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2017-07-17王定华

人民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现代化发展

王定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总书记精辟指出了教师队伍和基础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特殊作用、独特功能,为新形势下办好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上作了明确阐释,指出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党中央、国务院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布局、体制机制、资助体系上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实施好,切实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综合效益。这一论述准确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教育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基础教育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是一个人习惯养成、道德涵养、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要路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就难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难以培养出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

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代进步的先行者,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重任,是民族振兴、国家繁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办好基础教育,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党的教育方针是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是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的人应该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是理想远大、信仰坚定、乐于奉献的人,是遵纪守法、品行高尚的人,而绝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引导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下作全过程,帮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教育公平,其根本措施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加快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既是一种众望所归的改革实践,更是一股循环往复的改革动力。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如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一些地方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择校热”“学区房”“城镇大班额”等热门教育问题,无不显现出老百姓对优质教师资源的热切期盼。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重要举措,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使特殊困难群体及其后代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大幅度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整体提高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增进千万乡村家庭的福祉。

教师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基础。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盼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党和国家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是“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引导教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自身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切实关注过程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冷淡贫困生,不歧视学困生,不扼杀个性生,让不同出身、天资和性格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和希望,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来来有希望,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教师是推动基础教育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教师通过卓有成效的育人活动培育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一支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然而,由于历史欠账等因素,我国人口素质整体还不够高、创新型人才总量还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障碍。教师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和基础力量。要引导教师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超越知识本身,创设更为宽松、更为有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厚基础、宽视野、高素质、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现代化作保障。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目标。教育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人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更是终极目标。没有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者、实践者,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没有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就不可能培育出现代化的学生,就更谈不上现代化的教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要认真分析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有力抓住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标准化、专业化、均衡化、信息化、国际化,进而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個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工程,倾力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人民幸福,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各地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特别要把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党的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坚定广大教师“四个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大力振兴师范教育,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创新培养培训课程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等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

广大教师要自觉重德养德,掌握扎实学识,提高创新教育本领,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党和人民培养一批又一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现代化发展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的女巫朋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