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研究

2017-07-15莫敬雍苏少丹

求知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数据创新

莫敬雍++苏少丹

摘 要:在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出现了新媒体、新社群、新经济等新型理念与运营模式。但在志愿服务领域,“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运用尚且较少。因此,亟待解决当前志愿服务领域内存在的部分问题。与此同时,在志愿服务的行列中,青年大学生是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所以,在大数据时代,青年大学生们志愿服务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协调高效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一、大数据时代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的影响

1.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青年大学生向来是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群体,因此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表现。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及其内容方面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再者,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可以轻松地将其他领域内的创新性形式和内容移花接木,将其运用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活动形式方面,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可采取公益讲座、进行线上咨询与讨论、“一对一”结对援助等活动形式。与此同时,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组织形式,一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从以往的以学校、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改变为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的组织形式。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变更与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2.有利于增强服务方与受助方的认同感、活动的实效性

在现代社会,志愿服务领域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储存、共享与选取至关重要。若能够将志愿服务活动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时分享,学生们将会自主地选取参与其感兴趣的活动,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度与认可度。此外,受助者亦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反向选择,如希望志愿服务者提供怎样的服务或希望志愿服务者拥有哪些客观条件等。这一模式可以极大地拉近服务方与受助方的距离,显著增强双方的认同感。并且通过事先进行的合理分工与协作,能够优化服务资源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合理的安排与配置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双方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服务活动的有效性。

3.有利于为受助方提供个性化、针对性、预测性的定制服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因此志愿服务活动也务必与时俱进,以满足受助方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需求。通过收集与分析有关受助方的信息,就个体受助者而言,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与家庭情况、以往接受志愿服务情况等。就群体受助方而言,如群体性别结构、群体年龄结构、群体的认知水平等,从而对服务方的客观、全面、科学的分析。通过制订详尽、深入的分析和计划,志愿服务方可以为受助方提供更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活动,即能够给受助方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定制服务。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甚至能够预测受助方将来所面临的困境,以便提前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提前为受助方梳理解决其将要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在个性化、针对性、预测性的指引下,志愿服务活动才能体现其高效性,甚至可以采取事前预防措施,更凸显其高效化功能。

4.有利于扩大志愿服务成果惠及范围,实现成果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一种可以自由流动的信息,为共享和合作提供了必要前提与保障。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可以将一次次原本孤立的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来,构建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志愿服务数据库,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的共享性、时效性、高效性、精确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可在范围运用该数据库,各区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案例皆可在数据库中呈现。当面对相似的志愿服务时,便可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调阅相关数据,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整合,取其精华,设计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从而合理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汇聚整合数据,可以加强各地区志愿服务者的交流与协作,使得志愿服务成果惠及更多地区、更多人,实现成果共享,使志愿服务的公益价值得以增值与共享。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缺陷

1.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活动形式和组织形式都遵循传统方式,志愿服务活动趋于保守、因循守旧,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性的提高,以至于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持反感态度,视之为“形式主义”,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公益慈善的价值观逐渐扭曲,不利于他们成长。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学校和机构为主来设计和决策活动,基层学生没有发言权和表达权。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参与群体又主要以个体学生为主,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参与度、满意度的降低,同时也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模式下,所有的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都由上层掌控和把握,但志愿者们毕业后走出校园,会由此缺少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自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会屡屡受挫,降低活动开展的成效,亦会打击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当前志愿服务内容陈旧,不能紧跟时代发展

时代在变化发展,随之出现的很多新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同样地,志愿服务活动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方能更加贴近受助方,更能满足其日益变化的需求。然而,当前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却日趋守旧,内容陈旧且老套,缺少创新性思想,因此导致大学生提供的志愿服务与受助方的迫切需求不对等,志愿者不能为受助群体提供真正的帮助,满足其发展需求。长此以往,还会导致社会公众对志愿者服务活动产生负面认识与评价,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正能量的行为在社会上广泛传递,这也会挫伤志愿者们进行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阻碍志愿服务活动高效开展。

3.当前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大学生大数据能力的脱节

在当前以微信、微博、微网站、微App为代表的微时代中,新媒体具有受众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其中,大学生群体为新媒体阵营的主力,他们对新媒体的运用、创新能力强。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创新,对共享经济的支持与创造,都体现了大学生群体有着互联网、大数据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的志愿服务模式未能与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真正结合,仍然表现为较为单薄、孤立的一个个活动,未能体现志愿服务活动协同性、共享性的特点。

三、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法和对策

1.在思维层面上的志愿服务创新

近些年来,“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思维、“大数据”思维不断涌现与发展,并已运用于多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因此,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机遇,就必須将新型的思维理念运用到志愿服务创新上去。运用好、把握好上述思维,借助软件、设备、技术、人才,构建志愿服务新体系。紧跟微时代,依托新媒体,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到微时代领域的方方面面,将志愿服务活动嵌入新媒体中。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及作用,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使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在线上组织、线下开展,还能走向线上组织、线上开展。超越时空的局限,使得更广大的群体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能更清晰更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将其信息加以收集、汇总,能有效地安排志愿服务活动,更能调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在技术层面上的志愿服务创新

要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创新,必须在技术层面上对其加以改进。在互联网时代下,数据量增长迅速,需要引入云计算的支持,对大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构建志愿服务开放数据库,让数据可以便捷地流入和流出,使得社会能够共享志愿服务创新成果,并共同完善志愿服务数据库。实现跨地区的交流和协作,汇聚一个个分散的案例,为整体宏观的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增值。

此举有利于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完善,更能推进公益慈善的正能量在社会上的传递。再者,当下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领域方兴未艾,并且当下受助群体的困境正逐渐地从物质生活层面转移到了心理精神层面,传统的志愿活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受助者的需求。倘若能将人工智能领域运用到志愿服务中去,或许比以往志愿服务活动更行之有效。

3.在多方合力中进行志愿服务创新

单一群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时代、数据时代中。因此,要发展好、创新好志愿服务活动,单靠大学生志愿者的一己之力实在难以做出突破和创新。要使志愿服务活动得以高效发展,必须加强多方的合作和联系。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整合至关重要,所以务必加强多方合作,既包括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公益慈善组织之间,又包括受助者、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大数据分析者之间。在服务过程中,汇聚数据信息,链接社会资源,要求精准对接,更要求我们要打破界限,增加多方合作与共享。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学生们拥有的资源和技能以及数据信息毕竟有限,无法为受助者提供更切实有力的援助。并且结合我国当下现状,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之间尚且无法完全地分离和割裂,因此在社会工作中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工作理念、组织形式,皆可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公益慈善事业做出指导与贡献。

4.在志愿服务创新的过程中着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便捷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当数据的分享越来越迅速、自由之时,随之而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也不容忽视。社会各个领域皆应加强隐私保护,严防因隐私泄露对个人或团体造成损失。尤其是在志愿服务领域,因其受助者多为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物质或精神上的困境,其隐私泄露,会对其造成进一步的心理伤害,所以对其隐私的保护至关重要。对服务双方以及机构团体的隐私进行恰当的保护,防止隐私泄露,是志愿服务创新的一大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智婷.大数据时代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研究[J].湘潮(下半月刊), 2016(2).

[2]黄 超.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创新研究[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大数据创新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