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一条线索,由浅入深阅读

2017-07-17邢建军刘冬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说阅读核心素养

邢建军 刘冬伟

摘要:高中第一次系统学习小说文本阅读,学生如何由浅入深理解文本,离不开教师讲解时的引导。寻找一条线索贯穿课堂,既能把握小说的脉络和人物,也能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这与现代教学中提倡的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关键词:小说阅读;核心素养;桥边的老人

《桥边的老人》是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一篇文章,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成为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以“桥边的老人”作为教学的线索,意在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设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桥边的老人”,老人经历了什么

问题设置:

请以小说文本中的老人为讲述人(叙事人),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叙述故事。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小说的讲述人以及第一人称“我”叙事的方法。同时,小说是以“士兵”为讲述人的,所以,学生在讲述故事时转换成“老人”为讲述人,既可以注意讲述人的视角和口吻,又可以切身体会老人经历事情时的心理感受。再者,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以“老人”讲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方法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

范例: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在我的家乡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我每天读读书、看看报,与我饲养的两只山羊、一只猫、四对鸽子相依为命,生活也算是其乐无穷。可是,一个长官告诉我“炮火不饶人”,让我赶快离家逃难。无奈之下,我只得舍下亲近的“家人”们,开始了逃难。我已经很老了,逃到一座浮桥边,就再也走不动了,看着人们都过了桥,我实在无能为力。一个士兵遇见了我,他问我“从哪里来”“饲养了什么动物”“有没有家”“政治态度如何”,可是,这些问题都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担心的只是与我相依为命的“家人们(我的动物)”,所以,我只是简单回答他的问题后,又把话题转移到我的动物们身上。最后他走了,我知道战争也快要来临了,可是,我还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我走不动了,我在担心着我的动物们。

二、“桥边的老人”,老人的形象

问题设置:

1.士兵问了老人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话分析老人的形象。

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对话展开情节”,于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把握老人的形象。准确把握老人的形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明白小说阅读如果仅仅停留在情节的感受上的话,那就等于没有阅读,或者阅读不到位,而这也恰恰是我们的学生系统学习小说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范例:

1.一个在战争即将来临时逃难的疲惫的老人。透过外貌描写“身上尽是尘土”和动作描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可以看出老人从家乡逃难出来,为了躲避战争而走了很长的路,他身疲力竭、孤苦无力。

2.一个在战争中热爱家乡的朴实憨厚的老人。说到故乡,老人也许想到了曾经生活的美好与平凡,而现在只能背井离乡,透过问及家乡时“露出笑容”“微笑”的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不舍离家、憨厚朴实。

3.一个在战争中无奈逃难的真挚善良的老人。他没有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只关心自己在无奈之下抛弃的几只小生命,这种人性的善良和情感的真挚令人感动,可是即使如此,也被战争剥夺了最基本的生活权利。

4.一个无关政治、厌恶战争的平凡无助的老人。透过对话的语言描写,我们看到老人最舍不得离开的就是自己视为“家人”和“依靠”的小动物们,他身上更多的是普通人的人性光辉,是对生命(不止人类)的尊重和悲悯。

三、“桥边的老人”,这座“桥”连接起了什么

问题设置:

当我们的重心放在“老人”身上后,我们有没有想过“桥”的寓意?这座桥的两端连接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置才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小说阅读的升华点,是学生学习本文最应该明白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小说,就是阅读小说的内涵。所以,让学生自主思考之后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完善自我的认知,达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范例:

1.这是混乱战争通向安宁和平的桥梁。

2.这是残忍伤害通向人性美好的桥梁。

3.这是死亡地狱通向复活新生的桥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地球有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间,共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几十亿的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间,人类只有300年活在和平安宁之中,平均每100年中,至少90年是经历着战争的伤痛。可以说,一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就是鲜血流淌的无情战争史。说到底,战争的根源还是在于人性的贪婪、自私、残暴,战争是我们唾弃与诅咒的,更应该让我们唾弃和诅咒的则是人性的顽劣与丑恶。我们期盼和平,我们向往美好,就应该让人性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质朴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旋律或全部音调。而这,是需要“人”来完成的。

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了战争,我们书写它,是为了让后人看到战争的罪恶,从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所以,书写战争,不能总是歌颂战争的雄壮和最后的胜利者,不能流于战争表面生死搏杀的历史记录,更不能总是渲染战斗英雄的无畏而忘记了平民百姓的伤痛。也许,人类更应该做的是还原战争的惨痛无情以及人性的复杂,来烛照人性的美好与温暖。像海明威一样写《桥边的老人》,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战争即将来临的场景,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暴和人性的温情;像海明威一样写《桥边的老人》,通过简单的人物对话叙事,没有宏大的场面,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心理需求;像海明威一样写《桥边的老人》,运用第一人称“我”叙事,更突出了真实性,似乎让我们回到了当时,见证了这一切。

石评梅用青春的生命为所爱的高君宇所写的《墓畔哀歌》中说:“我爱,纵然宇宙变成烬余的战场,野烟都腥:在你给我的甜梦里,我心长系驻于虹桥之中,贊美永生!” 而我们所赞美的永生,则是这不断绝的战争中人性的点滴美好,让这美好幻化为每个人的血液,在未来的人类历史中,浸透成最纯真的情愫,让花开成海洋,让爱涌成波涛,让美筑成桥梁。哪怕是在复活节中仅存的一点幸运,也不能放弃,直到永远!

这就是我的教学观——寻找一条线索,由浅入深阅读。

参考文献:

[1]王春建.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精髓[J].语文教学之友,2016,(8).

[2]杨亮.巧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之友,2017,(4).

作者简介:邢建军(1984— ),男,河北省定州市定州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阅读和写作中的生命美学意识。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手段之微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