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2017-07-15聂士国

求知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策略

聂士国

摘 要:在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能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在培养方向上趋向“和谐的人”“完美的人”。通过改革课程、组织活动、职业素养渗透、校园文化浸染等措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全面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学生 “一技之长” 的重要功能,但更需要承担起一个神圣的天职,那就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任何时候,培育人格健全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比造就一批技术娴熟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因此,在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进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教育,实现“德艺双馨”,意义重大。

一、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定位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即人平日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质,由学习、训练、实践而获得。所谓人文素养,就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所阐述的人文素养教育,既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以“人”为中心、讴歌“人”的价值和力量的人文主义教育,也不同于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使其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的“成人”教育,在培养方向上趋向“和谐的人”“完美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使学生通过对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人文精神的培育、职业素养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观,拥有美好的理想,拥有健康的追求,学会基本的人生规划,并内化为学生的外在行动。它着眼于思想道德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在身心、技能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提升全民职业素养的战略需要

提升全民职业素养是实现国家民族强盛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全民族人生出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都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中国教育学会在2016年2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人文底蕴是学生最基本的素养。

2.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职业教育不能走入“半人”教育的误区。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探索实践的“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办学模式,在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素养差这一短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还应该塑造出学生睿智的灵魂,培育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崇高的道德情怀的健全的人才。在任何时候,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陶冶性灵都是比造就专家更为重要的事情。因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之义就是要发掘和弘扬人性中那些神圣而潜在的基质,而不是批量生产模式化的专业人才,这正是职业院校不同于工厂的关键所在。

3.社会、企业的迫切需求

职业院校以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为己任,多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敬业精神欠缺、纪律观念淡漠、意志品质偏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问题。社会、企业强烈呼唤觉悟高、技术好、讲诚信、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4.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需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人文科学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扬弃?总之,人文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激起学生对社会、自我的认知和思考,促进其内心的觉醒。能帮助学生分清荣耻、顾全大局、爱国爱家、关心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完整人”的基本目标。

三、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1.知行合一,突出重心

就“认知”和“行动”而言,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恐怕早已形成共识,但停留在认识层面的多,落实到行动上的少,行动才是工作的重心。因此,职业院校必須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统筹相关科室、学科、教师,改革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规划,保证人文课程的课时量,切实扭转“专业技能课包办一切、人文素质课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真正落实“德艺双馨德为先”的育人要求。

2.改革课程,德育为先

改革课程是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保障。对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职业核心能力课)、国学、书法、影视欣赏、心理咨询、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课程按必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分门别类,围绕“人文素养”作进一步梳理,依据“德育为先”的原则,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为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奠定基础。根据课程特点,可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职业核心能力课)、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划归入必修课;将国学、书法、影视欣赏、心理咨询划归选修课,将艺术、体育、活动采风等课程划归综合实践课,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人文素养教育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素养+技能”的能力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

3.以校为本,统筹教材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统一标配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职业核心能力课)等常规课教材。对国学、书法、影视欣赏、安全教育、就业指导、人生规划等教材,根据专业特点选配选修教材,如国学教育以《弟子规》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为主,精选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实行“拿来主义”,让其他传统文化作为辅助。部分学科如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可不固定教材,以班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同时,根据学校特点和已有师资力量,可统一编写部分符合本院校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系列校本教材,为落实人文素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综合实践,渗透感悟

综合实践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体验和唤醒的教育,包括书画展评、国学诵读、演讲竞赛、诗歌朗诵、民间采风、红歌嘹亮比赛、大型纪念活动等。这可通过纳入课程、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月等形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个体的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感受到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其心灵经受洗礼,思想得以升华。还可用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管理班级,如以《弟子规德育成长日记》为载体,选取《弟子规》的思想精粹,指导学生每日践行,每日一评,每日有得,日积月累,必大有收获。

5.工匠精神,专业育人

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专业课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等美好品质,充分发挥专业课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6.校园文化,潜移默化

营造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一是突出校园文化主旨,包括校训、校风、校歌、学风、教风等;二是加强功能室和宣传橱窗建设,设立书画室、舞蹈教室等,制作以宣传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展板,设立具有人文精神的名人名言宣传橱窗,悬挂体现人文精神的格言警句;三是建设人文主题景观,营造浓郁的人文教育氛围。

7. 教师团队,打造品牌

一是打造人文素养教育品牌团队。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领军人物建设,提升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通过学科带头人建设,为教师业务发展打造平台;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建设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科研工作,成立人文素养教育教研室,负责各模块教学、活动组织和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活动品位和层次,打造品牌课程。

8. 见微知著,扩大外延

重视“微信息”时代快捷便利的特点,做好微课、优课工作。扎实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将人文教育各类课题模块化,教师按自己的特长模块,打造自己的精品课程,更好地实现人文素养教育优课共享、名师共享,优势互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人文教育结构和过程,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扩大课堂外延,使学校人文教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创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人文素養教育坚持“人文素养” 与“职业技能”双核并重,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推进职业教育 “脱胎换骨”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主体意识,切实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在春风化雨的教育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如此,必定学生成才、家庭幸福、社会进步、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

[1]徐新林.聚焦职业院校人文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48-49.

[2]王 畅.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8): 168-169.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策略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我的手机在哪?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