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2017-07-19翟清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躁狂症攻击行为病房

翟清艳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翟清艳

目的 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为依据,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患者MO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护理中效果明显。

躁狂症;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综合护理干预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属于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语言动作增多、思维奔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1]。该疾病具有可缓解性、周期性的特点,发病期间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及他人的行为。本文提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护理中,为验证其临床效果及对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中,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39.3±2.1)岁。病程为7个月~9年,平均病程(3.3±2.1)年。

观察组中,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38.7±1.5)岁。病程为5个月~10年,平均病程(2.9±7.6)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按医嘱服用药物,定时做好常规检查。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足够的睡眠,及时对症处理临床事件。对患者社会功能、生活情感、心理状态等方面做深入了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当患者情绪稳定出院后,叮嘱其定期到医院复查。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为依据,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危险因素:①危险因素调研方法。选择本院以往救治过程中狂躁症并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治疗药物、症状、既往攻击行为史、家庭经济经济状况等相关资料[2]。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攻击行为发生前表现、后果、次数、原因、类型、攻击时间作为调差依据,以攻击行为发生于否作作为应变量,以患者资料作为自变量;②危险因素结果。经上述研究调查发现,诱发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既往攻击行为历、文化程度、护理活动、病房环境、社会不良影响、病情是否稳定、家庭经济状况、职业稳定性、年龄[3]。

(2)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提出以上述危险因素结果为依据,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患者精神状态做科学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科学化护理措施[4]。患者入院后对其既往攻击行为史、发病诱因、个性特征、精神状态等方面做深入了解与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护理措施;②护理人员需根据上述制定的针对性计划,给予相应情绪安抚、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相应治疗措施[5]。对其提出的疑虑,给予及时解答,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③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病房条件是诱发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保持病房湿度、温度的适宜性,确保病房处于安静、舒适状态。定时进行消毒、通风。平时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每次30 min,每天2次;④实时观察患者状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气愤、坐卧不安、烦躁、不满等攻击行为早期表现时,需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⑤加强病房管理。对病房实时分级管理模式,以避免患者之间相互干扰,将三防、重症患者置于重点护理区域,定期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危险物品,以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6]。

1.3 观察指标

(1)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评分越低证明恢复情况越好。

(2)以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不良事件具体是指:破坏公物、攻击他人、自残、自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OAS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患者MO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MO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MO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时间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治疗前 9.87±5.13 9.56±6.15治疗后 5.13±3.62 2.17±2.1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2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2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躁狂症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控制其对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安全威胁[7]。同时治疗期间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同样至关重要,其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8]。然而,常规护理已然无法满足当今的护理要求,因此本文综合护理干预,其以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为依据,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研究表明:诱发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既往攻击行为历、文化程度、护理活动、病房环境、社会不良影响、病情是否稳定、家庭经济状况、职业稳定性、年龄。以此为依据,实施综合干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患者MO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于秀丽.优质护理在提高躁狂症患者疗效与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75-76.

[2]雍小敏.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策略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4):186-187.

[3]孟新彦.躁狂症病人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44-145.

[4]曹梅仙,黄江英.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护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69-71.

[5]殷炳荣.探讨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8(47):198.

[6]张宇.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99-200.

[7]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6-78.

[8]周晓丽,石云,张洪顺,等.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及整体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1049.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for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Bipolar Patients

ZHAI Qingya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Third Hospital of Daqing C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ttack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 total of 80 cases of mania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my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risk factors of aggressive behavior.Results The MOAS score of the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was 30% in patients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ttacks in the nursing effec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mania; risk factors for attack behavior; integrated care intervention

R473<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9308(2017)13-0225-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3.126

大庆市第三医院精神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猜你喜欢

躁狂症攻击行为病房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换病房
容易被忽视的是“躁狂症”
病房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