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新思路

2017-07-18

运动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活动

吴 升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浙江 宁波 315806)

理论与方法探索

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新思路

吴 升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浙江 宁波 31580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学生的体质、素质等却日益下降,这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敲响了警钟,也给体育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总结,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发展新思路,已成为了当前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体育为例,围绕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新思路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新时期;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新思路

体育是中学的传统教学科目,在教育体系架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发展地位,其课程开展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以来,体育都极受中学生的青睐和喜爱。通过参与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智,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其日后的升学深造、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时代发展视角出发,立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探讨,探寻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满足素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笔者在遵守体育科研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调查活动,对宁波市北仑区范围内的初中体育教学情况展开调查,并依此为基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力争全面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中学生与体育教师群体进行,共有12名体育教师、400名中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与访谈。

1.1 对体育课程课程缺乏重视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使人们了解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对除语数外以外的学科有了更多的了解,更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考取重点中学的人数与升学率依然是外界与家长们乃至教育界衡量一个学校师资与教学能力的惟一标准。为了学校的名誉、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在大打“生源战”的今天,许多中学不得不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把参加中考的重点学科占用体育课,以期望把学生培养成高分学生,从而获取社会特别是家长们的认同。因此,许多学校开不足体育课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在此背景下,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锻炼,更别说增强身体素质了。

1.2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落后

通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得知,初中生虽然喜欢上体育课,但是对体育活动却缺乏积极参与性,归根究底,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师仍旧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活动,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而没有把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墨守成规,教学成效并不明显。再加上,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延续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会跟随教师的步伐,机械地进行重复学习,毫无个性可言,对于各方的信息也越来越闭塞,思想也日渐狭隘。

2 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

2.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体育的地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素质教育思想的问世,初中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已有所改变,但是,受学生升学的影响,使得考取重点高中的人数与升学率依然是家长们乃至教育主管部门衡量一个学校师资与教学能力的最重要标准。在此标准下,体育课程的地位被严重弱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进行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学不应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国家栋梁之才的培养为目的的教学。而体育作为一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学科,它在初中阶段开设,有其特别的意义。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去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积极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正视体育的学科地位,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

2.2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初中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思路,初中体育教学必须要立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采用丰富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不外乎于组织学生跑步、做操等枯燥乏味内容,学生早已对这些单一的教学内容麻木,兴趣也急剧性下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抗逆体育锻炼。为此,为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教师应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地增设一些符合中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游戏,借助游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并逐渐喜欢上体育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本文以田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田径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2种。在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中,教师习惯性进行慢跑、课间操、定位操等活动,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课堂气氛也无法得到活跃。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引入球类游戏,如“负重跑”“三条腿走路”“原地接抛球”等方法。这些游戏既可以达到热身效果,又可以发挥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学生在游戏中,也能在心理上实现感觉到感知的转型,表现出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为接下来的田径学习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

2.3 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强化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课外体育是体育课程内容的延伸,初中应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体育课程中。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创办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从而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实施内容丰富及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其次,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与体育课程相关的小型比赛,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当然,立足学生日后升学深造、就业发展方向,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色,构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个人需要及社会需求的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构建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以及参与体育竞技活动2种方式进行体育活动和实践锻炼,以逐步达到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4 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一时性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习惯养成等诸方面培育的,是终身的。初中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发展的基础,倘若教师能够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那么将能使学生受益一生。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一目标列为教学的首要任务。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内涵和作用,并积极主动学习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方法,跟随新课改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能,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催化作用下,才能把体育意识深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在将来离开校门后能够依然热爱运动、坚持体育训练,并将体育锻炼这一活动贯彻到一生。

3 结 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品格和精神,加强学生素质建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教学革新,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此,作为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应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 1 ] 祝蒙.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J ].运动,2013(14).

[ 2 ] 张丽娟.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 ].科技视界,2014(7).

[ 3 ] 徐宝.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G807.3

A

1674-151X(2017)02-10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55

投稿日期:2016-12-27

吴升(1983— ),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