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黄吉安剧本的创作特征

2017-07-12杨跃嘉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川剧符号学

杨跃嘉

【摘 要】本文借助巴尔特符号学理论,对黄吉安剧本的生成机制进行探析。在阐明黄吉安剧本特点的基础上,对典型个案如《江油关》进行符号学解读,并以此为其他剧作家的创作提供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黄吉安;符号学;川剧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22-01

一、黄吉安剧本研究意义

黄吉安作为川剧编剧史上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编剧艺术家,其剧本可谓是川剧宝库里的奇葩,并促进了清末明初川剧改良,历史上将其剧作称为“黄本”。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背景下,研究黄吉安及其“黄本”。总结其艺术特征及其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剧作家的创作提供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不仅如此,当代戏曲的实践在可靠的理论支撑下可以减少其盲目性,“黄本”的艺术研究给当代戏曲提供了研究的素材。

二、戏剧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1950年左右,在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即戏剧符号学。这对传统戏剧研究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对传统的戏剧批评和剧本写作都产生了影响。本文就借助戏剧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来探索黄吉安的剧本。

众所周知,要想深刻理解黄吉安的剧本,就要从宏观上理解其创作特点。并且,本文借助巴尔特符号学说,从“神话”理论出发,微观角度说明黄吉安剧本的具体创作过程。本文运用社会学、传播学与符号学等相关知识分析黄吉安剧本的生成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分析黄吉安剧本的创作特征。

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透彻地了解黄吉安剧本本身,黄吉安剧本的本质,依然是一种剧本,由文字等表征符号构成。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川剧作家李明璋其笔下女性符号居多,对女性的性格、心理、思想有较多描述。又如川剧作家魏明伦笔下现代符号较多,人物、环境、地点等符号多具有现代感。笔者借助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对川剧作家黄吉安的剧本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点。

黄吉安的剧本在“能指”与“所指”范畴中,会出现二级符号,即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提到:“神话是一个奇特的系统,它从一个比它早存在的符号学链上被建构:它是一个二级符号学系统。那是在第一个系统中的一个符号(也就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意象相连的整体),在第二个系统中变成一个能指。”换句话说,就是在“黄本”中,黄吉安笔下的人物是第一级符号,通过能指与所指联结起来后生成人物性格,并成为第二级符号系统中的能指,通过与新的所指联系起来成为这个人物的标签。人物按照其这个人物标签行动,并且反过来,人物的行动和行为又影响这个人物的性格标签的形成,这就是巴尔特所界定的“内涵”。如黄吉安的剧本《江油关》,面对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马邈这个坚守重要军事要塞的蜀汉守将不战而降,这属于一级符号,其语言、动作、表情、台词构成的马邈人物性格标签属于二级符号。这里的“能指”与“所指”和语言学角度出发阐明的“能指”与“所指”不同,巴尔特将研究对象扩散的更广。

三、研究结论及黄吉安剧本特征

纵观黄吉安剧本,具有如下三大特征,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川剧剧本创作中加以重视。

(一)爱国主义精神。黄吉安剧本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劇本中始终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被人广为称颂的原因。

据了解,黄吉安共创作80余本剧本,善于历史剧的创作。黄吉安创作的剧本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剧作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兴亡,代表了社会的正义之声。如《三尽忠》、《柴士节》、《邺水投巫》等等,都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

(二)开放性。早在黄吉安剧本的创作初期,就具有善于容纳和集结的开放性的特点。如黄吉安创作的《江油关》剧本,就改编了历史事实,并在剧中还原了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故事,虽然不同于历史结论,但深受观众喜爱,并融入了更多元素,体现了黄吉安剧本的独具匠心和剧情安排的巧妙。

(三)整体性。从黄吉安早期的作品,即开始了向大一统的巴蜀文化凝聚和集结,实现“最广泛的文化认同”。一方面,从文人角度看,其特质和内涵具有高超的文学性,成为雅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区域特色的延续性角度看,它又在四川方言的条件下,以蜀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努力实践通俗易懂,深受底层劳动人民的喜爱。黄吉安剧本具有最广泛的文化认同的整体观念和雅俗共赏观念,在巴蜀文化体系下具有个性特色。

四、结语

黄吉安作为川剧作家李明璋、魏明伦的前辈,其剧本不仅开创性与完美性结合,同时具有顺应社会结构转型的超前的冒险精神,使其剧本更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表现了巴蜀人们的进取心和追求完美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也是今后的剧作家需要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罗兰·巴尔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许蔷蔷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李彬.传播符号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川剧符号学
川剧版画传四方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川剧《打神告庙》的祭祀语言——兼释“打牙祭”和“刀头”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
电视剧《走西口》的符号学意义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