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玉峰:不怕改变,怕的是观念不变

2017-07-18孙习涵

教育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榆林中学学校

文 | 实习记者 孙习涵

高玉峰:不怕改变,怕的是观念不变

文 | 实习记者 孙习涵

早在2010年,国家级开发区——陕西榆林市高新区管委会就对外宣布,将斥巨资兴建一所学校,用一流的设备和师资、创新的理念,站在教育的高地,打造一流的教育。

2014年,这所学校建成并有了名字——榆林高新完全中学(以下简称“高新中学”),高玉峰成为它的首任校长。此前,高玉峰在百年名校榆林中学已任教30年,并担任副校长一职。

2017年5月,记者一走进高新中学的校门就发现,学校所有建筑的楼顶都安装着巨大的钢架。据高玉峰校长介绍,未来钢架上部将覆盖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榆林这个日照充足的城市,学校将完全实现自主循环供电。

如今,这样的现代科技感遍布整所学校,例如所有的校内实验室完全按照新课标的标准建立、几乎每个教室都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化。

与硬件上的超前相比,高玉峰在“软件”上的推进速度更令人惊讶:分层走班、国际教育,翻转课堂……他将当下最先进的理念引入到榆林这块尚显传统的教育土壤中,开创了榆林教育的多个“从无到有”。短短三年不到,学校已经在家长和领导期待与疑虑交织的目光中悄然挺起了身板。

“最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

作为一所新学校,高新中学起步时并没有优秀的生源。2014年,高新中学建校,学校第一批高一入学新生中考平均分438.5,如果将中考前全市各县级重点高中自主保送生计算在内,高新中学几乎没有一个文化课成绩排名在全市3000名以内的应届初中毕业学生。与生源质量相对的却是家长与教育部门对这所学校的高期望值。

“不管一所学校素质教育搞得多好,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学业成绩。”高玉峰坦言现实。

面对来自官方和社会的多重压力,高玉峰意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带来突破。他带着老师们多次考察学习了杭州师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昌乐二中、太谷二中等几所课改名校。2015年春季起,学校开始大规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随后,高玉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分走”教学配套的“五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六步”由“导课设问——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环组成,加上学生课前预习步骤,合称为“五环六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五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能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多节课来体现,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也可以打乱环节的顺序。

“所有模式都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高玉峰多次对老师强调这一点。在他看来,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需要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的创新,而非被模式所捆绑。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他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刚入行的年轻老师,只要按部就班地遵循“五环六步”进行操练,快速地熟悉磨合课堂教学;对于受传统模式支配多年的年老教师,他愿意付出等待的时间,让他们一点点地转换自己的固有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日渐普及的时代趋势下,高玉峰又尝试在校园内推行“翻转课堂”,学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课程完成部分学科的在线学习和课后作业。如此一来,教育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便捷。

将来,本校的老师会更多地参与到名优课程和微课的录制中,以便使翻转课堂的课程更为接地气。

对于这些创新的举措,高玉峰认为最关键的一步在于观念的改变。“过去我常和学生说,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观念。”而在当下,如同翻转课堂的产生便打破了传统的思维藩篱。

“不挖掘,不转换就没有价值”

在教师的岗位上耕锄多年,高玉峰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得了名牌大学,但我一定按照你的特长和能力来培养你,这样你走向社会一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哪怕你是扫大街的也是扫大街的人当中最棒的。”高玉峰笑言。

多年以来,尊重个性,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选择始终是高玉峰的核心教育理念,而他也将这个理念带入到了高新中学。

基于这个理念,分层走班无疑是高玉峰主导的最“大刀阔斧”的一次变革。从2015年春季开始,学校决定对学生基础差异最明显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其中,数学和英语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基础层、B为提高层、C为拓展层),理化生则分为A、B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班级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

选层一般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申请,然后家长和老师会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引导,确定他的层次。最开始,高玉峰担心很多学生会基于一种虚荣心而选报高层次的班级,结果却并非如此。

在他看来,这源于班级师资的调配。在教师的分配上,高玉峰有意制造一定的倾斜,越是基础层次的班级,越是分配优质的师资。因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习惯相对来说也较差,也就越需要教师有更严格更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如此一来,低层次教学班的孩子也会产生一种满足感。”高玉峰说。

在分层走班的情境下,管理成了一项庞大的工程。高玉峰提出了“全员管理机制”,他要求每一个老师都成为班主任,即“学科班主任”,都必须组建相应的班委、课代表和学习小组。这样一来便能保证每门学科的每个班级里,老师都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监管。

为了给不同特点的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迄今为止,学校里开设了六大门类40多个学生选修课程(俗称社团课程),供学生选课走班学习,包括音乐、舞蹈、剪纸、陶艺、戏曲、茶艺、书法、机器人、航模等等。

高玉峰觉得每个孩子的潜能都需要得到挖掘,在榆林这块布满矿藏的宝地上,他做了一个极具地域性的类比。“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像是一块宝藏,如果不挖掘,不转换,那么他就永远无法体现出价值。”

事实证明,只要找到了合适的领域,学生便能够发挥巨大的潜能。去年,学校刚成立了航模社团,仅仅数月之后就有三位学生夺得当年省市航空竞标赛个人及团体一等奖。另外,十二名学生赴美国和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蝉联2015、2016两届“最佳新秀奖”。因参加大赛的优异表现,一名学生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送录取,两名学生被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免试录取。

高玉峰希望,通过这些社团活动,每个孩子都能收获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些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太突出,但在其他领域很有天分。所以多开展这样的选修课程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反过来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高玉峰说。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些活动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孩子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不是为了自己,通过活动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

除了课程和活动,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甚至还体现在了伙食中。学校的学生食堂采用全自助的方式,有近百种不同烹饪方式的饮食可供学生选择,堪比大学食堂。

“逼迫教师必须成长”

在高新中学成立之初,教师培训是最大的一个难题。因为很多师资都是从各地的学校调动或各高校招聘而来,学校既有的办学传统和风格为零,教师的整合和磨合急迫而事关重大。

2014年秋,刚刚出任校长的高玉峰就给学校的教师做了为期十天的培训。他请了一些名家进学校,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引导教师如何做科研和课题研究。培训结束后,他又鼓励每个教师进行才能展示,彼此交流和熟悉。

最开始,在高玉峰眼中,学校的教师队伍如同一盘散沙。而十天结束后,教师团队初步产生了一种难得的凝聚力,这个结果极大地鼓舞了他的自信心。

“一所学校的关键就是教师”,为了让教师能够跟上学校超前创新的理念,高玉峰对于教师的成长从未有丝毫的懈怠。在教师的科研工作上,学校采取“双微”的方式,即微课题和微论文,每名教师每年均要完成或参与这两项工作。

“有些老师会因为惰性或能力问题不想做或不会做教科研工作,这样一来就逼迫教师必须成长。”学校一位主要中层负责人介绍,这种方式立竿见影,短短两年内,教师的科研水准便有了大幅提升。

每一年,学校都花费重金将教师带出去培训,从校本培训一直到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让老师一步步走出去。全国范围内只要有重要研讨会,学校就想方设法地组织老师去参加。与此同时学校也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学校做分享报告。如今,全校的教师都至少接受过一轮系统的专业性培训学习。

对教师的培训全面而系统,而对教师的管理,高玉峰则事无巨细,极尽人性化:

在校的教师每人都有一间独立的宿办舍;教师要想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报给学校,学校做全权负责;考虑到一些女教师在校期间疏于照看年幼尚未入园入学的孩子,学校里创办了亲子yoyo乐园。教师在校上课备课期间,孩子可以放在yoyo乐园里由专门的阿姨看护……

“我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为了进一步突显学校的亮点,高玉峰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地引入国际教育,在高新中学开办了榆林第一个国际班,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他的一种期许:“我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学校考察了包括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内的多家资源单位,最终与“陕西中智国际教育”合作,引进了他们的资源和课程体系。

目前,国际班开设了国内普高课程和英语口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A-Level国际课程,同时植入琴、棋、书、画、文等国学经典内容。在课余生活中,国际班经常举办模拟联合国、国际游学、义工服务等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技能。

国际班也为学校提供了一种国际交流的渠道,如今,高新中学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多所大学、中学都建立了友好关系,校际之间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活动。

开辟了榆林国际教育的先河后,如何让学校更加国际化是高玉峰下一步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当了校长之后每天就要处理一堆琐事,有时候晚上回到家里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回忆自己多年的教师生涯,每一天都充满着真实具体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如今作为校长高玉峰却常常有一种“空虚”之感。

但他并不后悔于这样的选择。高玉峰在百年名校榆林中学待了三十余年,他发现在一所传统老校,改革的推动会受到极大的阻力。但在高新中学这块全新的阵地上,他得以自由地施展理想中的教育。“我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高玉峰如此评价自己。如今,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的逐年提升也让他甚为欣慰。

在那位中层负责人看来,学校能在短短三年之内就突飞猛进得益于它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绕开过往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相对完美的姿态起飞。

即便在很短的时间跨度上锐意改革,但高玉峰始终遵循着古老的教育规律。他觉得如今课改跟风的现象过于严重,已经丢失了一些教育的根本。对于高玉峰而言,教育是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一如他朴素的教育梦想: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的每一个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和发展;同时,也能让学校的每位教师在与学生同步发展中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猜你喜欢

榆林中学学校
榆林感怀
走榆林
榆林抿尖
在多解中学创新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