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内径路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2017-07-12常昆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径咽部内径

常昆鹏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口内径路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常昆鹏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口内径路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5例行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组(A组)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茎突截短长度,术后局部疼痛(咽痛、颈痛、耳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茎突截短长度、术后局部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咽部出血,B组术后未见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径路治疗茎突综合征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截短茎突长、术后症状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茎突综合征;茎突截短术;疗效

茎突综合征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病,指由于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刺激临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咳嗽和涎液增多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截短过长的茎突。本研究通过对65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随访资料的分析,比较口内径路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以寻找最佳术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5例茎突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行茎突CT三维重建及扁桃体窝触诊,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为茎突综合征。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28~60岁,平均(42.6±8.3)岁;病史1月~6 a。咽部异物感、咽痛23例,耳痛4例,颈部疼痛7例,头痛3例,咳嗽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扁桃体窝触诊,其中37例触及扁桃体窝附近条索样物或骨刺样物且触痛。茎突CT三维重建,测得茎突长度3.2~5.6 cm。所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一致同意。所有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组(A组)和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组(B组),两组患者年龄、病史、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麻。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A组):先以剥离法切除扁桃体,用手指触摸茎突尖端,纵形切开其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筛窦刮匙从茎突尖端套入向根部推压尽可能长地暴露出茎突,将其折断取出。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B组):在乳突尖下2 cm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至舌骨水平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分离胸锁乳突肌前缘深筋膜,暴露颈动脉鞘,将其和胸锁乳突肌向后方牵拉,在二腹肌外侧向上进入咽旁间隙触摸到茎突尖端,仔细探查茎突体部、根部,游离并剪短茎突舌骨肌,用筛窦刮匙从茎突尖套入尽可能长地向根部游离,折断并取出茎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截短茎突长度。术后参照国际对咽喉部手术后疼痛的评分标准[1]观察患者局部疼痛(咽痛、颈痛、耳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随访3个月~2 a,平均6.3个月。治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术后咽部或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尽管有时发作,但程度明显减轻;无效:术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手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术后情况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截短茎突长度、术后局部疼痛程度、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截短茎突长度比较

注:与A组比较,aP<0.05。

表4 术后第1、2、3天局部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

注:与A组比较,bP<0.05。

2.3 并发症 B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A组术后出现1例咽部出血,予局部缝扎。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面瘫、颈部神经血管损伤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手术径路的选择目前国内报道不一,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口内径路得到张庆泉等[2]支持,颈外径路则得到徐小鸿等[3]支持。而张小燕等[4]认为对于口内径路症状无改善者或经口内径路手术野暴露不充分者采用颈外径路手术后效果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茎突截短长度、术后局部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将两种术式优缺点介绍如下。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优点:①体表无切口、瘢痕,不影响美观;②手术直观;③不易损伤颈部重要血管、神经、腺体等,如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面神经、腮腺、颌下腺等。缺点:①须先切除扁桃体,增加术中出血量,此外增加了术后咽部出血、局部感染率;②茎突的截短长度较短,可能与术中能够暴露、游离出的茎突较短有关;③术后咽部异物感明显,由于扁桃体切除后局部形成瘢痕组织,加之茎突断端距离局部瘢痕组织较近;④手术时间较长,可能与此术式不太适合术前咽部触诊阴性的患者有关;⑤术后局部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优点:①术野暴露充分、彻底,能充分暴露茎突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尤其适合咽部触诊未触及茎突的患者及茎突骨化不全者;②茎突的截短长度较长;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止血方便;④术后局部疼痛轻,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短;⑤手术切口为清洁切口,有效避免术后感染、发热[5]。缺点:①颈部有手术瘢痕,影响美观;②不能双侧同时手术;③由于茎突周围有颈部重要血管、神经、腮腺、颌下腺等,术中损伤会出现出血、神经功能受损、面瘫、涎腺漏等。

综上所述,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具有操作准确、手术时间短、效果快而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茎突综合征的首选术式。

[1] 杨洪巍,李晓红,宋贵良,等.单排螺旋CT薄层冠状扫描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51-52.

[2] 张庆泉,宋西成,王强,等.外科治疗茎突异常的疗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0):759-762.

[3] 徐小鸿.两种不同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1,30 (19):26.

[4] 张少燕,许耀东,龚坚,等.经颈和经口进路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5):350-352,325.

[5] 吴年周,贺建桥,陈一新,等.茎突综合征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48-50.

赵松,E-mail:zhaosong4001@126.com。

R 7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14

2016-12-11)

猜你喜欢

外径咽部内径
◆敷设线缆用材料
敷设线缆用材料
三角形边长与内外径之间的三个不等式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一种便于连接的塑料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