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服务团员

2017-07-18黄朱清

铁军 2017年7期
关键词:华中服务团西南

黄朱清

城市:昆明市

时间:2016年5月16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张正

昨天飞抵昆明,今天寻访第二位老兵:张正。

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研究会,以“抢史”为己任,在西南边陲探矿似的寻访新四军老兵。我坐的航班,是中午到达昆明的,会长姜琳、办公室主任高晔,下午就在下马村北教场的军队干休所等候我了。在这个干休所,新四军五师老兵黄福林接受了视频采访,两年前,铁军杂志社记者束华静采访过他,这位老兵以亲身经历创作出版了小说《烽火满中原》。访毕,姜琳和黄福林女儿黄晓春执意找一家米线店,她们说,“来了云南,还是要尝尝正宗米线”。席间,姜琳告之,“明天我们副会长闫庆江陪你,去采访张正,张正是昆明的老副市长,江苏人。”

今天早上,闫庆江来电话,说他骑车前往,我们约在张正的家碰头。

一进老人家门,身材瘦高的张正,一下就流露出江苏南通的口音。听说我从南京赶去的,他喜形于色,“哈哈,来看老乡了”。访谈,选择在他空间不大的书房。

张正,1927年生,老家位于南通的郊区。祖辈农民,父亲做过小贩,差点死于日军飞机的轰炸。张正是靠钓鱼卖钱积攒学费,读完初小。1941年,有位远房亲戚来到张正的家,对张正父母说,务农没田种,做工没厂进,经商没资本,建议张正当兵去。第二年,張正约了堂兄去找新四军,找了三天,干粮吃完,零钱花完,还是没有找到。回到家,父母说,你年纪小,过两年参军也不晚。1945年过完春节,父亲把张正送到区里,请求参加新四军。他由交通员护送,绕道通过封锁线,抵达苏中行署。与他同时到达的还有一批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分区和行署领导经过研究,决定把他们分到了华中局和新四军双重领导的华中印钞厂。

张正本以为扛枪抗击日军,没想到进了新四军工厂。领导说,印钞厂是新四军系统非作战单位,在印钞厂就是金融战线的战士。张正服从组织分配,在印钞厂当材料员。材料科每天进出的材料约有一二十吨,都是从水路运来的,先从船上卸下来搬进仓库,再发送到各个车间,全靠扁担绳索。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收发、记账,啥都要干。张正干活十分卖力,喜好政治学习,经常写读书笔记,他睡在仓库,有电灯,就用废弃的包装箱做成简易写字桌,写字学习。第一次拿到津贴,他买了本四角号码字典,遇到生字查字典。厂里一位叫李萍的股长,关心张正,1945年7月,他介绍张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个月之后,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印钞厂全厂沸腾了。欢庆的当日,工厂午餐特地加菜,一下子摆了4个冷菜4个热菜:油炸花生米、五香兰花豆、高邮咸鸭蛋、凉拌粉皮、红烧鲫鱼、三鲜锅巴等,张正至今没忘记。

第二年,内战爆发。上级决定,印钞厂要撤离苏北迁至山东。搬迁撤离分水路、陆路两条线,张正分在陆路运输线。物资用牛车、马车和独轮车接运,每天只能行走三四十华里路,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时值冬季,数月之后到达鲁南。进入了山东,原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华中银行改为北海银行。张正从印钞一厂调到印钞二厂任材料股长,工厂利用破庙,又加盖了简易房,赶印出了一批北海银行的钞票。解放战争打运动战,1947年间,张正所在的印钞厂7次转移,5次恢复生产。平均在一个地方上待不到两个月,一直处于紧急撤离、紧急恢复生产状态。

1949年夏季,渡江战役后不久,第二野战军受命解放大西南。出征前,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从中央和老区选调一批新闻、邮电、财经、公安等战线的干部,同时招收上海、南京的大中学生、青年职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当时,北海印钞厂是指定抽调干部支援西南的单位之一,工厂采用公开动员、自愿报名、组织审查的方式,选拔南下干部。张正此时已有恋爱对象,女朋友施先是一个厂的,两人商量一起报了名。这一年9月20日,邓小平在西南服务团干部动员会上说,进军西南是八千里路的“小长征”。10月5日,是西南服务团出发的日子,第一站是汉口,乘坐闷罐车厢,没有供水系统和卫生设施。中旬就到了长沙,又移师湘潭休整。11月上旬,从湘潭向贵州进军。湘西的山区,山高坡陡,林茂水深。长途跋涉,12月上旬进入贵州境内。走了20多天,到达贵阳。过完1950年的元旦,离开贵阳沿黔滇公路进军昆明,直到春节过后,才抵达春城。

服务大西南,拉开了序幕。1950年3月4日,西南军区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百业待兴,张正分到军管会交通部报到,被安排在国营西南运输公司昆明分公司,出任秘书科长。这个分公司是由原国民党陆军第四运输处、原国民党经济委员会运输处和原云南省运输公司合并成的。1952年,张正调入昆明汽车保养场任厂长,该场承担着云南全省客、货运输的繁重任务。路况差,车况差,汽车缺少燃油和配件,大部分汽车只能用木炭代替汽油。张正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对轮胎实行两次翻新,延长使用寿命。这一年,这个场站超额完成了客货运输任务。1955年,张正出任昆明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翌年任局长,20世纪50年代,昆明的城市公用事业基础十分薄弱,张正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导自来水公司疏挖九龙池淤泥增加产水量,同时寻找新水源,拟制新水厂方案。另外,增加公共汽车数辆,新建了修理厂。“文革”年代,张正担任总指挥5年,修了昆明起始的4条铁路。1981年6月,在昆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张正当选昆明市副市长兼计委主任。任期内,他悉心拟制1981—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鼎力抓住昆明卷烟厂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城市居民住宅建设。1984年至1991年,张正作为昆明市人大副主任,牵头制定出台了《滇池保护条例》《石林风景区保护条例》《城镇绿化条例》。张正回忆说,“这三个地方性法规,是我提出来的,又牵头组织起草,交人大通过实施,今天看来,对保护昆明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生,张正难忘伴侣。施先,安徽天长人,比他大一岁。她在印钞厂做检票检号工作。人漂亮,很活跃,会唱歌,做事认真。华中印钞厂,当时厂址在江苏宝应县新舍村,是一个孤岛村落,少数村民迁出,岛上只有印钞厂一个单位,岛外一个警卫连为印钞厂警戒。几百人的印钞厂,军事化管理,统称为革命战士。宿舍是茅草房,同一个食堂吃饭,相互之间天天见面,有时一天见几次。张正和施先从相识、熟悉到相恋,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参加西南服务团是铁了心的,数千里行军,困难再多,艰险再大,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到达昆明5个月后,两人结了婚。“文革”岁月里,张正受到迫害,施先顶住压力,鼓励丈夫坚强活下去。1982年离休时,她在昆明市房管局工作。2007年,82岁的施先走了,张正专门写了一本怀念妻子的书《思念》,记录了两人相爱60年的风风雨雨。

记者感言 西南服务团这个名称,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是陌生的。而对于见证新中国诞生的人,尤其对亲身经历了“八千里路云和月”进军大西南的新四军老人来说,那是这辈子刻骨铭心的。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其实,这是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一份复电。毛泽东对部队提出了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要学会的11个“善于”本领:善于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对付资产阶级,善于领导工人和组织工会,善于动员和组织青年,善于团结和训练新区的干部,善于管理工业和商业,善于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善于处理外交事务,善于处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问题,善于调剂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解决粮食、煤炭和其他必需品的问题,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5月23日,中央军委电令正在浙赣一线进行战备整休的第二野战军,“应准备两月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南进军。”邓小平按照中央的要求,立刻开展随军干部队伍的筹建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纳入解放大西南的整体战略部署。在研究这支南下干部队伍的名称时,邓小平说,“叫服务团更能体现和符合为西南人民服务的宗旨。”张正,一位西南服务团的团员,对“服务”两字太有感慨了。忆当年,参加新四军的时候,组织上让他进了华中印钞厂。他知道,新四军1944年发起战略攻势,华中的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等根据地逐步连成一片,原来抗日根据地各自发行货币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年的年底,中共中央华中局为方便贸易,适应各根据地金融斗争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统一发行货币。新四军政治部命令,“成立华中银行,并授权发行华中券”。华中银行以原江淮印钞厂为基础,在苏北宝应成立了华中印钞厂。张正明白,无论在什么抗战的岗位上,都是人民解放事业的需要,都是服务人民、服务大局的需要。组建西南服务团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犹豫,和恋人共同报名参加。他心里装着整个国家的一盘大棋,在漫漫征途上,吃尽千辛万苦,挺过千难万险,从华中进军大西南,服务昆明,建设昆明,张正亲历而为,大有作为。

一个江苏人民的儿子,22岁那年走向大西南,张正已在西南边陲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67年,把大半辈子人生奉献给了服务大西南建设。“服务”,就其本质来说,是温暖的、朴实的,是有境界的。巴甫洛夫说,“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爱因斯坦说,“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出众的语言大师,他把中国共产党和这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要求,高度又精炼地概括为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张正,一名新四军的金融战士,自参加革命以来,始终以服务为荣,恪尽职守,努力干好每一件服务工作,不愧为我党我军根本宗旨的忠诚实践者。

(责任编辑 束华静)

猜你喜欢

华中服务团西南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母亲在,家就在!”
政治印度教的“团党平衡”:新变化与新挑战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舞阳县开展技术服务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Country Driving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我省选派第四批“博士服务团”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