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2017-07-08刘金娥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内容摘要: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渠道。在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其它普通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其自身的有特殊性。在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应用型高校是近年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调整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中间类型高校”。它是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或新办本科院校为基础,以教学为主,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与其它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这一类高校的教育结构与学生自特点都有其特殊性。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

1.应用型高校学生特点

通过对本省应用型高校的走访与调查,从而抽取了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林工程学院水产B1401班、园林B1403、园林B1404班等班级的部分学生坐谈,了解到应用型高校学生,与普通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生源上来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来说素质比较低,其中大部分本科生认为学习理工类、专业技能课程才有用,且人文理论基础弱。第二,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他们大部分是属于“90后”,他们自我个性张扬、独立性差、自律意识弱;与上一代明显不同,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等问题。第三,由于网络的盛行,“微时代”的到来,他们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呈现多样化趋势等等。

2.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

与其它学科型、研究型普通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地方性和行业性,它的特点决定了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应用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适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地方性和行为性的特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于普适性的目标上,重点围绕学生“如何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来开展,且把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密切结合,构建应用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注重“职业观”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崇高的职业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使學生树立起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教育的范围。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环节,结合专业特色,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爱学、爱思考、会创造、爱钻研、会动手,使应用型高校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强化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立足于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之外,最主要的是要达到育人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培养一批服务于社会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显得尤为重要。

1.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属性与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渠道。

第一,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地扩展时代内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体系的“硬核”,以一系列辅助理论为“保护带”,才可适应不断变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形势,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要求”。[2]

第二,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与其他专业课的性质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的集中体现,应用型高校学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应当自觉接受并认同践行。因此,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必须担负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2.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用型高校学生也是工作在社会生产建设最前线的队伍。他们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在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使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深受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政治立场不坚定、丧失共同理想信念、过于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抛弃社会公共责任感;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自我为中心,追求低俗文化,道德观念缺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教育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3],应用高校思想政治课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结合实践教育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植入学生头脑、外化为学生行为规范。

三.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强化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强化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认同与接受核心价值且践入实际行动中,思想政治课应根据应用型高校学生自身特点与思政课的特殊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教学实践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切实增强其实效性。

1.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地位

“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使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4]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现今,我国文化价值观领域呈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混杂并存的局面和态势,亟须应用型高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其学生在意识形态政治领域中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并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应转向关注社会整体而非个人德行。思想政治课要从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中跳出来,摒弃以教授学生“如何获得成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引领;关注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关注公共意识和公共能力培养而非私人交往技巧与个人成功模式的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要始终树立“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的教育理念。

2.在教学内容上,整合教材内容,注重实践性与融入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空洞性是一直都是专家和学者所研究的问题。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强化核心价值培育,教学内容应注重实践性与融入性,要使学生把握和領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整合教材内容。本着贴近学生、学校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减教学内容,使理论从高高在上的政策和法规层面走下来,真正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标准。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认同“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为前提,以公德、法律为教学内容的两个支撑点。倡导学生培育公共意识、美德意识、道德意识。另外,还要加强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的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

因此,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结学生自身的特点,抓住学生心理,有序地引导学生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中找到结合点和平衡点,并积极运用“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教学模式上,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接受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才能主动自觉践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必须深入了解应用型高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不同之处,了解他们的成长规律及他们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理论认知——接受内化———实践强化”的价值观认同过程。[5]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能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能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从认知层面上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其次,通过理论点化、精神激化、道德教化、实践强化,最终实现价值固化的目标,这是培育的关键环节。

因此,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刚性的灌输”与“柔性的引导”相结合。[6]采用案例情景教学、参与式课堂讨论等,激发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核心价值观对于人生价值观的作用,促成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另外,更重要的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紧密与“实践”相结合,促成学生““知”与“行”的统一,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转换成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观。

4.在教学主体上,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7]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学术水平以及德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因此,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增强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一,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要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社会实际和应用型高校学生现况整合教学内容,且把握好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教学方式。

第二,身体力行的实践,立德树人,垂范学生。教师要率先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行动中,使学生受其影响和感染,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凝聚成一股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运用新媒体与学生互动。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交流重要载体,教师要把社会热点问题、难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把静态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动态具体的新媒体图文及时地传播和引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最终内化 为自身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恒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崔海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J].江苏高教,2010,(5).

[3]李敏、韩之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4):140-142.

[4]陈勇.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5]张文婷.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6]薛明珠,陈树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7]任文旭.谈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46).

(作者介绍:刘金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