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2017-07-15覃海英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功能实践与反思高三化学

【摘 要】本文基于学案导学法提出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阐述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教学功能、呈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此进行反思,以期通过它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来更好地进行复习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课 导学案 教学功能 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10-02

近年来,学校的高考备考策略执行的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这一复习教学模式,要求各学科在高三上学期必须完成单元过关、章节过关的一轮复习任务。在时间短、任务重、目标多元的前提下,如果还是按常规法进行复习,那么很难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复习任务。而学案导学法为我们高效完成复习任务提供了可能。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学案导学法来组织学生进行一轮复习,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笔者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一轮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体会。

一、导学案在复习课中的教学功能

学案导学法能否构筑起高效课堂,关键在于能否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一份好的导学案,至少应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标与层次

它能够把课程的三维目标依附在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上,使学生把目标变成具体的任务,分化行动,认真落实。

(二)引导学生根据认知发展规律

它按树形结构,梳理知识,纵横联系,搭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有序储存,这是复习课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感觉最难的就是不能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迅速地建立起联系,这是知识无序性及不熟练的体现。

(三)学生学习的信息库

它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使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更加明显,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是老师多年的教学反思与总结。课堂学习当然要帮助学生把知识与能力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形成,这里面应包含有规律的总结,学法的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知识与能力不断地成長。其影响应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师生合力完成的新教材

它是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信息卡,是学生学习的笔记本,是灵感的集散地,是教师在下一轮教学时编写新学案的宝贵参考资料。

(五)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赏作用

学习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学案把学习目标细化为许多有层次性、阶梯性的小目标,设计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解决下一个问题增强动力,并主动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二、复习课导学案的呈现模式

经过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学案呈现方式是:

体验感悟(一道涉及该单元重要知识与技能的高考真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复习该单元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目标导学(呈现考试说明、考纲解读和命题预测)——知识梳理(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把重要的知识变成目标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巩固提升(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及常考点配以一定数目的练习,通过练习达成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生长)。

三、编写复习课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按知识的逻辑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多视角、多方位地把信息呈现出来,力争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各取所需,用得其所,学有所成。

(二)整合性原则

首先要抢占制高点,站在整个高中化学的角度,按知识点、能力点、发散点、常考点对教材进行改编,对知识重新包装,赋予生产、生活、社会方面的意义,使知识变得有用,符合认知规律,满足认知心理。比如在复习氮氧化物的知识时,要把氮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及环保方面的问题整合在一起,以实验为平台,适当延伸到特殊仪器气密性的检验,物质检验时关于干扰性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同时以它为核心构建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三)问题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课如果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有效问题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欲望的最好的资源。因此,要尽可能地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探究化。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一轮复习时,根据考纲要求及常考点、能力点,提炼出以下有层次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堂讨论。

1.就教材知识本身提出问题

(1)镁比铝活泼,而熔点却比铝的低,如何解释?

(2)为什么在常温下 Mg 和 Al 均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如何除去 Mg 和 Al 表面的氧化膜?铝能溶于浓硝酸、浓硫酸吗?

(3)若将 1 mol Mg 分别在 O2 、N2 、CO2 中完全燃烧后,固体质量的增加量最大的是在哪一种之中?

(4)把 Ba(OH)2 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使 SO42- 恰好全部转化为BaSO4 沉淀,此时铝元素以何种微粒的形式存在?

(5)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 AlCl3 溶液和 NaOH 溶液,不用其他的仪器和试剂,仅用胶头滴管和试管能否鉴别它们?能否用图像表示沉淀量与所滴加试剂的体积的关系?用此法还能鉴别哪些溶液?

2.从化学与技术、生活、生产方面提出问题

(1)胃溃疡(胃壁溃烂或穿孔)病人的胃酸过多,医生给病人服用 Al(OH)3 胶乳,既不用苏打也不用小苏打,这是为什么?

(2)泡沫灭火器的钢瓶内盛有饱和NaHCO3 溶液,塑料筒内盛有 Al2(SO4)3溶液,使用时把泡沫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和即喷出大量的泡沫,试分析反应原理。Al2(SO4)3 溶液可否装在钢瓶里?能否用 Na2CO3 溶液代替饱和NaHCO3 溶液?为什么?

(3)明矾可作净水剂,绿矾(FeSO4·7H2O)与氯气结合也能净水,试分析反应原理并比较二者哪个效果更好?

(4)现有 a 吨铝屑及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制得的氢氧化铝最多,而成本又最低?(需联系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环保、可行性、简洁性、经济性)

3.联系其他知识点提出问题

(1)把 Mg 投入 NH4Cl 溶液中,现象及反应原理如何?若足量的 Mg 与饱和 NH4Cl 溶液作用呢?(联系水解原理)

(2)把 Mg 与 Al 用导线连接,一并浸入 NaOH 溶液中,有何现象?哪一种金属作负极?(联系原电池原理)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AlCl3 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工业上用电解 Al2O3 而不是 AlCl3 的方法制取金属 Al;而制备金属 Mg 却是用电解 MgCl2 而不是 MgO,为什么?(联系电解质概念、电离理论、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为何不用湿法制备 Al2S3?把AlCl3 溶液、CuSO4 溶液、NH4Cl 溶液分别加热蒸干,最后得到什么物质?(联系化学平衡理论)

显然,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都依附在以上问题里,学生只有先把基本知识梳理好,建立起知识网络结构,才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建构性原则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知识立于旧情境,应用于新情境;协作——借助别人的知识、经验,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良好的人际间互助学习;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驳与被反驳,激辩释疑;进行“同化”与“顺应”,实现认知主体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高三学生撑握了較多的知识,收获了较丰富的学习经验,有较强的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有较强的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做好辅垫,就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四、对学案导学法实施过程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案导学法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普遍得到提高,对新信息的加工及迁移应用能力得以增强,消除了学生在高考中对陌生情景试题的恐惧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二)不足之处

1.导学案的预设性太强。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在推进过程中经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因此教师在编写出学案之后,还需要对学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必要的预测,多想想在课堂中学生还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案编写中遗漏了什么没有?只有做足预测,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应对各种偶发事件。

2.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导学案导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课堂中给予学生交流讨论时间多,归纳总结及巩固提升的时间就明显变少,计划要完成的复习任务往往被动推延。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尽管存在着不足,但瑕不掩瑜,学案导学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涵盖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各种教学要素。只要发挥好学案导学的强大功能,必将开创出高效一轮复习课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覃海英,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横县中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教学功能实践与反思高三化学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学科知识逻辑的架构
浅谈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浅谈高三化学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