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校园中“香远益清”

2017-07-18姚本干

教育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园传统

文|姚本干

传统文化在校园中“香远益清”

文|姚本干

贵州省桐林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13年,是三穗县农村唯一一所百年老校。2013年起,学校提出“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结合桐林北侗地域精神和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努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发展;坚持以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团队活动、链接闲暇教育等方式,积极开展古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的诵读以及北侗民族文化、北侗传统医药、书法、绘画、习作、侗戏、剪纸、刺绣、演讲等传统文化实践。

立足区位,深挖民族特色文化宝藏

桐林镇中心小学地处北侗文化中心区域——圣德山脚下,这里民族民风淳朴,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北侗神仙”的美誉。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开设了经典国学班、侗语班、舞蹈班、书画班、竹编班、乐器班、民族医药班、侗族刺绣班等兴趣活动班。同时,把高跷、陀螺、铁环、丢手巾、捡籽等北侗民间体育活动引进课堂,以此引导学生把情感融入自主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和谐与友善的快乐,体会感恩、博爱与智慧的魅力,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相互关爱,学会以“君子之德”树个人人格,做到“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相辅相成,“三文化”和谐均衡发展

2017年是我县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关键之年。乘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之东风,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结合校情,走出了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田园农耕文化与北侗民族风情文化”三结合的特色文化建设发展之路:以田园农耕文化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弘扬北侗风情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我校传统文化的日积月累,经典文化的浸润熏陶,人生哲理的传导点化,生活善行的实践引导,对学生健康成长大有益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把“三文化”与少先队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诵读、讲解和社会实践,让师生品味劳动的乐趣,传承田园农耕文化的精髓,体味北侗风情文化的内涵。

广拓载体,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分“三步走”推进文化校园建设。第一阶段,设计活动内容,构建活动体系,围绕“诵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明”读书活动、“多渠道传承民族文明,开设静心习字养心性,民族乐器陶冶情操,剪纸艺术提品位等特色课程”等内容进行了精心策划研究,形成了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开展文化实践,感悟德行人生。组织学生参与“诵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好书大家看”、书法和民族乐器教学等活动,使学生在高品位的精神浸染中,自信得到树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得到滋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第三阶段,搭建展示平台,促进总结提升。在大量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抒发情感,展示才华。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不但感受到了实践的快乐,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获得了知识的积累,也得到了道德情感的升华、个性智慧的彰显、责任意识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可见建构和实施校园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学校顺应时代“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共同价值理念。学校要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将文化教学融入校本课程、融入团队活动、融入闲暇教育,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之中“香远益清”。

(作者单位:贵州省三穗县桐林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校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