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及其对中国文学革命的影响

2017-07-18卓之会李顺才

现代交际 2017年13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中国文学五四运动

卓之会 李顺才

摘要:浪漫主义文学作为世界文艺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在学术研究与文艺鉴赏领域中备受瞩目。本文从发展起源、表现特征、代表人物及传播影响这四个方面,浅谈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就其影响方面,详细分析其对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以及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运动 中国文学 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84-02

一、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源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物质文明与经济水平在几十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资产阶级应时而生。然而经济过快提升滋生了拜金主义[1],人性与道德逐渐沦丧,个性的诉求被淹没在社会对金钱利润的追求之中,一些浪漫主义的先驱便通过文艺创作来抵抗资产阶级价值观和思想。

17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欧洲的启蒙运动。虽然使人们从天主教的思想统治下解放了出来,不再愚昧无知,但其后期转变为对于理性的过分推崇,同样也压制了人类的情感与欲求。直至18世纪末,人们不堪忍受理性的刻板,强烈要求自发情感的流露,并希望从严酷的理性逻辑中解放出来。在这样的理性社会背景下,作家诗人们有的在非理性的世界里寻求安慰,有的追求美的享受,有的則追逐精神上的满足。[2]其中尤以济慈、彭斯、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诗歌,和沃博尔(1764《奥特兰托堡》)、玛丽·雪莱(1818《弗兰肯斯坦》)等的哥特式小说等最为典型。同期还爆发了对同样崇尚理性和节制的新古典主义的反抗运动。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场革命备受英国民众欢迎,在英国社会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英国诗坛中活跃的罗伯特·彭斯、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撰写了大量歌颂法国革命、宣传进步思想的诗作,文坛中亦有拜伦、雪莱等代表性人物的登场,他们的作品例如《唐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都表达出对封建思想的挑战和对人权的向往。[1]

上述的三个大背景孕育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从18世纪末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以诗歌为主战场,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抽象的、内在的思想感情。

二、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表现特征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两种特质的杂糅,一方面它是较为反叛的,试图与传统决裂的。这不仅是针对文学传统,还包括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陈旧习俗。其中雪莱、拜伦等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这一反抗精神。[2]但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性的原因,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并不像德国和法国浪漫主义的同僚一般紧密联结、积极进取,他们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决裂,也没有出现强烈的革命愿望。拜伦和克莱尔的诗歌中仍存留许多早期诗歌的成分,简·奥斯汀的小说、司格特的小说也证明了19世纪早期强大的现实主义潮流。因此英国浪漫主义正如H·N费尔察德所评论的那样“是一场温和的、直观的混乱” [3]。

虽然没有自成体系,没有纲领性的宣言和理论,但却不难总结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共性:

(1)不拘泥于体裁、格局与韵律,体现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探索更旷达开放的情感表达,讴歌生命的自由与动态之美。

(2)在塑造艺术形象时通常运用情感充沛的语句、瑰丽奇妙的想象和奔放不羁的艺术手法。

(3)钟情自然山水,采用民间题材,喜爱异国情调,赞美中世纪等。

(4)热爱自由,释放天性,着重表现个体真情实感或诗人的精神动态,有强烈的自我独白倾向。

(5)赞美理想的伟大,常立足于崇高的理想来批判现实,或将现实生活理想化

(6)否定个体在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观点,肯定其对社会的抗争作用。

(7)在所有的特质中,对想象的重视是英国浪漫派和所有浪漫派的特征,也是把英国浪漫派与18世纪诗人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4]

三、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代表人物

王佐良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中写道:“……一个大的文学潮流,有前潮(彭斯、布莱克),有主潮,主潮又分两阵,前阵为华兹华斯与科尔律治,后阵……三位年轻的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字里行间明确了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人物,以下对这七位做简要介绍:

(1)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他的诗歌朴实自然、生机勃勃,充满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亲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诗风成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个重要开端。

(2) “疯子诗人”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中,想象力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也表达了对现世的深切关注。他的诗融合了浪漫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的特质。

(3)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因隐居在英国北部湖区而得名。1789年二人合著《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4)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中最具有独特反叛气质的诗人。他在诗歌中创造了一批孤独高傲的叛逆者,追求自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些人物形象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5)珀西·比希·雪莱的诗歌思想性更强,战斗力更大,表述也更为清晰有力。

(6)约翰·济慈是与自然关系最为密切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被勃兰兑斯称为“英国自然主义最芬芳的花朵”[4]。

四、对五四前后诞生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清末民初,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空前激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被中国文化认识、吸收、融入,同时也有排斥、误读和摈弃,经过翻译与接受,使其成为中国新文学、新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催生出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学——不是中国传统的浪漫主义的赓续,而是世界性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中国迟到了的回音。[5]

文学救世的思想引导着翻译价值取向,包括英国浪漫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文学思潮的译介和影响起到的是加速演化的作用[6],在中国被译介和传播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作在内容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和旨趣。它们都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充满对自然的敏锐和讴歌,尤其对个人情感的宣扬更与五四民主自由的风潮相契合。[4]

五四新文学所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以诗歌最为广泛突出,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理论和艺术观念的更新,与英国诗人的观念更多吻合;二是新诗体的输入与实验;总之,从内容到形式,中国诗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

众所周知,五四的主题是启蒙与救亡,其中深层的内核是人的觉醒。无疑在这一点上与浪漫主义是契合的。爱国学者从西方浪漫主义吸收有利于所谓“文学革命”的宇宙观、生命观、社会观和文艺观,启发了新派诗人追求切近时代的个人艺术风格。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的形式的解放入手,这是总结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抉择,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下做出的抉择。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正是这无数力量中的一支,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深刻转变。

但转型时期的中国,启蒙才是社会的主题,鲁迅之所以推崇浪漫主义,只不过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思想大解放和其对人性对人生的看法有益于中国的思想启蒙。“五四”时期浪漫派的两大主角郭沫若和郁达夫,也都能从他们的浪漫书写中找到启蒙的论据。文学史家观察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并不是作为浪漫主义的这个事实本身,“而是浪漫主义者们使用何种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和折射现实包括物质的现实性与精神的现实性”[8]。我们从另一个事实也可以证明这个论点,那就是当“五四”退潮后,救亡压倒启蒙,伴随启蒙的退潮,救亡运动取代了思想启蒙而成为社会主潮,浪漫主义便失去了最后一个阵地,走向衰落。[9]

五、结语

百年已逝,前辈们的理想已经在起伏动荡中变为现实,在如今我们的新时代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会继续下去,我们仍应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下继承翻译,在浪漫主义的“永不知足”的意义中,弘扬中西文化的智慧與精髓。

参考文献:

[1]彭家海.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探源[J].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98-103.

[2]Mednick F.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79-109.

[3]刘宁.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225.

[4]吴赟.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5]刘增杰,关爱和.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上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378.

[6]范丽娟.走向现代的五四浪漫主义诗学[J].北方论丛,2009(4): 54-56.

[7]夏新宇.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报,2003,17(1):88-90.

[8]冯光廉,谭桂林.论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早夭及其研究[J].东方论坛,1994(4):13-21.

[9]杨家亮.浪漫主义思潮与“五四”文学革命——浪漫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生发情况之考察[J].大众文艺,2014(1):30-3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中国文学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英美文学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20世纪英国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类别浅析
《游仙窟》与《双女坟》的对比分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