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化的字理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2017-07-04杨畅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形义会意形旁

杨畅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科学化的字理识字教学:看图说理,由义及形;析形会意,再现情景;依理析词,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一、看图说理,由义及形

汉字的构成一般来说是先有象形,然后派生出指事、会意、形声乃至假借和转注。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段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运用好图画和古文字,为楷体汉字的教学服务。让学生观察实物彩图或抽象图,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知晓字理,由义及形,对以后识记其他相同部件的合体字奠定了科学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山”与“川”这两个生字时,先让学生看高山与河流的实物彩图,引导学生描述高耸的山尖与流动的水。再看简笔画的概括抽象图,此时的图形已比较接近楷体字,但它还是属于图画的性质,依据它的主要笔画线条与小篆文字对照,建立图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说说它们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学习楷体的“山”与“川”字。此时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座高耸起伏的高山和奔腾不息的大川了。

二、析形会意,再现情景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析形——会意——运用”是我们进行会意字教学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对很多独体象形字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老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应该完全可以自己将各部件的字理联系起来理解。会其意,讲其景,生动地再现汉字所蕴含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常常又是灵活多样的。

1. 图示法。即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如教学“采”字可绘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简笔图。教学“飞”字,可以画一只飞鸟与“飞”字作对照,学生可以马上看出“飞”里的撇点是小鸟展开的翅膀。图画形象、具体,有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加深了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2. 演示法。通过演示来表示字的形义关系。如“掰”看似复杂,用手直接演示就十分直观好懂。又如“灭”字,用一块木板盖在火上,则形义不言自明。

3. 描述法。就是用簡洁明了的语言去阐明汉字的构形原理。如学生总会把“初”字写错。其实只要在一开始学习这个字时解析用刀裁布是制作衣服的第一步,故刀与衣组合成“初”,首先、起始的意思。那么孩子们就应该不会把“衤”写成“礻”了。

4. 联想法。在析解字理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以加深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教“囚”字,想象人被关押在牢笼中。本义就是拘禁、囚禁。这类会意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想即可再现情境。

5. 故事法。即用故事阐明字理。如教学“家”字,就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以及养“豕”(猪)定居为家的故事。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原理,还还原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

在教学会意等合体字时,应根据构字规律,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依理析词,综合运用

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因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所以,准确地掌握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进而能“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例如学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形旁时变写为四点底“灬”,那么就能自觉地析解“煮”、“烈”、“烹”、“熬”、“照”等字的形义;学了“首”(表人头),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顾”、“颈”、“项”、“颜”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人头”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懂得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后就能形成较强的析解词语的能力。例如“烹饪”这个词,即使学生不会读,但只要他懂得四点底表示火和食字旁与食物有关,那么,就能顺其字理推出“烹饪”是用火烧煮食物的意思。可以说,依理析词应该是形声字以及词语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从甲骨文到今天,汉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和世界语言文字的瑰宝,让我们从这汉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元素开始,科学地理解把握它们文化特征和意蕴,以理促识,识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形义会意形旁
“词字”——合文会意的字体设计研究
你知道形声字吗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顶端部位字的形义关联
“会意”读书法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连一连
马礼逊“重汉字形义,略汉字读音”汉语观分析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