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相关对策

2017-07-10刘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中学生教育

刘燕

摘 要: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以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教育;中学生;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43-01

众所周知,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不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比如,有的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不适应乃至厌恶,有时还以故意违反纪律的举动来显示他的独立不羁;有的学生即使知道教师的要求有益于自己,但还是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以致做出了不合常规的举动;有的学生对待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丛,对自己所讨厌的老师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又如,越是查禁的书,他就越要想办法找来看等等。上述逆反心理的种种表现有的是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有较强的进攻性。有的是被动型的逆反心理, 带有一定的动摇性。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有必要了解、掌握其常见类型,不同类型,区别诊治,对症下药,方可奏效。

一、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与学生性格特点和个人年龄特征有关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种心理因素所致

1、超限逆反心理。如果老师长期用形而上学的老眼光去看待过去犯错误的学生,或者总是用一个调子,多次重复一件事情,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疲劳,从而导致学生极限逆反心理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及成人。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辨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2、自主性逆反心理。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都很快,知识面不断扩大,认识能力迅速提高,自主意识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特别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然而有的老师却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人格”,常常以不容質疑的口气,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甚至不顾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迫学生做违心的事,这就不能不与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学生激烈冲突,从而加剧他们的自主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去开导学生,让他们切实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信任与期望。

3、情境性逆反心理。在不适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造成学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诱因。批评的时机和场合不当,学生就会紧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如果学生当时正在气头上,老师却不顾情面,仍然旁若无人地大声训斥,就极易触动学生的情境性逆反心理,使学生,尤其是“特爱面子的学生”顿时失去理智,甚至不顾一切地与老师对着干,置老师于难堪被动的境地。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使用教师忌语,避免在不适当的时机、场合,对学生进行不适当的批评,既要学会“冷处理”突发事件,又要学会等待、寻求、创造最佳教育时机。比如,在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心情时不忘指明新的奋斗目标;在学生受到委屈的时候给予理解支持;在学生灰心丧气的时候肯定其成绩,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学生有较大过失的时候予以谅解。如此不失时机的情境教育,不但能消灭学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诱因,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4、公平性逆反心理。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因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心理不平衡等因素而诱发的一种逆反心理。一些老师不是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对有的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对有的学生则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对优生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对后进生则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优生、歧视冷落后进生的做法,不但后进生愤恨不平,就连优生有时也抱怨老师厚此薄彼,缺乏公正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尤其应多给后进生以温暖关照,尽量为他们提供显示才能的机会。如果师生关系出现了僵局,作为教师首先设法缓和气氛,允许学生申辩理由。老师还可以做出表率,甘心“示弱”,先作自我批评,然后诱导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进而以退为进,启发诱导,帮助教育,使学生的公平性逆反性心理消失在无形中。

二、解决的方法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摸索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1、情真方能动心

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理解而引起的,因此,我们与学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沟通思想,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再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因此,当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我们必须真诚相待,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赢得学生的信任。其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真正做到知情,动人,动其心。

2、明理才可服人

就是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进行道理上的疏导。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要把握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理智的过程中,最忌正面冲突,而应避其锋芒,从侧面进行疏导。

3、罚准才能醒脑

这是指必要的纪律约束。既对因逆反心理产生严重破坏作用的行为采取必要的纪律处分,并讲清逆反心理的危害。这样,不仅给犯错误的学生以教训,还能很好地抑制逆反心理的扩散与蔓延。

当然,我们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要学生逆来顺受,言听计从,而是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要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确是他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就自动消除了。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中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