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案例分析及优化手段初探

2017-07-01林玲

新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测试优化语言

林玲

测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日常教学中被最广泛采用的传统评价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及时地跟进、动态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发展,从而优化后续的教学方案并为个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阶段性的学业反馈与诊断,继而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手段进行创新与优化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搜集分析,探讨如何在现行教学条件下实现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的多元优化,为小学英语教师总结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手段。

一、坚持以导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标准

根据发生的时机和对评价结果使用目的的不同,测试型评价可以简单地分为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这一课标给出的评价建议广为认同。然而,在这股推崇形成性评价的浪潮中,终结性测试这一传统评价工具却似乎被误读了,似乎只要一提“考试”“分数”就一定是量化评估、应试教育。其实,作为一种评价工具,终结性评价,并非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恶因。无论什么类型的测试,对其优劣、效能的判定都应该基于这样一种标准,即是否着力于检测和导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设计者所持的语言观与英语教育理念。

二、注重以“整体性”的方式优化测试

测试型评价依据所考查的能力指标的差异,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间接的”或称为“分析性”的,即通过传统的标准化客观题型,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考查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聚焦于语言内容,较少涉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很难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脱离语用目的的教学,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种是“直接的”或称为“整体性”的方式,即通过听、说、读、写等单项或综合技能的运用活动,使学生的能力整体地展现出来。这一考查方式的立意在于呈现学生在语言知识之上,综合运用交际策略、文化理解等多维度才能的可能,以此推断他们在真实交际中的表现。显然,从这一立意出发的“整体性”测试是更符合语言规律也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笔者就从对部分“整体性”测试案例的分析着眼,探寻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的优化手段。

笔试案例:请阅读站牌,帮助Tony and friends找出可以乘坐的公交线路。

Tony can take Bus No. ____ to go to school.

Sally can take Bus No. _____ to go to the park.

Eric can take Bus No._____ to go to the library.

设计意图:本题情境设置上采用有意义的,能代表真实生活的形式,融合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际策略的考查。虽然站牌上出现的地名单词学生未必都学习过,但在给定的情境下应该不难推断出可乘的公交线路。掌握此类策略,有助提升阅读技能。

听力案例:听音,根据描述找出Ben卧室的照片。

听力稿:This is Bens bedroom.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his bedroom. There are 2 pictures on the wall. There is a clock beside the window.

设计意图:本题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考查学生能否听懂以“There be…”句型为主的描述性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来准确完成此类型的听力任务。如本题就需要先通过对图片的预读对比出两个房间的差异,然后在听音的过程中不断锁定相关的细节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

口试案例:我校即将迎来一支来自美国的小学生参访团,你正在参加陪同志愿者的甄选。甄选试题是:参考学校楼层索引,为美国小学生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设计意图:给出的索引为真实的中文版校园楼层索引,自然地带给学生交际的现实感。相比给出英文版索引,又增加了一个简单的口译步骤。在介绍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上,本题在情境上做了开放式的设计,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发挥的空间。

三、因势利导,相机而为的优化策略

小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班生数众多、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教学现状,是否具备可行性和便利性,是教师们对评价手段进行取舍时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目前,在类似单元考、期中考这样的定期纸笔测试上,普遍的做法是由地方教研部门来完成试题的设计。通用试卷适用学生面广,它的采用也让教师大大地节省了精力,是服务师生的良策。但是,对于班上少数英语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学生,通用试卷就显现出局限性,无法全面检测其能力层次,对其根本不构成挑战,测验结果自然也不产生激励作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可能逐渐轻视课内的英语学习。要避免这种后果,教师需要为这些学生提供适配其能力的试题,附加题就是理想且易行的手段。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通用试卷后把任务单独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在剩余的考试时间里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任务来完成。最后,根据完成情况,以附加等级或评语的形式记入测验评价结果中,让学生得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锻炼机会,体验成就感,获得激励。

四、互评提升时效,翻转优化讲评

笔者曾对本校三年级学生展开过一次针对小学英语评价的问卷调查。其中,就学生对各种评价方式的看法这一维度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堂测试,给出学生分数”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自己英语学习的学生占到45%,追求反馈的时效性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但目前的现状是小学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大考、小测结束后,如果等到下一堂课反馈,那就错过最佳时效了,学生甚至可能遗忘了测试内容。在教师的协助下,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反馈时效。比如,常规的单词听写,在考前预告测试范围,考后学生互评。过关的学生即可在课后免做机械性的抄写练习,未达标的则还需要对错词进行订正和有针对性地强化记忆。这能对大多数学生背诵单词产生一种促进。

在常规的试卷讲评环节,通常是由教师作为讲解人向學生分析讲解呈现标准答案。然而,教学中笔者发现这样的讲评套路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有效注意,但角色翻转能够有效地扭转这一状况。具体的做法是,在讲评时呈现尚未批改的试卷错题照片,请学生来找出错误并尝试讲解。让学生翻转成为讲解人,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更有助于他们自己厘清易错的难点。

在现行的升学制度和社会环境之下,学生和家长恐怕还很难超脱“考什么,学什么”的窠臼。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测试型评价,用好考试这根指挥棒,让教与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测试优化语言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幽默大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