软件可以创建庞大精确的记忆库。翻译记忆库是指计算机程序软件的数据库。翻译软件将译员每次的翻译文稿或外部导入的双语语料进行双语对齐,创建后可以重复利用的记忆库,便于后期翻译。计算机能够识记、存储、搜索、提取一些专业词语甚至一些相似度高的句子,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替换翻译使译者不用再次翻译相同内容。如今市面上存在很多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软件,这些翻译软件不仅能够通过记忆库完成简短术语和短语的提取与替换还能够对相同或相似度较高的句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替换。这尤其体现在一些专业性翻译工作中,例如政治、经济、医学、军事等专业性强、重复性高的领域。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记忆库功能大幅度减少了译员重复体力劳动和翻译实践,使译员能在其他翻译方面或翻译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加翻译成果,提高翻译效率。

2)、翻译术语库——定位选词方便快捷,专业术语一致。

全面准确的术语库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另一大优势。现有的翻译软件中都自带多个不同专业的词典,译员在翻译生僻词汇时可以自动查询选词;此外还可以选择导入用户词典进行在线查询,翻译过程中可以利用词典进行屏幕取词,进行翻译参考,将所得准确翻译保存到软件适用的术语库,方便日后相关文档翻译的查询。虽然译员在不用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电子词典查词,但是仍无法媲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效率。专业术语的一致性对于科技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多人合作翻译的项目,特别应该注意。翻译软件拥有严格的术语管理体系,并且术语库能够实现多人共享,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后期校对时间,还能保证整体译文中术语的一致性。

3)、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

此外计算机辅助翻译还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利用翻译软件不仅能够统计原文与译文的字数进行价格评估,还能够进行拼写、标点、错别字等方面甚至语法的后期校对。在进度管理方面,译员能够利用翻译软件了解团队翻译作业的进度,将现有进度和与其规划目标进行对比,从而能够调整翻译进度,这一点在很多翻译软件中有很好的体现(如Trados和Transmate)。

1.2 弊

任何翻译软件的使用都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所以才能够形成庞大准确的记忆库和术语库,便于翻译活动。但是毫无疑问,计算机辅助翻译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翻译足够适用于科技文体翻译,但是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就不合适。这是因为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创造性,以及人类的感情色彩的把握也是计算机翻译无法企及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

1)、译员无法支付价格昂贵的翻译软件。

2)、以句子为单位,对原文理解造成困难。

2 纯人工翻译也各有利弊

一方面,人工翻译能够很好的发挥译员的主观能动性。人工翻译能够充分利用逻辑思维,分析源语文本的语法句式找到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所以翻译出的作品往往可读性较强,易于读者的理解。对于一些文学性质的源语文本,译员能够自由把握翻译的度,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当地的文化背景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合理地表达出原文本的意思,翻译出的译文也会更加符合译入语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人工翻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翻译效率低。译员翻译能力有限,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译员,其翻译速度也可能不及成熟的机器翻译的三分之一。另外,恰巧也是因为人工翻译能够很好地发挥译员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人工翻译可能会偏离原文的本意,是译文带有译员的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严谨客观的科技、医学等类型文本中,纯人工翻译操作困难。

3 解决方案

远见是新时代译员应该具有的品质。虽然各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但这需要译员的充分利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任何翻译过程中都应该注意新语料和专业术语的积累,与其他译者相互取长补短,为后期翻译积累财富。

翻译过程中,译员应该选择合适的翻译软件中的匹配内容,挑选合适词语,组织合适语句,保持原文风格;如果所给内容与原文本语境不合,译员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出最合理的翻译。

翻译完成后,译员要从全文角度对译文进行整体的逻辑调整和审核,避免文本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语义断层,使译文在整体上与原文风格相一致。

4 结语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翻译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它使大规模协同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自身存在的利弊关系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实际把握。人工翻譯仍然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人工翻译应该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翻译出高质量译文。

参考文献

[1]陈善伟.翻译科技新视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俊.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3(10):72-94.

[3]刘思.论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优势与不足[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6):89-91.

[4]沈安昌,王桂莲.浅析计算机翻译辅助工具在科技翻译中的应[J].安徽文学,2015(7):126-127.

猜你喜欢

译员能动性术语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