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綦江区重点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建议

2017-07-13陈玉菡慕泽泾刘正宇刘旭杨成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陈玉菡 慕泽泾 刘正宇 刘旭 杨成前

摘要:目的 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要求,调查綦江区重点中药资源现状,并分析其当前资源量及质量等相关问题,为可持续利用重点中药资源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 利用GPS、数码相机等,采取样地+线路+半开放式访谈的调查方法,对綦江区中药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参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调查到綦江区有国家重点药材102种,涵盖53科99属。其中野生重点药材82种,栽培重点药材20种。结论 綦江区重点中药资源丰富,但存在种类多、资源量小、野外采挖严重、栽培不规范及数量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关键词:綦江区;中药资源调查;可持续利用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01

中图分类号:R2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7-0001-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ey TCM resources in Qijiang Distric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resources and quality of TCM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f TCM resources; To ultimately put forward th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usage of these key TCM resources. Method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GPS, digital camera and sample plots + lines and semi-open interviews, the TCM resources of Qijiang Distric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Referring to the list of key TCM resources in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there were 102 kinds of national ke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the survey, belonging to 53 families and 99 genera, in which there were 82 kinds of wild Chinese meteria medica, 20 kinds of cultivation of ke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onclusion The key TCM resources in Qijiang District are rich, but there are problems of many kinds of resources with small amount of resources, serious excavation in the field, irregular cultivation, unstable quantity and quality.

Key words: Qijiang District; investigation of TCM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1 綦江區自然地理概况

綦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结合部,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边缘高、腹地低。有中山、低山、深丘、浅丘和槽谷5大类地形,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67.6%,丘陵占32.4%。境内海拔高度188~1814 m,全区平均海拔920 m,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年平均气温18.8 ℃,平均降水量1071 mm,无霜期344 d。全区森林覆盖率39.6%,800 m以上的西部、南部中山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500~800 m地区主要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海拔500 m以下地区多为零星的灌木林。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要求,利用GPS、数码相机等,采取样地+线路+半开放式访谈的调查方法开展本次中药资源普查。

调查区域和样地的设置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按照綦江境内各区域(乡镇)的中药资源分布、种类、数量和环境特征等进行划分,綦江区共划分为5个代表区域(石壕镇、丁山镇、郭扶镇、老瀛山、横山镇)10条样带(石壕镇3条,丁山镇2条,郭扶镇3条,老瀛山1条,横山镇1条)。在10条样带上,依据植被类型、地形和地势、可达性及样地间直线距离不低于1000 m等进行样地设置,共设置了36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设置5个样方套,样方套间距离不低于100 m,每个样方套内设置6个样方,其中包括1个乔木样方(10 m×10 m)、1个灌木样方(5 m×5 m)、4个草本样方(2 m×2 m)。

在样地确定后,以样地为调查单元,详细填写野外调查表,主要包括样地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样地内植物种类、株数等,并用GPS和数码相机详细记录地理信息和影像资料。采集植物并制作腊叶标本,以便进行品种鉴定、保存。利用线路法调查样地外出现的药用植物物种,采集有花有果的植株并制作成标本。采用半开放式访谈,调查本区药用植物种类、分布、栽培及收购信息等,还特别了解了部分药用植物的采集时间、地点、方法及数量变化情况等。

3 结果

本次野外调查共采集植物标本2200余份,经鉴定统计,来源于104科248属357种(含亚种、变种)。其中,参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属国家重点药材品种且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收载品种有102种,占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市场或走访)植物类中药材品种(462种)的22.1%[2]。其中白茅根、淡竹叶、杠板归、路路通、鸭跖草、鱼腥草等蕴藏量较大,白及、川续断、吊石苣苔、钩藤、青牛胆等蕴藏量很小。綦江区药材市场销售量较大的有枳壳(约10 000 kg/年)、金银花(约1000 kg/年)、栀子(约1000 kg/年)、淡竹叶(约1000 kg/年)、金樱子(约200 kg/年)等。綦江区国家重点中药资源的品种目录见表1。

4 綦江区重点中药资源状况分析

4.1 科属

綦江区共调查到重点药材102种,其基源植物涵盖55科97属。其中菊科最多,有12属12种;其次为蔷薇科和唇形科,各7屬7种;百合科5属5种;蓼科2属5种;豆科4属4种;芸香科3属4种;禾本科、锦葵科、马鞭草科、木通科、茜草科、木犀科、伞形科、苋科、旋花科各2属2种;紫金牛科1属2种;报春花科、杜仲科、银杏科等38个科分别为1属1种。

4.2 资源储量

綦江区中药资源品种以野生资源为主,野生重点品种82种,样方内出现的有65种,样方外出现的有17种。栽培品种有花椒、木瓜、枳实、枳壳、栀子、桔梗、半夏等20种。其中花椒约400 hm2,木瓜超过6000 hm2,枳实、枳壳约200 hm2,栀子约40 hm2,其余种植规模都较小。

在调查样地中,发现马尾松、枫香树、女贞等为乔木层主要优势种,金樱子、朱砂根、盐肤木、棕榈等为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紫萁、淡竹叶、龙芽草、蕺菜、野菊等为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且从样方内出现的频次看,马尾松、紫萁、淡竹叶、龙芽草、野菊、蕺菜出现频次>30,蕴藏量丰富;枫香树、女贞、棕榈出现频次>10,蕴藏量较为丰富。另外,样地内菝葜、杠板归、黄花蒿、薯蓣等17个品种出现频次为5~9;虎杖、滇黄精、青牛胆等31个品种出现频次<5,其中天门冬、吊石苣苔、对叶百部、钩藤等14个品种仅出现1次,蕴藏量较少。槲蕨、木鳖子、佩兰等17个野生重点品种在样方外出现,蕴藏量也较少。统计结果表明,尽管綦江区中药资源种类丰富,但大多数重点品种资源量不大。

4.3 药用部位

调查到的102个重点资源品种,以全草和地上部分类入药的有29个品种(28.4%),根和根茎类26个品种(25.5%),叶类4个品种(3.9%),花类4个品种(3.9%),果实和种子类23个品种(22.5%),皮类4个品种(3.9%),茎木类3个品种(2.9%),其他类9个品种(8.8%)。总之,綦江区重点中药资源品种中以全草和地上部分类为主,其次是根和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皮和茎类较少。

4.4 资源利用现状

通过样地调查+线路调查+访谈调查展开的普查,既能统计到调查野生重点品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又能兼顾分布范围窄、数量不占优势的物种,还能统计到栽培品种的种类与分布情况,从而比较全面了解当地中药资源的实际情况及其利用状况。綦江区重点品种目前在当地主要有4个方面的利用,一是作为行道树或观赏植物栽培在公路两旁或房前屋后,如银杏、桑、鸭跖草、黄蜀葵、百合、凌霄等;二是一些药食两用的品种被当地种植,作为蔬菜和水果用,但栽培量不大,如蕺菜、冬葵、枇杷、枣、桃等;三是当地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有钩藤、青葙、紫花地丁、蒲公英、艾、益母草等;四是常年收购的重点品种,有菟丝子、喜马山旌节花、何首乌、贴梗海棠、酸橙、青椒、栀子、淡竹叶等。近几年,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利用退耕还林等,鼓励、指导和扶持农民种植了贴梗海棠、酸橙、青椒、桔梗、半夏、栀子等一些中药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贴梗海棠、酸橙、青椒等形成了较大规模。但一些野生种类如女贞、积雪草、龙芽草、紫萁、野菊、棕榈等资源,虽分布广泛,但未被有效开发利用。

5 建议

5.1 加强野生资源保护

调查发现,綦江区内多种重点中药材品种和资源量锐减,部分濒临灭绝。如该区原有调查记载的天麻、重楼等名贵品种,本次野外未发现,当地药农介绍说很难看到。还有一些品种因药农滥采滥挖,资源量也非常少,如白及、钩藤等。另外一些大宗药材或药食两用品种,如百部、何首乌、山药等以前资源量较大,如今仅能在石缝中难以采集的地方发现。因此建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与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宣传单、宣传栏、新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在今后类似的调查中,可以邀请电视台或媒体人参与,记录本区特有和濒危的物种,让民众了解详情,树立家乡自豪感和荣誉感。加大濒危物种处境的宣传,增强群众保护意识,让大家自觉参与保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对于市场行情好的大宗药材,引进药用植物栽培研究机构及其技术,扶植农户开展中药材种植。

5.2 根据中药资源入药部位,合理采收

本次调查发现,綦江区由于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采收方式,导致某些品种蕴藏量越来越小。一些名贵品种如重楼、天麻、灵芝、白及等,无论块根大小,当地药农见一株挖一株;而对南五味子,有人直接将植株砍下摘果,以致数量越来越少;一些全草类品种,如马鞭草、蒲公英、金钱草等也容易被整片采挖。为保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根据中药材不同入药部位,选择其最佳采收时间。②合理采挖,如全草和地上部分类要采密留稀,采上留下;根和根茎类要采大留小;花和果实类应尽量错开繁殖期,保留繁殖器官;对皮类,切忌将整个植株砍下剥皮,应合理轮采。③药商收购中药时应根据质量分等级收购,以引导农民合理采收。④加大药材的人工种植,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5.3 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引导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弄清该区域的野生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引导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如对资源量丰富、适应性好、市场需求量大的重点品种,可加强人工栽培引导力度,大力开发,如开发其药用、食用、保健用等价值;对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可结合本地旅游业,打造特色观赏药用植物园或苗圃,开发利用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对一些常用品种,农户也可进行庭院或自留地种植;对蕴藏量较少、药用价值较高及市场需求量大的原生品种,如柔毛淫羊藿、朱砂根、滇黄精、钩藤等,可开展半野生抚育研究,扩大种群;对难以采集而易受破坏的小居群且具有较强恢复能力的、生于石头缝或石壁上的品种,如对叶百部、何首乌、吊石苣苔等,林业部门应加大保护力度,建立药用植物保护区,通过保护大环境不被破坏以实现保护其目的。

对区域内的濒危物种如天麻、重楼,可规划药用植物园、生物保护区。一方面加大对野生资源私自采挖的打击力度;一方面打造精品药用植物园展示区,重点加以保护。同时,也可采集不同的种源,做同质园栽培,分析药用成分的稳定性、一致性和特异性,选育优质种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另外,应通过研究合理的种植,扩大种群数量,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些品种的人工栽培不一定能短期成功,需技术攻关和合理研究作为前提,如綦江中锋农户种植天麻,之前效果不佳,后经过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專家技术指导,终于人工栽培成功。

5.4 加强总体规划与科学认证

对已有栽培的品种,应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与科学认证。资料显示,綦江木瓜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 hm2,但是病虫害种类较多,主要发生的有23种,以果实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为质量指标成分考察,其质量总体情况不容乐观[3-4]。从2014年起,綦江木瓜年产量以3000、5000、8000 t速度递增,如不尽快引进或完善木瓜加工产业链,綦江木瓜将遭遇重大危机。花椒种植面积400 hm2,但有的地方只栽植而不管护[5]。因此,要发展栽培品种,需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正确引导,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对中药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对人工和野外种植品种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药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甚至对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分析;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建立合理的采收与加工、贮藏与运输渠道,为中药材生产和临床用药提供优质高效、绿色无害的原料;同时不断壮大规模,培育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挖掘中药材的新价值,加大中药二次开发力度,促进中药产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张小波,郭兰萍,张燕,等.关于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8):1345-1359.

[3] 唐志强,刘辉,张志远,等.綦江区木瓜病虫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J].植物医生,2015,25(3):15-16.

[4] 邓才富,谭秋生,罗舜,等.綦江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HPLC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5):15-17.

[5] 赵祥伦,赵光红,梁涛,等.重庆市綦江区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9(7):60-62.

(收稿日期:2017-02-13;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析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太原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歙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保护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