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2017-07-10张璐王梦君

教育与职业(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跨界高职院校

张璐 王梦君

[摘要]在“跨界”理念的指引下,文章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教师来源单一、职后培养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完善、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教师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拓宽教师来源的渠道:聘用企业技能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师“跨界”培养机制;设计考核方案,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等一系列路径,多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跨界” 高职院校 教师专业素质

[作者简介]张璐(1980- ),女,山西临汾人,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王梦君(1983- ),女,新疆博乐人,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双语教育研究课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双语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Y2015204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5-0076-04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与品牌发展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跨越学校和企业的界限,即具备“跨界”理念。在“跨界”理念下,人才培养才能真正与社会企业相联系,真正适应企业市场的要求。“跨界”理念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教师专业素质“跨界”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跨界”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的意义

(一)顺应职业教育宏观环境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而现代产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跨界”理念下,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点,这在更高程度上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在“跨界”理念下,高职院校应把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切入点,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建设,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把握教学方法改革。显而易见,专业调整与课程建设都要求高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社会企业要求、学生学习特点、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有足够深刻的、概括性的、全面的认识与把握,这一要求把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职院校理应顺应职业教育宏观环境的需要,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其教学质量。

(二)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上已经达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由于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与培养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培养,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在“跨界”理念下,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与发展要从内容、方式、要求、理念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与社会的连接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的认识、高职教师招聘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把握、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建设、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等方面都缺乏丰富经验,也没有可供借鉴学习的模式,教学发展、教师工作的指导主要依据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提倡引导以及整体指导思想,依靠自身发展经验,进行改革发展,还不能够从专业化的高度来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跨界”理念下,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可以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性指导,促进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由于高职教育符合社会职业化发展,适应企业技能化要求,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高职教师自身对专业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许多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理论还比较陌生。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必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支撑。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学校自身发展、改革完善高职教育的基础。在“跨界”理念下,高职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學生学习特点,充分了解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方向,把握专业发展最新动向,掌握自身专业发展提升的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先行者的身份投入到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只有这样,高职教师才能深化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跨界”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来源单一,理论知识丰富,应用能力缺乏

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才发展起来,因此师资队伍相对落后,且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是普通高等院校。而这些高等院校以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学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和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但他们没有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不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对于该专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没有足够的了解与把握,更不用说实践工作经验。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专业素质、高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教师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是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定期到企业实习,充分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掌握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把自己培养成理论、实践双向型技能教育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行理论实践全面教学,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真正融入职业教育,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职后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的企业实践难以满足

高职院校教师入职后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学校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如何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综合素质的机制,保证教师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增加工作经验,实现“跨界”培养。而现实是教师“跨界”联合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不能真正进入企业学习技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这一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企业对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学校、企业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性不同,导致二者在利益方面无法达成共识。企业以自身经济利益为主,学校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为目标,二者的矛盾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企业对教师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实习很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学习到专业技术。另一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撑。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教师定期去企业实习,学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会出现没有教师替补、学生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也使得学校不愿意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学习。

(三)考核制度不完善,教师参与企业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实习的培养机制,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教师考核制度。从我国目前的教师考核制度来看,教师脱岗进入企业实习,其薪资待遇就会下降,教龄也会随之减少,这严重影响了教师职称的评定,打击了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学习的热情,使得教师认识不到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不愿意到企业去实习。另外,受我国教育观念和社会认可度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社会大众普遍认为,高职教育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低层次的教育,且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偏见。受这些因素影响,部分高职教师自身缺乏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不能真正深入地研究专业教育,缺乏对自身工作的热情。总之,教师进入企业实习,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考核制度必须完善,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实习的积极性,实现“跨界”培养。

三、“跨界”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路径

(一)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增加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聘用

针对教师来源单一、应用能力缺乏的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师聘任制度上应进行相应的改革。第一,在招聘教师时,应提出有相关实践工作经验者优先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这一要求在国际职业教育中已普遍采用,且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第二,高职院校应招聘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专项教学。高职教师的来源不应只局限于普通高校,而应拓展教师来源,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聘用技能型人才。将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风格独特化和教师身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校内外“双师型”教学,充分利用“双师型”优势,规避教学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将企业技术员引入学校教学,学生可以直接了解企业的技术和发展,实现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职业技能的全面衔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第三,学校应组织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余,向企业兼职教师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学习一定的职业技能,快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只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跨界”培养,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跨界”理念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职后教师“跨界”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后培养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教师“跨界”培养机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第一,建立有效的校企联合的教师职后培养机制。学校领导应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机制。在“跨界”理念下,高职教育应运用企业优势,在办学层次、教学方式上融入企业学习,跨越职业与教育的界限。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在符合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组织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实践,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其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在合作过程中,要摒弃一方受益、一方付出的实践方式,秉承互惠互利的原则,尽可能地实现合作双赢。只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教师的“跨界”培养,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二,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提供有利条件。一方面,提高薪资待遇。企业人员虽然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掌握专业的职业技术,但比较缺乏教学经验,跨界的工作方式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适应。因此,提高工资待遇,企业人员才会考虑是否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对来自企业的教师,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教师考核机制,提供一定的上升空间,让他们对自身的工作充满信心。同时,学校应给来自企业的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障,与在校专业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校企共同设计实践、考核方案,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

首先,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教育部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应鼓励高职青年教师积极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可见,国家对高职教师进入企业进一步学习、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質和实践水平提供了思想政策上的指导。其次,各学校应制定奖励制度和考核要求来提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可以给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的教师颁发荣誉奖项,并进行适当的金钱奖励,在教职工大会上予以表扬;可以将教师到企业实习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之一,对于达到企业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师优先考虑升职,规定教师必须参加必要的企业实习培训。最后,要结合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实践方式,保证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实现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的衔接。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跨界”理念下,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积极合作,共同构建教师进入企业实习的“跨界”培养机制,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润.跨界合作理念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2(22).

[2]李慧芳,朱静瑜.论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1(16).

[3]阮彩霞.新加坡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及启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

[4]邹吉权.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5]邵建东,徐珍珍.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3).

[6]曹晔,盛子强.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培训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16).

猜你喜欢

跨界高职院校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许晴 影后跨界导演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