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石工艺课程,传承五华石文化

2017-07-03李云梅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

李云梅

摘 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对自然资源、乡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已在幼教界引起广泛共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开阔幼儿的眼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石文化;神奇魅力;有效融合

我园地处五华山区,最大的特点是山多石多,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生产劳动,成就了有名的“石雕之乡”“石匠之乡”。五华的石雕工艺名扬海内外,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470多年历史。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知识、乡土之爱的教育,从人生起点开始进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它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在石头搭建中撞击古老的石文化

1.创造丰富的石头环境,让想象力在石头创作中翱翔

孩子们天生爱与沙、石、泥土为伴,只要把他们放入大自然,总会趴在地上把自己弄成个泥猴。在幼儿园投放丰富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让孩子们在石头环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创作。

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进行组合搭建。在石头创作中,孩子们的创作方法可谓丰富多彩、花样百出,而最直接、最感兴趣的操作莫过于石头的搭建了。用几何形体进行物品搭建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本领,瞧!孩子们用比较平整方正的石块,搭建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房子、汽车、灶台、各种家具、厨具甚至是各种活动场所,如体育场、公园等;将圆溜溜的石头聚合在一起,进行分类,如这是小皮球、那是乒乓球;小点的椭圆形的分为鸡蛋、鸟蛋;再小点的分为珠子、豆子等并进行游戏活动。

2.在石头搭建中撞击古老的石文化

孩子们看着自己搭建的物品欢喜得不得了,围着它们做起了娃娃家游戏,老师问:“这些东西你们家里有吗?”“有,但我们家的东西漂亮多了!”老师和孩子们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这些用石头搭建的物品有用吗?在什么时候很有用?为什么?人们是怎样想到用石头来做日常物品的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老师们收集、创作、整理了许多资料,并分成《常识》《语言》《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和探讨。如《常识》内容:《古代五华人的生产工具:石斧、石锛、石锤等》《古代五华人的石头建筑》《五华叶湖村大“石窿”奇观》《石狮子的形成》等;《语言》:《“缩脚画眉”的故事》《胖石匠》《五华石匠在北京》等;《美术》:《石头工艺制作系列》《五华石雕艺术作品赏析》等;《音乐》有《五华阿哥“硬打硬”》等。通过学习,孩子们对家乡的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石文化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萌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在灵动的艺术作品中领略五华石雕的神奇魅力

五华石匠技艺精湛,名师巧匠辈出,石雕工艺名闻海内外。久负盛名的石雕珍品广州解放纪念雕像、越秀山五羊石雕、珠海渔女雕像、五华水寨大桥石狮、江西“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等,建筑物五华水寨大桥、北京玉带河拱式清水石桥都出自他们灵巧的双手。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引导孩子们欣赏家乡的石雕作品,能有效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石狮是五华石雕的一朵奇葩。在欣赏水寨大桥石狮活动中,孩子们被石狮威武凶猛的外形所吸引,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它好像要向我扑过来,我有点怕!”“它在对我说:‘你别过来,这是我的地盘!”“它像警察一样看看周围有没有坏人”孩子们用手抚摸着石狮身上的每一个部位,不停地发出感叹:“它的毛发好细啊!”“它的眼珠子瞪得又圆又大,好像看见了坏人!”“它嘴里的石珠子拿不出来,是怎样放进去的?”孩子们对活灵活现的石狮啧啧称赞,赞叹石匠的高超手艺。在参观水寨大桥中,大家站在桥洞里仰望石桥,发现一块块石头相互挤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座大桥,人们走在桥上却那么牢固安全,孩子们百思不解却又无比佩服石匠的本领,为自己家乡有这样的石头建筑而自豪。所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中的人文气息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三、走近老石匠,聆听古老的传奇故事

与石匠零距离接触,感受石匠身上独有的气质,聆听他们的传奇经历、讲述古老的传说,无不处处散发着五华石文化的神奇魅力。

赖汉城、赖亚贵、赖乃林和赖乃祥这4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年轻时都是雕刻技艺过人的石匠。曾参与北京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还参与了广州解放纪念雕像、越秀山五羊石雕、江西“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等石雕作品的创作,是五华最具代表性的老一辈石雕艺人。

在赖爷爷们的身边,孩子们不知不觉注意到了他们那双粗壮有力的大手,忍不住抚摸着、赞叹着,“爷爷的手真大呀!”“爷爷的手是很粗很硬的!”“爷爷的手一定很有力,很大的石头也能雕刻,是吗?”爷爷给大家讲述建设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的故事,雕刻五羊石雕的经过,所有细节和成果,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高超的石雕技能,人们对石雕作品的喜爱,令人振奋!孩子们还听到了许多关于五华石匠的传说故事。

四、传承五华石文化,激发石头创作的热情

1.采撷大自然的精工之作,领略石头的自然神韵

在小河边、沙滩上,孩子们见到了圆溜溜、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像爱心;有的像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有的像鸡蛋、鹅蛋;有的像水果;有的石头上的图案像一幅画,可以直接摆放在家里……它们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真是漂亮极了。孩子们捡拾着、欣赏着、赞叹着,将这些宝贝们小心翼翼地带回来。

2.我给石头穿新衣,石头美化好家园

在石头的工艺创作中,最直接的创作是利用石頭的原形进行装饰,如一颗椭圆形的小石头,孩子们会把它画成一粒草莓、一个西瓜或一只七星瓢虫,但这样的创作毕竟比较单调,难以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大家发现,大块的石头也可以像画纸一样直接在上面作一幅画,如《小鸡的荷叶伞》《拔萝卜》等;还可以多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通过涂色装饰,借助其他材料,在木板或画纸上粘贴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把各种形状的石头涂上不同的颜色,借助于树枝,粘贴成一幅小兔在花丛采蘑菇的图画故事。或通过小组讨论、试验,借助胶水,对装饰过的石头进行立体搭建,形成更加美观的立体图画。

在趣味盎然的石头画创作中,孩子们蓦然发现:我们做的石头画和石匠的石雕不一样!是的,石雕讲究的是在一块大石头上进行锯、锤、凿、锉等,将石头雕刻出人们喜爱的动物、人物形象,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我们的石头创作虽然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是在用行动学习和了解家乡石文化,在宣传、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石头的创作艺术,是五华人的一种文化,更是五华人的一种精神。幼儿园开展石工艺课程,是为了让本土石文化更好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家乡文化。传承这份文化,就要从幼儿抓起,让石文化精神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影响幼儿人格品质的形成,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五华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五华县志[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
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的有效融合
音乐及情感在钢琴演奏中的有效融合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