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2017-07-17张晓玲

学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小学

张晓玲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特点,它的设置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对学生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3-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3.063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为德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提高德育实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增强个体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一、在确定主题中渗透德育

实践是道德的根本,在實践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时,教师要以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德育平台为目的。教师要利用每次活动,来拓展学生的德育空间。如开展“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在开学初就为三四年级学生确定了“我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把德育教育寓于综合实践活动中。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确定“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研究”“虎门近三十年发展调查研究”“虎门与禁毒”“虎门交通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家乡饮用水的调查与研究”“我当家乡小导游”等二十多个子课题,让学生组团认领进行研究。为了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研究,学校统筹安排在半年时间里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了虎门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东莞科技馆、东莞污水处理厂等。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致很浓,通过参观、采访、查资料、写调查报告、小组汇报、编辑调研小报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优秀品质。

二、在分工合作中渗透德育

虽然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是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缺乏合作精神,同时也存在不尊重人,不愿帮助别人,自私自利等一些不良品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养成合作意识。

如在进行“认识香烟”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组成5-8人的小课题组,这些小课题组由成绩各异,能力和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组成,以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在实施时,教师指导学生先进行小组岗位分工:组长1人,负责布置并协调组内工作和计划;资料记录员1人,记录每次活动的过程;汇报人员(兼资料整理)多名,负责本小组资料的整理;摄影人员1人,负责活动的摄影;联络员1人,负责本小组内以及组外活动的联系等。组内成员的职责,按特长、兴趣、爱好分工到个人,商量制订出具体的岗位细则,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基本工作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使活动有序开展。然后在小组内运用评价机制,将学生参与的时间、积极性、协作性、收获以及小组内评价做好记录。这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实现了优势互补,促使学生更好地与别人合作、向别人学习。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或达到某一目的,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认真倾所,学会了适当表达,学会了人尽其能,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三、在搜集资料中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的环节,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既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剪纸艺术”这一主题活动时,学生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现实生活搜集了许多有关剪纸的资料,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更为深入了。学生们搜集到剪纸艺术的由来,剪纸艺术的发展史,剪纸的种类,剪纸纹样的分类,剪纸用途,关于剪纸的谚语等等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自己身为一个小公民而感到自豪,在无形中使学生们受到了道德教育。通过活动,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习剪纸,有的义卖剪纸,将所得捐给“非遗”单位,希望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

四、在实践体验中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研究的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它本身就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培养道德情感,还可以锻炼道德意志,促进道德行为的逐步形成。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曾出现过有的学生外出问卷调查时受挫变得心灰意冷。如在组织“走进洋快餐”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去到附近的肯德基店里进行调查,却遭到店内员工的阻挠。经过教师指导,他们变换了方式方法,第二次再走进肯德基店内,最终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一手资料。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气馁,“方法总比问题多”。学生在静下心来,调整情绪,再预设其他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强、自信、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五、在多元评价中渗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开放性的评价,也是发展性的评价。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使学生找到自信,从而使学生获得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丰收”。

针对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教师利用活动中的恰当时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或小组进行正面评,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鼓励性评价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课堂内外,与生活、社会相联系,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杨四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3] 黎菊.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

[4] 陈信红.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实践初探[J].学生之友,2010.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小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