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全人格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2017-07-14孙兰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培育核心素养

孙兰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也在稳步进行中,其中健全人格培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中核心工作内容,本文针对健全人格学生如何进行核心素养培育展开探讨,并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健全人格 学生 核心素养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89-02

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环境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教育部门在加强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多关注人才素质培养。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机构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方位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多能力全能型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什么是健全人格

(一)健全人格的概念

人想要在社会中更好发展,就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體现一个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心理素质等,是权衡个人对自身认知标准,其中人格又被叫做个性,成长环境不同和有机体影响造就每个人不同个性[1],健全人格就是一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没有任何人可具备健全的人格,故健全的人格并没有较为具体概念。

(二)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

健全人格是健康、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格。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对现实世界敏锐洞察力;可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与人交流交往过程中言行坦率、不做作,不以自己为中心;具有较高品格,讲求民主办事风格,不盲目跟风;情感丰富且富有幽默感等。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机构面对高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不断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教育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授教[2],更多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日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中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各方面特质极为不稳定,教师在这阶段对学生人格培养是其日后发展关键。

目前,我国教育机构教育模式大多偏重于知识和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素质全面培养,加上国家尝试推行西方教育理念,致使中西方教育观念相互矛盾,不能在短时间内相融合,使学生形成不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造成一定程度人格缺陷[3],如盲目跟从国外教育理念、思想过于偏激、责任感和自控能力较弱等。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普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和家长更多关注学习成绩好坏,忽视学生真实需求,导致其学习压力过大,情感压抑过久,对敏感、意志力薄弱、叛逆期中学生来说,会形成较为偏激人格特性,为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带来一定困难,更重要是不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难与社会融合。因此,教育机构应在健全学生人格基础上,培养其核心素养为工作核心,为社会培养可持续性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法

(一)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机构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荣辱观等方面,严格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并以此为警示,警醒学生对自身人格的认识,自主完善人格缺陷,实现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教师在进行人格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现代化教育模式与传统文化渲染的教育模式相结合,营造一种健全、优质、多样化的教学气氛,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树建高质的校风、校纪、教育机制,结合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完成教学。

(二)注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来说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人格培养的基础方法,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最终发展的结果影响颇深。在素质教育中,教育机构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求教师能够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习惯,因人施教,在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其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知错就改等优良品格,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更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契合教育改革目的。

(三)民主化的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有决定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但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目标,教育机构应转变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采用民主化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4],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更好的互动交流,从而为教师的素质教育目标提供便利,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民主化教育模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主动提出相关问题,相互配合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完善学生人格,体现其价值。

四、结束语

除了上述解决办法,在素质教育中,还可以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完善其自身人格缺陷。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能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良好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让思维模式,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方式的教导,面对问题能够自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素质教育是以引导为主,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导学生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教育模式,是有效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2):82-85.

[2]崔友兴,李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1):29-34,48.

[3]马伶俐.基于“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6(7):31-31,35.

[4]傅禄建.也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2015(10):48-48.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培育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