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人与书的不解之缘

2017-07-1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陈寿夏侯抄书

书是我们的重要伙伴,如果缺少了它的陪伴,将会失去许多乐趣。现撷取几则名人与书的故事,以供同学们欣赏。

沈麟士抄书

沈麟士是南朝齐教育家、藏书家,字云祯,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幼骏敏,家贫无以为生,常常边织帘边读书,人称“织帘先生”。年长后,遂博通经史。常苦于无书多读,于是云游都下,得以历观四部藏书以归。遂不与世人沟通往来,笃志以藏书、读书、著书为本,乃隐居吴差山中,专心藏书、讲经、教授,从学者数百人。谁知在他八十多岁时,家突遭火灾,所抄之书毁于一旦。可是他毫不灰心,发奋重抄,又达两三千卷,分装了几个大箱。著有《周易两系》《孝经》《老子要略》《庄子内篇训》等数种,疏注五经数十卷。

难怪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此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夏侯湛焚书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的祖父夏侯威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第四子,与魏武帝曹操有血缘联系。他少年时就颇有文采,《晋书》本传称他“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和潘岳相友善,因为二人均神逸貌美,时人号为“连璧”。当时夏侯湛与陈寿不约而同地撰写前朝史《魏书》。夏侯湛听说此事后,急忙请人帮助寻找陈寿之前撰写的《三国志》。找到后,他仔细阅读了全部内容,感觉确实比自己写得更加出色。此后,又听说读过《三国志》的几位当朝著名学者,也对此书评价甚高,认为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听到朋友的评价和对比自己的著述后,夏侯湛经过认真思考后,将自己苦心完成的《魏书》付之一炬,也不打算再继续编写了。

夏侯湛毅然焚毁自己所著的书籍,表现了他严肃的创作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茹志鹃煮书

当代女作家茹志鹃,书房中高挂着一张条幅,上面赫然写着“煮书”两个大字。她对此解释:“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看——读——煮”,茹志鹃以切身的体会与深切的体验,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读书过程,展示出把书读“活”的过程。

在这里,茹志鹃说“煮书”主要指的是读书,别人的书再好,对读书的人来说都是生的,需要精心烹煮一番。囫囵吞枣只是生吃,要闹肚子的,煮熟(读熟)后,才会有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带走家中的财物,而是首先抱起书籍,转身就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对此,高尔基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雪莱“睡书”

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非常喜欢读书。吃饭时,桌上时常摊着一本书,有时会忘了喝茶、吃烤面包,却从不会忘记读书。他会让面前的羊腿、马铃薯冷掉,可对书本的热情却丝毫不会冷却。外出散步时,也是手不释卷,要是独自出门,他会自言自语地吟诵;要是有人同行,他就大声朗读。他带着书上床,直至读到蜡烛燃完了才睡;有时,就连觉他也会睡不安稳,一等天蒙蒙亮,就又捧起书本来……他半睡半醒地等天亮,拼命地看书,结果在白天却常常会打瞌睡——像个婴儿似的倒头便睡。

猜你喜欢

陈寿夏侯抄书
陈寿不惧强权
别惹葡萄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玫瑰之殇
Delay Trigg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sting System
《切韵》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分韵之推测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