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7-07-09易伟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指关节指骨单孔

易伟明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广西 桂林 541001)

掌指关节具有相对比较大的活动范围,在生活中极易发生韧带损伤,进而造成关节撕脱性骨折,且骨折块在韧带附着点的位置,此为关节面的关键组成环节[1]。选择常规方法治疗通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外固定手术也不易对骨折部位进行对位,治疗中还可能导致关节面的缺损[2],严重影响掌指关节正常功能。目前骨折内固定多采用张力带、螺钉等,固定并不牢固[3,4],不利于早期锻炼。我院对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并骨折患者,选择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5年5月,将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指向尺侧偏压,存在明显疼痛,近端指骨基底有摩擦感,应力试验为阳性,骨折波及至关节面。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个月,平均6 d。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8.6±5.9)岁;左手12例,右手18例;机器挤轧伤11例,跌伤7例,扭伤7例,撞击伤5例;21例为闭合伤,9例为开放伤。对照组,男 15例,女 5例,年龄(29.5±6.7)岁,左手 9例,右手11例,机器挤轧伤7例,跌伤5例,扭伤5例,撞击伤3例;闭合伤17例,开放伤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气压止血,取掌指关节尺背侧“S”形切口,至掌指关节,逐渐向远端。在切口远侧部位偏斜,暴露近节指骨侧及底部。切开内收肌腱膜,拉向掌侧,暴露骨折端部位,清理骨折端,采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复位骨折块,抵压骨折对位,若骨折块较大,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骨折块中央部,放置单孔微型钢板,采用钻头钻孔测量骨折面深度,拧入螺钉,固定锚固,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复位情况,保证关节面平整。修复关节囊,缝合损伤韧带。术中,若掌指近节指骨基底桡侧骨折,选择掌指关节入路。骨折块常出现移位情况,采用钢板固定后修复韧带。术后1周去除石膏固定,掌指关节主动弯曲。

对照组采用侧副韧带重建术。同样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手指侧方中间纵行切口,暴露并切断支持带,在侧副韧带横行钻孔,形成骨性隧道,圆针一端连接粗圆针穿过隧道,形成“8”字交叉缝合韧带,石膏固定,2周后开始掌指关节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根据Saetta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掌指关节恢复正常,能够轻易打开瓶盖为优;关节活动受限,打开瓶盖存在轻度不适为良;活动中度受限,无法轻易打开瓶盖为可;治疗后活动严重受限,症状没有任何变化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选择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选择计量资料表示掌指弯曲程度与治疗效果等数据,χ2检验组间对比,P<0.05表示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掌指的自身感觉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掌指关节自身感觉正常,弯曲程度在38°~60°,平均46°;对照组自身感觉正常,弯曲程度在32°~57°,平均39°。由此可见,观察组掌指关节弯曲程度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观察组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折线消失,关节面处于平整状态,掌指关节对合优良,侧向应力试验结果显示阳性。所有患者疼痛现象均消失,未发生掌指关节红肿等现象,掌指自身感觉正常,恢复日常生活。对照组1例出现疼痛,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采用Saetta疗效评定结果判断,观察组治疗优良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4%,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掌指关节属于多轴关节,掌骨头横径大,侧副韧带是限制关节侧方移动的重要韧带,过度屈曲易合并关节囊损伤,妨碍韧带愈合,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分析以往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并骨折治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骨折程度小,易出现误诊情况,常造成慢性疼痛。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内固定和外固定[5,6],不少研究指出外固定方法不够牢靠,且存在韧带复位困难,易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情况[7]。内固定后治疗相对比较简单,包括克氏针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等,克氏针固定不能完全控制骨折远端的旋转,因此固定效果不佳,而且克氏针容易出现松动,很难开展早期锻炼,若采用两枚克氏针固定,由于骨折部位骨块小,易破裂,因此效果不佳;采用螺钉内固定,由于尾部钉帽小,无法起到加压效果,因此该内固定法稳定性不够好[8,9];张力带内固定具有对抗肌腱拉力作用,但是维持对位效果有限.这几种方法都存在自身局限性。在本组分析中,观察组采用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传统侧副韧带重建术相比,观察组平均掌指关节弯曲程度42°显著高于对照组39°(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4%(P<0.05)。

图1 术前X线片

图2 术后功能恢复

由此说明,采用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更好,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针对骨折块较小较多者,不能顺利将螺钉拧入,而且固定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必须选择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才能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更适用于掌指骨关节部位韧带骨折而且波及关节面患者;一般关节面小于10%,或骨折移位情况小于2.0 mm者不建议采用;针对骨折块细小,移位情况不明显者,建议采用指骨夹板固定[10,11]。手术操作中,动作要轻柔,复位后,需要维持骨折块对位,若骨折块较大,建议采用克氏针做临时固定,钻孔要轻柔,避免使用暴力,螺钉拧入力度需适中,术中若出现骨折端不稳定的问题,注意延长石膏固定时间。

[1]王红胜,袁海平,袁勇,等.张力带在指骨侧副韧带附着处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5):317-318.

[2]陈亚伟,曹能力,刘建惠.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2):91-92.

[3]王加利,陈仲华,王晓辉,等.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6,30(1):48-51.

[4]Shams A,El-Sayed MMH,Elsawy M,et al.Treatment of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fracture using static external fixation with or without supplementary Kirschner wires[J].European Orthopaedics&Traumatology,2014,5(4):355-361.

[5]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等.侧方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4,28(2):154-155.

[6]Shimizu T,Omokawa S,Akahane M,et al.Predictors of the postoperative range of finger motion for comminuted periarticular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a titanium plate[J].Injury-international 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2012,43(6):940-945.

[7]胡联英,贾其余,郑曙翘,等.中空螺钉固定加带线铆钉修复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J].中国骨伤,2013,26(7):608-611.

[8]Omokawa S,Fujitani R,Dohi Y,et al.Prospective Outcomes of Comminuted Periarticular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Treated Using a Titanium Plate System[J].Hand Surg,2008,33(6):857-863.

[9]夏传昊,王斌,刘伟.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29(4):390-391,394.

[10]王西迅,孙德弢,陈旭辉,等.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1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伴骨折[J].中国骨伤,2015,28(3):214-218.

[11]黄劲东.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3,8(3):328-329.

猜你喜欢

指关节指骨单孔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
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NO
C型臂X线介导经皮克氏针闭合固定治疗指骨骨折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