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传统文化夯实“大楼”之基

2017-07-18姚鸿

教育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大楼中华中华民族

文 | 姚鸿

用传统文化夯实“大楼”之基

文 | 姚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为了弘扬中华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我校地处施甸县县城以北的城郊,始建于1977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壮大,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县规模较大的一所初级中学,也是施甸县唯一的一所“一级三等”初级中学。

学校把传统文化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显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全体教职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同心同德,办学的综合效益不断得到提高,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云南省一级初级中学”“云南省文明学校”“保山市实验教学先进集体”“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唤醒学生对传统的认识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教室、操场,更是一个环境、一种文化。学校致力于营造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的功能。在进行校园的布局和文化建设时,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亭一榭。校徽、班徽、校训,每天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了“厚德、求实、创新、争优”的校风,“点拨、诱导、释疑、激趣”的教风,“自主、慎思、好学、合作”的学风,使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

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师生的校园生活之中

我校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外活动,切实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常规中。各学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师要主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贴切地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让“中华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我校多年以来一直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诵读的主题每年一确定,通过活动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对祖国言语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开展“我为父母尽孝心”活动,增进“血浓于水”的情感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亘古不变的传统。我校结合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每年对学生进行“我为父母尽孝心”活动,让思想品德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活动内容,并让学生讲述进行活动完成后的感受,从而强化了家校之间的情感,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情感。

持续开展 “手工书画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校已经持续举行了21年的文体节,每一次活动,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书法、素描、水彩、卡通、手工制作等作品,展示了美术、书法教学的丰硕成果,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自由创作、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师生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为校园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任学校领导班子立足现实,对“大楼中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大”意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楼”意为“更上一层楼”。为此确立了“平稳大楼—品质大楼—品牌大楼”的三步奋斗目标。目前学校已经较好地完成了第一、二步目标,正在为打造“品牌大楼”这一目标而努力。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施甸县大楼中学)

猜你喜欢

大楼中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未来已来8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LCT ONE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