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析

2017-07-12陈璟邓宁罗森邱福明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职策略

陈璟+邓宁+罗森+邱福明

【摘 要】本文阐述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提出相应的策略:因势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渗透,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迁移渗透,驱动学生建构新知;融合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 工科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56-03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了社会经济、科学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各领域协调发展。美国的历史谈不上悠久,但世界各国移民带来了各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不断地碰撞融合、弃糟吸髓地渗透到美国的各领域,来自各国的文化精髓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促进了美国成为近一个多世纪的超级大国。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对各国社会经济、科技研究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今天,更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科技、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各层次的国民教育中,以促进我国未来各领域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拟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必须加强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而高职工科学生,是担负着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即将从事生产、服务和基础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工作范围涉及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当前,社会普遍认为“进高职院校就是为了学专门技能以便就业”,高职工科学生虽认同科学知识、专业技术是真学问,却忽视了社会科学、传统文化的学习,以致部分学生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在这种观念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即使有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却可能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其职业发展会受到影响;甚至一些学生因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高职教育存在“重技能培养、轻素养教育”的觀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工科教学中,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学生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不知道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去启迪专业学习与运用创新思维;其二,不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的关联性,缺少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其三,缺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融合并运用于建构新文化、新知识的能力;其四,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淡薄;其五,个别学生缺失传统道德和民族自豪感,崇洋媚外和个人思想严重,等等。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就要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二、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45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大学校长责任共识》,彰显了在高等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了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全员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由院领导牵头、基础部教师参与和邀请区内国学大师、专家,成立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指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端正思想,增强教师的使命感;邀请市党校、市文化馆的国学大师开展“国学”“柳州史”等讲座,开拓了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野;各专业教学团队结合本专业教育的特点,尝试“基于高职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并根据各自的特长,撰写了《传统文化概论》《柳宗元》和《刘三姐》等专著10余部,各团队开设了名著赏析、传统诗词赏析等多门专业选修课;邀请市内优秀技艺大师参与专业教学,通过“传、帮、带”,增强了各教学团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各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渗透到专业学科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及未来工作的研究能力及创造力。

(二)完善教育环境,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互补功能

1.以特色活动为重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精品化多元化。一是定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川剧、京剧、话剧等传统艺术专场20余次,观看师生达2万余人。二是积极打造“道德讲堂”“名师讲学”“柳职大讲堂”“博雅文化讲堂”四大讲堂文化品牌,邀请国学大师、专家为本校师生开展国学讲座50余场。三是成立信仰学社及志愿者协会,联合柳州市内中小学进入社区、乡村举办古诗朗诵、勤俭节约等优秀美德活动。四是团委、学生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国学季风”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中华茶艺”、武术表演、中华书法等重点活动和常规活动,通过名著阅读沙龙、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经典剧目展演、知识竞赛及壮乡传统文化寻访展示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2.打造国学活动平台,鼓励学生自觉接受、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到文庙参加柳州市举办的一年一度祭孔大典,学生分别在大典中扮演司仪、礼生、舞生、武士、壮汉、乐生、花篮礼仪等角色,演绎“祭祀先师孔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为主题的“乐、歌、舞、礼”,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赋予新时代的生命力。为弘扬中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学生每学期开学初都会自发在校园内宣传“光盘行动”,引导全体师生节约粮食。另外,以环保与食品系牵头的各种关注低碳环保的活动,彰显了中国古人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柳州有着丰富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在市政府极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环境建设中,新建和修建了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百里柳江十里画廊、柳州园博园、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柳州体育馆、游泳馆、柳江喷泉、文庙、柳侯祠、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等一大批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校外氛围。在这样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高职工科教育中,关键在于培育学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现代科技的一些问题,从而将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因势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工科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一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现代科技项目的研究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工科基础课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举例世界级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为中华汽车所设计的“尊驰”案例,让学生观看“尊驰”的设计、生产流程及效果图,分组充分讨论“尊驰”设计体现了哪些元素,学生积极找出优美的圆弧线条与翘起的尾翼、V字形底盘与中字形隔栅完美结合的感性视觉效果和唐装与咖啡、国画与歌剧等意识流的理性认知,深感大师设计的细腻人文情怀;再点出乔治亚罗设计的理念:如何将原创转化成品牌,这要扎根于你的文化,与文化能产生共鸣的产品才能成为经典品牌。这些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结合,对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和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二)渐进渗透,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职工科教育中,可渐进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究现代科技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工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举例:二进制是当前电子信息的数学基础,但长期以来关于莱布尼兹是否是看到伏羲八卦图之后才发明二进制的,在学术界有着激烈争论。直到2006年,比利时华人胡杨、李长铎经考证大量原始文献以及莱布尼兹本人信件后,写出《莱布尼兹: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验证了“二进制源于伏羲八卦图的思维启发”,引起各国学术界广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人文、科技和思维科学的成果资料,引入学科研究和教學。又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举例:中国古代数学体系从传统经验上,已发展到一步步的程序性算法;我国吴文俊院士应用传统数学的程序性算法,结合计算机高速运算,全面开展几何问题的机器证明,推动了机械化数学的发展,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开发研制,也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思维。

(三)迁移渗透,驱动学生建构新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于推进科技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并迁移到现代问题的研究及建构的认知。例如,现代有数控车床、刨床、铣床、镗床等金属精加工机床,但却无法加工形状复杂的部件,而中国古代“失蜡法”有能铸造铜铁佛像或其他铸件的方法,现已由“失蜡法”发展起精密铸造业。又如,1988年我国建成的上海经贸大厦,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吸取的就是中国传统塔的符号因素,“以中国塔的形象为起点,设计一个极具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塔式建筑”。再如,柳州21座跨江大桥中的“风雨桥”“文惠桥”的设计,将我国侗、汉族的传统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迁移到现代化的建筑,将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想象共融与结合,实现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美感传承。这些例子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讨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迁移渗透,促进学生建构新知识、新技能。

(四)融合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已开始解决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灾害预报等重大自然史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课题。然而,西方“还原论”科学体系已面临无能为力的困惑。这必须推进科学复杂性、非线性研究以及对综合方法和整体论的创新认识;促进当前科学由简单性探索向复杂性研究的变革,而中国传统整体论科学渗透到现代科学复杂性的研究,已令世人瞩目。例如,英国《NATURE》期刊评价:“竺可桢论点是特别有说服力的,着重说明了研究气候变迁的途径(运用中国历代气候的记载,进行现代气候变化的研究)”。又如,对于大型工程设计的论证,我国学者已创造历史模型法,通过与运用物理模型法、数学模型法的论证与融合,从历史特大灾害记录,研究历史上的巨大自然变动幅度和灾害强度,从而使工程设计充分考虑防震、防洪的等级,避免工程造价的盲目增加(如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等)。这些案例的解说,能够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深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实践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基于创新主体的文化与价值取向,围绕新的命题进行的一系列符合逻辑与价值的实践活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影响科技创新的思维和行为。例如,在园林设计、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让学生到柳州蟠龙山的蟠龙塔,俯瞰重建的窑埠古镇,再带学生到该古镇考察各处的建筑风格,让学生写出古镇的规划设计思想及风格的调查报告和古镇规划设计的修正报告,充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大部分学生通过考察,都能知道窑埠古镇是一个集城市休闲、高端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域;它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再现窑埠老镇古朴风貌,以复兴古埠码头昔日繁荣为基础,力求展现多民族文化共荣共存的地方特色,体现自然、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及人居风貌的整体性及和谐性。窑埠古镇既与“十里柳江画廊”景观相呼应,又与蟠龙山风景区相烘托,是体现传承柳州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通过社会的实践,学生既能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又能提升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职工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即帮助学生转变重技轻“道”的观念,培养学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现代科技的问题,从而将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一个既有崇高的思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又具有高超的技术能力的国家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专机上再论古典诗词[EB/OL].(2014-09-12)[2016-09-09].http://news.163.com/14/0912/14/A5US5VJ100014Q4P.html

[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N].新民晚报(上海),2014-09-25

[3]郭凤海.生死抉择中的猛士乐章[N].解放军报,2014-03-05

[4]曲茹.引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4-09-24

[5]《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EB/OL].(2014-04-01)[2016-09-09].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6]米雨.以優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J].成功(教育),2012(1)

[7]黄志清.现代汽车设计与传统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

[8]王惠军.汽车造型设计[M].长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9]宋正海.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双赢与融合[N].大众日报,2013-03-23

[10]席泽宗.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宋正海,孙关龙.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12]佚名.窑埠古镇项目正式启动[N].南国今报,2009-07-11

[13]马献忠.40所高校倡议:大学教育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23

【作者简介】陈 璟(1984—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邱福明(1982— ),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等。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职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Passage Four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