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2017-07-18韦明辉

陕西医学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灌流尿毒症半胱氨酸

陈 洁,张 萌,韦明辉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三亚 572000)

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陈 洁,张 萌,韦明辉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三亚 57200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82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Hcy、CRP、IL-6、TNF-α、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cy、CRP、IL-6、TNF-α、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原度(IMT)、粥样斑块面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治疗后观察组IMT、粥样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能显著降低Hcy,改善患者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利于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尿毒症患者可出现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水电解质出现紊乱、内源性毒性物质潴留以及肾脏功能衰退等临床表现[1],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会危及生命,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表明,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Hcy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2-3]。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寻找一种有效降低患者Hcy水平的手段,对提高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2例。纳入标准[4]:①患者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②尿量低于400ml/d;③患者病情相对稳定,预期生存时间>半年。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②近3个月内服用了对Hcy有影响的药物。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4.6±12.5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4.4±1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Fresenpus4008B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保持血流量为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3次/周,4h/次。观察组患者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具体方法为每周第3次行血液透析是串联血液灌流。两组均持续治疗8个月。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甲状旁腺激素与血β2微球蛋白;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倾城空腹肘静脉血适量,均进行离心处理后取血清放于-80℃条件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试剂盒均有Biocheck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采用特定蛋白测定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扫查颈动脉,其中自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记为内膜中层厚度(IMT)。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Hcy、CRP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后Hcy、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cy、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cy、CRP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 治疗前后两组IL-6、TNF-α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后IL-6、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变化情况对比 (ng/L)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前两组IMT、粥样斑块面积对比无差异,分别治疗后观察组IMT、粥样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4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与血β2微球蛋白对比 两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与血β2微球蛋白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 论

有研究报道表明,维持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常存在高Hcy血症以及慢性炎症,而微炎状态在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也对尿毒症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5-6]。另有研究报道表明,Hcy具有明显的促进炎性因子表达的功能。而当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竭时,患者体内将会大量聚集Hcy,从而对单核细胞起到活化作用,进一步促进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合成以及释放,最终参与到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微炎状态的发生发展[7-8]。颈动脉IMT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反映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起到一定的评估作用[9]。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消除Hcy以及炎症因子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血管硬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通过研究的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Hcy、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cy、CRP、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了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可有效降低患者Hcy、CRP、IL-6、TNF-α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Hcy属于蛋白结合类毒素,而树脂型血液灌流器中的吸附剂主要是由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大空高分子聚合物,可通过物理吸附以及疏水基团相互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吸附作用,进一步达到清除蛋白结合类毒素以及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最终有效控制了患者体内Hcy水平[10-11]。与此同时,树脂型血流灌流器可对TNF-α、IL-6等炎症因子产生吸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慢性炎症状态[12-13]。此外,本文发现,治疗前两组IMT、粥样斑块面积对比无差异,分别治疗后观察组IMT、粥样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了尿毒症毒素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通过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另外,本文结果还显示了两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与灌流器具有吸附能力有关,其可通过彻底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大中分子分子物质,从而有效防止由于血磷水平过高对残存肾单位功能造成损害;同时对患者体内血钙水平稳定起到一定的维持作用,有利于磷钙代谢加速恢复正常,进一步减少对甲状旁腺的刺激,干扰了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与释放,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终可达到降低软组织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等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14-16]。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尿毒症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1] 谭世超.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101-103.

[2] 唐玉洁,赵德纯.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6、TNF-α、hs-CRP及Hcy等指标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6):5135-5138.

[3] 孟晓丽,于冬梅,王巍巍,等.常规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8);489-492.

[4] 殷 煜,李 蕊,郝建荣,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cy、PTH及β2-MG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1499-1501.

[5] 方 娇.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4,34(11):6-7.

[6] 卢光娅,谭若芸.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8.

[7] 黄泳璋,肖 洁,徐米清,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与瘙痒症状疗效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9):470-474.

[8] 徐艳梅,许传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1):42-45.

[9] 贺晓雯,刘晓渭,徐玉祥,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炎性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6):11-13.

[10] 王 雅,章 茵,唐进攀,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Hcy、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6):2401-2403.

[11] 门雯瑾,丁致民.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0):20-23.

[12] 谭永顺,王 敏,倪晓娜,等.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66-69.

[13] Kohara M, Takeda S, Miki T,etal.Development ofacute pericarditis associated with new-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diabetic patient with renal impairment: The elusive nature of uremia[J].Intern Med,2016,55(8):955-957.

[14] Chen YS.An empirical study of a hybrid imbalanced-class DT-RST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to elucidat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uremia patients[J].Med Biol Eng Comput, 2016,54(6):983-1001.

[15] Kovesdy CP, Kalantar-Zadeh K.Back to the future: restricted protein intake fo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CKD, triple goals of renoprotection, uremia mitigation, and nutritional health[J].Int Urol Nephrol,2016,48(5):725-729.

[16] 王兴春,程小丽,黄 楠,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蜂蛰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48-849.

(收稿:2016-9-28)

*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琼卫2014PT-127)

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治疗 血液灌注 半胱氨酸/分析 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R692.5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7.024

猜你喜欢

灌流尿毒症半胱氨酸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人物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