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有“时”,清如许

2017-07-14阮东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时事品德

阮东芳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93-02

时事,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它是最鲜活的品德课本,也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载体。近年来,我尝试在品德教学中融入时事教育,从而发挥时事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小学时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播报时事,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取每节课五分钟的“时事播报”, 从学号一号开始轮流,一般三至五人为一组走上讲台,播报当日或一周内的国内外新闻。对有些新闻学生往往产生共鸣,展开讨论,并评出“优秀新闻奖”“最佳新闻播音员”,及时给予奖励。这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热情高涨,都精心准备,争着把最及时最亮眼的新闻与大家分享。

记得年后开学的第一周的“时事播报”,学生不播国内外的大事,不报年节前后的喜事、趣事,而是播报了前两天下的一场小雪,并向大家展示了图片。听后,孩子们纷纷议论开了:说我们家那边也下雪了,雪最好下得再大些……讨论接连不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孩子们自主感悟,积极体验,对时事的关注热情高昂。时事播报的开展,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可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的主体,增强课堂活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素质。

二、捕捉时事,提高实效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及时捕捉与教学有关的“时事新闻”,使课堂演绎出了意外的精彩。

教学《圆明园的诉说》一课时,我及时抓住时事新闻“12月1日,圆明园回归国宝顺利抵苏并一露芳颜,记者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国宝回归的动人故事。”引导学生深入去谈,再结合教学内容,更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

在《战争,人类的灾难》一课的教学中及时引入叙利亚战争让全国动荡不安,老百姓流离失所,再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激动的回答与学生的泪水中可以看出,他们早已深深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心灵上造成的创伤”,体味到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痛苦和灾难,学生真正认识到的应该热爱和平,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及时的时事新闻报道,让学生接受心靈洗礼,得到深刻的教育,激发和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盘活时事,提升质量

新课标强调:“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事资源是品德课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例如:《中国的第一》一课教学时正逢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于11月18日13时59分成功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针对这一时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专题“中国梦 飞天梦”,对学生进行祖国航天事业的知识的渗透,让他们了解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镜头一: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车走空中的传说, “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炎黄子孙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镜头二: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用47只火箭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镜头三:1970年4月24日,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乐曲《东方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镜头四: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

“ 神十”“天宫一号” “嫦娥二号” ……一系列的航天事业的成功,让学生对航天工作人员的敬佩油然而生,对航天事业的未来无限憧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问题“如果在设计时出现了一点点的偏颇会有何后果?”“宇航员是如何在太空中进食、睡觉、活动?”,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对课堂充满了兴趣,从而提升了品德课堂的质量。

四、生活时事,激活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提醒我们要乐于挖掘生活中的时事。

2016年7月我们邵武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邵武的每个公民要从自身做起。于是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的亲身体验,将其融入到关于社区主题的教学中,改编为身边的时事,更能收到动人的效果。

教学《社区的文明》一课,我们先请班级小记者去社区拍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卫生死角、马路上垃圾等,把这作为新闻让孩子们谈谈这些现象如何治理,写好倡议书或宣传口号张贴到墙上。孩子们在活动中会体验到不文明现象的危害,也会从自己身上查找毛病,有则改之。

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一课,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志愿为社区文明贡献力量,如在广场上清理白色垃圾、擦健身器材、处理阴沟垃圾等。在品德课堂上,孩子们就可以谈自己做过的好事,体验志愿者的艰辛,从而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成为家乡的文明小卫士。

总之,我们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和收集家乡、国内外的新闻热点、重点,将最新最近的新闻背景材料及时、恰当充实到我们的品德教学之中,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时刻充满活力,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时事品德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时事政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品德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论茶的君子品德
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