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优化研究

2017-07-18周新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周新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已在国内外大学、中学、小学等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广泛运用,其持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特征,提出了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职业学校;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C-0032-04

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较为广泛应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多元信息交流,实现了学生之间学习活动的互学、互帮、互补。有助于改善职业学校因班级人数多、学生之间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习惯,为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

一、小组合作学习特质

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教育环境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研究角度的不同,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办学条件的不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说法,乃至于具体实施方法、策略等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比较典型的说法有以色列沙伦博士,将小组合作学习界定为:“小组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1]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我国著名学者王坦研究员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指: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中互相合作学习,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奋斗。[2]这种合作学习的奖励方式是通过小组整体成绩的高低进行奖励,进而可以激发小组当中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尽管小组合作学习的表述方式有区别,但究其内涵和蕴含的教学理念却是相同的,即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构建小组成员间的互惠共赢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个体的成长。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基于个体自身研习基础,通过分工合作,如分别查找资料、协同实验求证、合作推理演算等,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组成员的知识习得、合作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二是互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启发、相互思维碰撞、相互激励促进,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突显了交流合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共享共惠。通过小组合作平台,成员之间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成员的个体特长、经验和智慧得到互补与分享;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促进,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收获和提高。

二、职业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尽管较普遍地被采用,但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作用认识不足,方法、策略运用不当,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名不符实,缺乏实效。

(一)小组的人数、成员搭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

老师编排学习小组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差异性,通常采用就近分组,将座位靠近的学生拼成一组,容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强弱不均衡,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完不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全班的合作学习进度及效果,使小组合作优势发挥不明显。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趋于形式化

1.“无病呻吟”型,缺乏有价值的适合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教师能够讲清楚的简单概念,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简单问题等,甚至将简单的课堂提问也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虎头蛇尾”型,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互动,还没有展开真正的合作讨论,老师发现时间不够便给出讨论结果,匆忙结束。

3.“优生垄断”型,小组内自始至终只有极少數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交流,其余成员一言不发,充当看客,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代替,基础差的学生无所事事,坐享其成。造成优者更优,差者更差。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不当。主要有:

1.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所遵循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理念,只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嵌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导致分组不合理,目的、任务无法有效落实,效果不佳。

2.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训练,缺少浓厚的合作、交流氛围,学生显得无所适从,难以进入交流、探讨、合作的学习状态,草草了事。

3.在合作小组活动中,教师没有深入各小组参与学生互动,管理、调控学生的研讨交流进程,不能及时关注和掌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给予巧妙地点拨与指导。

4.教师重点关注各小组所获得的结论正确与否,忽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善于交流合作的个性品质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优化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首先,确定小组人数,一般每组4至5人。人数过少,遇到困难不便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而且学习小组数量过多,教师难以掌控,总结反馈占用时间多;人数过多,容易造成“人浮于事”,尤其是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不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其次,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定小组成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兼顾性别、兴趣、语言表达、守纪等方面的情况均衡搭配,达到小组内成员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可参照下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要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以确保各小组能够同步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组员分工,也可以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确定,目的是保证小组成员在学习活动中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让每个成员都能参与。组内成员的角色可根据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及组内成员特长,设定为组长、主发言人、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等。

在人员分工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教师建议为辅;教师指派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组织、发言的锻炼机会;经过一段时间后组与组之间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优化。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容易理解的概念、结论、运算法则、复杂的公式推导等都不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能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地思考、获得结论所采用的方法的多样性、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内容。

在选定教学内容后,还应根据学习任务设计适合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交流,并且问题本身还应有层次性,便于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要预判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有能力对问题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能深入思考到哪一步,是否能够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最终得到正确答案,除此以外,还应估计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等因素。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函数值的变化与自变量取值范围之间的关系。为此,可设计问题:(1)根据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描述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情况;(2)当函数值分别取y>0,y=0,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求不等式x2-x-6≥0,x2-x-6≤0,的解集。

若选择的内容过于简单,会让学生感到太容易完成,缺少成功的喜悦;若过难,容易造成学生“半途而废”,丧失信心。

(三)教师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扮演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判者的角色。

设计者:组建合作小组,并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设计,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问题,并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预案,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指导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矫正不良现象。对有困难的小组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点拨,但不要过早进行启发和引导,不要急于判答学生交流内容的正确性;同时要为学困生创造参与条件,提醒组长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任务,避免当旁观者,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就感,树立信心。

参与者:要有目的地参与小组讨论,了解各小组的进度及完成情況,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哪些问题分歧较大,哪些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困难,做到心中有数。

评判者:教师组织各小组发言人交流、分享合作学习的结果及体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现自我;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并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各组的交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过程性交流和终结性交流。

(四)总结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评价应以交流与分享、激励与促进为原则,教师要掌控总结评价全过程,引导并调动全班同学参与。

1.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集体协作进行学习成果、存在疑问、经验体会及小组成员表现等方面总结,并准备交流材料;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总结活动,为他们提供指导。通过小组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梳理总结合作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反思本小组及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存在的不足,促进小组成员自我成长,也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提供经验。

2.在教师主持下,各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体会等方面汇报,本组成员可作补充发言。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其他组的同学大胆质疑,提出的问题,由交流小组回答,也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达到生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调控节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点拨,甚至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结论。通过全班交流汇报,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为全班同学提供了再次学习、交流、弥补的机会。

3.教师总结、评价。首先,教师要依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及其学习成果质量进行总结性点评,指出不足及其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要求。教师点评要客观、公正,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指出不足。在此基础上给每个小组进行合理赋分,作为本次学习的小组成绩。

其次,教师要对本次合作学习所得出的结论、运用的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对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作条理化归纳,完善知识点,进一步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本次所学知识的认知。

最后,进行学习成果测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题。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优化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特点不断地实践、反思、优化,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嘉旭.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1).

[2]张俊松,王莉.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1(9).

责任编辑:谢传兵

Abstract: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ts unique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od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ighligh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and are beneficial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f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activities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让管理更有效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