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素治疗老年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7-07-18张松达辛晓恩刘积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门脉乙肝纤维化

张松达 辛晓恩 刘积庆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青海 西宁 810007)

苦参素治疗老年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松达 辛晓恩1刘积庆1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青海 西宁 810007)

目的 探讨苦参素治疗老年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乙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苦参素胶囊,24 w为1个疗程。比较病毒活性、肝纤维化指标和门脉血流动力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及脾静脉的平均流速及脾静脉血流量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其余指标相近。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苦参素治疗老年慢性乙肝肝硬化安全且有效。

苦参素;乙肝;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门脉高压,易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1,2〕。苦参素是从豆科植物苦豆根子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对乙肝病毒等有良好的拮抗作用〔3~5〕。但对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的影响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苦参素胶囊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和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有关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9±6.5)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7例。观察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63.5±7.1)岁;Child-pugh分级:A级20例,B级28例。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55~70岁;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按医嘱用药并接受相关检查。排除标准:合并有甲型、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合并心、肺、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等。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服苦参素胶囊(规格:0.1 g/粒,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粒/次,3次/d,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病毒活性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DNA。②放免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③门脉血流动力学:嘱患者空腹、仰卧位,于安静吸气与屏气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主干内径(DPV、DSV),最大血流速度(Vmax)。按静脉平均流速(V)=0.57Vmax计算门静脉平均流速(VPV)及脾静脉平均流速(VSV);按静脉血流量(Q)= Vmax×(D/2)2×π×60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及脾静脉血流量(QSV)。④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毒活性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治疗。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21例(43.8%)〕高于对照组〔11例(22.9%)〕,HBeAg转阴率15例(31.3%) vs 10例(20.8%),HBeAg向HBeAb转换率28例(58.3%) vs 22例(45.8%)(P<0.05)。

2.2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透明度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3 两组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VPV、VSV和QSV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n=48)

3 讨 论

在门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状况下,肝硬化患者血流速度进行性降低,并与肝硬化的弥漫性纤维化改变紧密相关。即肝硬化纤维化程度加重,静脉血流受阻明显,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增大。因此,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1〕。

苦参素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含量>98%),另含有极少量的氧化槐果碱。苦参素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癌、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糖等多重作用〔2〕,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报道较多〔3~5〕。但苦参素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未见报道。

本研究结果推测苦参素通过抗纤维化作用而改善了患者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同时,在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表明苦参素安全性良好。对于苦参素的作用机制也有少量研究,如Wang等〔6〕对拉米夫定耐药的17例患者口服12个月降低HBV DNA 和HBeAg 分别达96%和70%;与20例初次治疗患者的疗效相当。免疫组化显示苦参素组可降低肝细胞热激同源蛋白70(Hsc70,HBV DNA复制中所需的一种重要蛋白) mRNA表达。苦参素联用拉米夫定具有良好协同作用,耐药发生率显著降低。Gu等〔7〕的研究纳入65例CHB患者(HBV DNA为3×104copies/ml,HBeAg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第1个月静脉注射苦参素600 mg/d,第2~3个月口服苦参素胶囊200 mg/次,3次/d;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次,3次/d。3个月后外周血HBV特定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量显著降低;HBV特定的CTL比例显著升高;HBV DNA转阴及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推测通过下调外周血HBV特定的CTL PD-1表达是苦参素治疗乙肝的作用机制之一〔7〕。

1 Kimer N,Wiese S,Mo S,etal.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in cirrhosis〔J〕.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10(8):961-9.

2 蔡 艳.苦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4):387-9.

3 He M,Wu Y,Wang M,etal.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oxymatrine on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in chronic hepatitis B〔J〕.Ann Hepatol,2016;15(4):482-91.

4 陈英俊.苦参素对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纤维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41-3.

5 Nair H,Berzigotti A,Bosch J.Emerging therapies for portal hypertension in cirrhosis〔J〕.Expert Opin Emerg Drugs,2016;21(2):167-81.

6 Wang YP,Zhao W,Xue R,etal.Oxymatrine inhibits hepatitis B infection with an advantage of overcoming drug-resistance〔J〕.Antiviral Res,2011;89(3):227-31.

7 Gu XB,Yang XJ,Hua Z,etal.Effect of oxymatrine on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 surface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Chin Med J (Engl),2012;125(8):1434-8.

〔2017-04-09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张松达(1979-),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R512.6+2

A

1005-9202(2017)13-327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068

1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肝病二科

猜你喜欢

门脉乙肝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