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朐博物馆藏秦二世诏版及金都统之印

2017-07-03孙名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6期
关键词:篆刻

【摘 要】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藏有秦二世元年铜诏版和金代都统之印,其上镌刻的文字和纹饰等,无论在史学上还是书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文物普查 铜诏版 篆刻

山东临朐,古称骈邑,西汉初年置县,几经兴废,迄今已2000多年的历史。临朐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了人类文明,出土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及各时代的历史文物遗存颇多,留下了众多的宝贵财富。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以下简称临朐博物馆)共普查出各类馆藏文物97565件(套)。其中青铜器类文物秦二世元年铜诏版和金代都统之印,其上镌刻的文字和纹饰等,无论在史学上还是书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两件精品。

一、秦二世詔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临朐县文管所在七贤乡长沟村征集到一件铜诏版。该诏版为方形圆角,长8.2厘米,宽7.4厘米,高1.6厘米,重240克。背面一桥形钮,钮两侧各铸凸起回首顾尾云龙纹,两条较大龙纹,各背靠近钮两侧,两条较小龙纹,略靠近边缘,钮上下各有一团火焰珠,四角各铸有如意祥云纹(见图1)。正面文字保存完好,铸刻小篆体阳文,正书60字,自右向左竖铸刻计十行“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见图2)。经仔细分辨,此诏版所铸文字是诏书全文,为秦二世元年诏版。

这块诏版上所铸的文字严肃、工整,纵成行,横无格,虽字体大小不一,但疏密相顾,错落有致,颇为自然。其大意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下诏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说,统一度量衡是始皇帝定下的制度,后嗣只是继续奉行,不敢自称有功德。现在把这个诏书刻在左边,使不致有疑惑。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秦二世胡亥在他继位元年,颁布诏书,强调统一度量衡是始皇帝定下的制度,也是他的功绩,我们这些后代子孙要继续将统一度量衡这一制度推行下去。由于秦二世的诏文在秦始皇二十六年诏文之后颁布,其诏文后结尾处说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这是因为古代文书是自右向左读,其书写也是先右后左。所以,始皇二十六年诏文放在右边,而二世诏文自然就在左边了,这大概就是诏文所说的“故刻左”了。

陕西省富平县文管会收藏的秦二世元年铜诏版,宽7.8厘米,高7.0厘米,正面铸二世元年诏版,全文60字,背面铸一矮小桥形钮,钮间有穿孔,钮两侧各铸凸起回首顾尾云龙纹[1]。该铜诏版与临朐博物馆藏的这件铜诏版从形制、纹饰及文字上完全相同,只是尺寸上稍有差别。这说明当年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时期诏版发布的地域是比较广泛的,几乎遍布当年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等诸国旧地,使原来不一致的度量衡用统一的标准明确起来,并且遍布全国。

秦诏版和秦二世诏版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书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对后世的书法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今,广大书法爱好者及篆刻研究创作者均以此为蓝本,进行临摹研习。

总的来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帝国——秦国,从而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虽然在历史上秦国只有短暂的15年,但对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社会却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秦始皇的许多经济、文化等政策在各地区得到了广泛交流和施行。其主要经济政策是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通行全国。主要文化政策是废除了六国异体文字,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制定了整齐化一,但并不呆板的秦篆,通称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统一了文字。统一度量衡,客观上对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全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秦二世诏版是为了巩固度量衡是始皇帝的功绩,要求后世子孙要继续推行下去。这一举措在当时封建社会,对刚刚建立起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今天,当年的壮举早已成为过去,唯有这铸刻在铜版上的皇帝诏书,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见证。

总之,临朐发现秦二世诏版,这说明在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发布的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的诏令,在临朐已经颁布和实施。该诏版的出土,为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临朐在秦代的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金都统之印

1979年,临朐县文化馆文物组(后改组为临朐博物馆)征集到一方形铜印,边长6.9厘米,通高5.4厘米,钮高3.5厘米,重量920克。长方形钮,正方形印面,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都统之印”四字(见图3、图4、图5),竖双行,每行二字,从印的形制内容分析为金代。

都统为领军将帅名号[2],《晋书·苻坚传》载:“晋车骑将军桓冲率众十万伐苻坚……坚大怒……坚发诸州公私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其秦州主簿金城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唐、辽、金等时期也有这一官衔。唐代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诛吴元济也,命公都统诸军。”《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绾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唐代沿用,至后期因诸道行营统兵长官皆称都统。

金国(1115—1234)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除在冷兵器时代拥有骑兵优势外,在统治策略方面,坚持本民族的特色,利用十年时间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从此开始了与南宋王朝长达百余年的对峙。同时,大量借鉴南宋的统治经验,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统治制度,包括军事制度等。在王朝建立初期,都统还未成为常设官职,但是作为统领某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其设置的比以前较为普遍了[3]。据《金史·兵志》载:“收国元年十二月,始置咸州军帅司,以经略辽地,讨高永昌,置南路都统司,且以讨张觉。天辅五年袭辽主,始有内外诸军都统之名。时以奚未平,又置奚路都统司,后改为六部路都统司……每司统五六万人……凡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到金代后期,原设有的都统,改为元帅府、枢密院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皇帝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临时职位,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掌一方军政事务。

都统之印出土临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该印被人为携带至此而佚失。另一种可能是在临朐一带,曾经在宋、辽、金时期设有掌管汉族地区兵马的边防军事都统机构。从临朐的历史遗迹看,在境内南部是泰沂山脉腹地,齐长城遗址就横亘在这崇山峻岭之上,境内遗址长达55千米。有多处关隘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穆陵关就是通往南方诸国的重要关隘。另外在当地发现有各历史时期大型墓群,曾出土过大量的东周、春秋、战国及各历史时期的青铜兵器,还出土过著名的吴王夫差剑。在县域西部泉头村出土齐、鄩、曾诸国的青铜器,境内也出土有唐、宋、辽、金时期的陶瓷片等文物标本,由此可以看出,临朐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见,在战乱频繁的宋、辽、金时期,设置军事都统,掌管一方兵马也是可能的。

总之,该印的出土为研究金代历史的职官制度和金史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临朐一带在宋、辽、金时期的相关历史和军事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赵瑞云,赵晓荣.秦诏版研究[J].文博,2005(02).

[2]赵新来.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金代铜官印[J].文物,1985(05).

[3]柳燕,衣文聪.四方金代铜印见证军事编制[J].东方收藏, 2016(05).

孙名昌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猜你喜欢

篆刻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诗书画苑
篆刻作品
邓长春:篆刻
篆刻作品
篆刻作品
李树恩篆刻作品欣赏
篆刻一组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