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30例*

2017-07-07叶家盛何宇峰彭慧渊彭智聪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穴合谷经颅

叶家盛,何宇峰,彭慧渊,彭智聪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8400)

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30例*

叶家盛,何宇峰,彭慧渊,彭智聪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AMD(17项版)及UPDRSⅡ(日常生活活动)、UPDRSⅢ(运动检查)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及UPDRSⅡ、UPDRSⅢ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及UPDRSⅡ、UPDRS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评分减分率统计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3.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症状。

帕金森病;抑郁;针刺疗法;四关穴;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运动性症状和非运动性症状。抑郁症状是PD患者比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抑郁(PD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内源性生物学改变有关,但也有外源性心理因素的存在[1]。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推荐给予选择性SSRI或加用普拉克索治疗[2],但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本身的副反应、药物副反应对PD症状的影响、与抗PD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而针刺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无明显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采用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30例,并与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PDD患者均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按照SPSS 19.0软件编制随机数字程序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 a,最长5 a。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 a,最长5 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两个诊断标准:①郁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②颤证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3]:①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诊断标准或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②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帕金森病抑郁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总分≥8分;③经抗PD药物(不加任何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④近半年未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⑤能配合治疗、检查;⑥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非帕金森病引起的抑郁;②有严重的心肝肾和代谢障碍疾病以及聋哑、失明患者;③有精神障碍、癫痫或脑部手术病史;④有rTMS治疗禁忌者(佩戴心脏起搏器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⑤不能接受针灸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方案

两组均按《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患者原有的基础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前后不变。

2.2 对照组

予l Hz低频重复刺激患者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治疗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10 %,脉冲数1 200个/d,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2.3 治疗组

予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针刺四关穴: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四关穴取穴为双侧合谷、太冲穴,针刺得气后行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AMD(17项版)及UPDRSⅡ(日常生活活动)、UPDRSⅢ(运动检查)评价两组患者帕金森症状及抑郁状态改善情况。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3.2 疗效标准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抑郁症状改善疗效,HAMD减分率≥75 %为临床痊愈;50 %≤HAMD减分率<75 %为显效;25 %≤HAMD减分率<50 %为有效;HAMD减分率<25 %为无效。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见表1~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后HAMD减分率比较 例

4 讨 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帕金森病的运动性症状往往能得到更多的重视,而其非运动症状则容易被忽视。抑郁是PD患者比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它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帕金森病抑郁的患病率国内外均报道不一,发生率约5 %~85 %[4]。帕金森病伴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并极大地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增加家庭的负担。尽管帕金森病抑郁发生率较高,但真正能得到有效抗抑郁治疗的患者数量却偏低。目前西药治疗上有一定局限性,且疗效欠佳,因此在未来的治疗方向上,更佳的、无副作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痛、无创、操作简便和安全可靠的脑刺激手段,正逐渐广泛应用于PDD的临床治疗;同时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在治疗PDD上亦有其独特的优势。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用于神经精神康复治疗的一种无创性技术。rTMS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皮质兴奋性来改善PD患者认知功能[5]。另有研究提示:rTMS可影响茶酚胺代谢,促进内源性多巴胺释放,抑制神经系统多巴胺的降解,使同侧尾状核周围多巴胺水平增加,调节患侧纹状体苍白球直接环路和间接环路的兴奋性,从而不仅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其可以改善PD患者的抑郁症状[6]。而在本研究中亦提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症状,且因该治疗安全无痛、无明显副作用,能得到普遍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帕金森病抑郁在祖国医学上无对应病名,大多数学者将其归于“颤证”及“郁证”范畴。颤证多见于老年。年老患者,脾胃渐虚,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失于气血濡养,进一步出现肝肾亏虚、筋脉失养,从而发生手足颤抖、不能持物、行步奔急、食则令人代哺等表现。患者颤振日久,肝血已亏虚,肝之疏泄功能不畅,则易致气机运行失调;又本病是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依靠他人帮助生活,久则更易出现忧郁、烦闷等表现而致气机郁结,从而发为郁病。郁病进一步发展则会引起筋脉失养、气滞血瘀,而加重肢体的震颤。因此笔者认为,本病在中医病机中,以虚为主,以肝受损为主要表现,与脾密切相关,并有胃、肾参与。要截断颤证与郁证的相互恶性循环,需疏肝健脾、调和气血。而四关穴为双侧合谷、太冲,首见于《针灸大成》,列为奇穴,曰:“四关者,太冲、合谷是也”。四穴均为本经之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而气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合谷在上属阳,主气,清轻宣散,故合谷善调气;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经少气多血,肝藏血,体阴而用阳,主疏泄,且太冲在下属阴,主血,重浊下行,故太冲善调血。两穴相配,相互为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用之能有调和气血、疏肝健脾、调畅气机、养血柔筋之功,能起到改善颤证及郁证的功效。

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对帕金森病抑郁均有改善作用(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HAMD及UPRSⅡ、UPRSⅢ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四关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刘晶晶,王震宇,王 娜,等.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研究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144-14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J].第3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6):428-43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7(1):56-60.

[4] 许一帆.帕金森伴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69-70.

[5] Boggio P S,Fregni F,Bermpohl F,et al.Effect of repetitive TMS and fluoxetin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concurrent depression[J].Mov Disord,2005,20:1178-1184.

[6] Frengni F,One C R,Santos C M,et al.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with rTMS and fluoxetine on brain perfusion in PD[J].Neurology,2006,66:1629-1637.

本文编辑:朱庆文

2015年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项目(编号:2015J067)。

R742.5

D

1006-978X(2017)02-0022-02

叶家盛(1984-),男,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中医师。现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工作。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病。

2017-01-10

猜你喜欢

关穴合谷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养心护心,常按内关穴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