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杆菌制剂对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

2017-07-01梁迪张青

中外医疗 2017年13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机制

梁迪+张青

[摘要] 目的 探討乳杆菌制剂应用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葡萄球菌、乳杆菌、肠杆菌的变化,同时比较阴道分泌物的pH,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非特异性阴道炎应用乳杆菌制剂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1、17、12例,总有效率为48例(80.00%)。患者中出现过敏3例,食欲不振3例,腹泻1例,共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患者的葡萄球菌数、乳杆菌数以及肠杆菌数,治疗前分别为(5.39±0.74),(5.15±1.48),(5.20±1.01),治疗后分别为(3.61±0.52),(8.00±0.69),(3.25±0.65),治疗后,患者的乳杆菌数明显升高,葡萄球菌数和肠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平均pH值,治疗前为(4.98±0.30),治疗后(3.85±0.19),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乳杆菌对葡萄球菌和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 应用乳杆菌制剂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乳杆菌数明显增多,能较好的调整阴道微生物环境,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 乳杆菌制剂;非特异性阴道炎;治疗效果;机制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53-03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lactobacillu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vaginitis effect and related mechanism research.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in June 2014 to June 2016 study of 60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vaginitis,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he change of staphylococcus, lactobacillus, enterobacter, comparing the vaginal pH, observe its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Nonspecific vaginitis after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preparation treatment, powerfully, effective and invalid 31, 17, 12 case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48 cases (80.00%);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3 cases), loss of appetite (3 cases), diarrhea in 1 case, a total of 7 case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1.67%;In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number, number of lactobacillus and intestinal bacteria number,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5.39±0.74),(5.15±1.48), (5.20±1.01),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3.61±0.52), (8.00±0.69),(3.25±0.65),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the number of lactobacillu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 coli than befor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Contrast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Vaginal pH value on average, for (4.98±0.30)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3.85±0.19),Contrast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After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preparation to treat nonspecific vaginitis,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d obviously, lactobacillus number increased obviously, can better adjust vaginal microbi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patient's health,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Lactobacillus preparation; Nonspecific vaginitis; Treatment effect;Mechanism

非特异性阴道炎是妇科病的一种,一般由链球菌、阴道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引起的阴道发炎,叫非特异性阴道炎[1-2]。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已婚女性,但在少数未婚女性中也可以见到,其主要临床表现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脓性和血性,pH值偏碱性,外阴肿痛,瘙痒,有灼热感,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严重会出现溃疡和大面积湿疹,外阴出现毛囊炎,甚至苔藓样变,皮肤粗糙,增厚,给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3-5]。为了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应用乳杆菌制剂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已婚女性,其中患者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5.08±5.25)岁,病程5~16 d。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非特异性阴道炎,且自愿接受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在近期均为接受过其他治疗,同时排除相关精神障碍性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女性。

1.2 诊断标准

①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甚至呈面糊状,量则不定;②正常人阴道分泌物的pH值为3.7~4.5,而在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中达到5.0~5.5;③阴道分泌物呈鱼腥味,胺含量较高,活动后或性交时加重;④阴道分泌物在湿涂片中可以见到经线索细胞。上述标准中第4项为比需诊断标准,4项中具备3项即可诊断为非特异性阴道炎[6]。

1.3 治疗方法

对60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杆菌制剂治疗,用药前清洗外阴,清洁双手后,将药品放入置阴道深处,1次/d,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得进行性生活,阴道内避免使用其他任何药物。疗程结束后,检测阴道分泌物的pH,葡萄球菌数、乳杆菌数以及肠杆菌数,并对阴道微生物进行培养。

1.4 观察指标

观察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pH、葡萄球菌、乳杆菌、肠杆菌的变化。

1.5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患者治疗显效表现:阴道微生物分布在正常的范围内,阴道炎的症状明显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5%;治疗有效表现:患者的阴道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10%;治疗无效表现:阴道微生物分布任然是异常状态,阴道炎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该次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检验患者的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进行χ2检验,患者治疗前后的葡萄球菌、乳杆菌、肠杆菌等指标属于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60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中,显效31例(51.67%),有效17例(28.33%),无效12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患者中出现过敏3例,食欲不振3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7/60)。

2.2 阴道各菌阳性平均对数值比较

患者的葡萄球菌数,治疗前为(5.39±0.74),治疗后为(3.61±0.5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乳杆菌数,治疗前为(5.15±1.48),治疗后为(8.00±0.6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肠杆菌,治疗前为(5.20±1.01),治疗后为(3.25±0.65),治疗后,患者的乳杆菌数明显升高,葡萄球菌数和肠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平均pH值,治疗前为(4.98±0.30),治疗后(3.85±0.19),阴道平均pH值治疗后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

2.3 生物拮抗实验

肠杆菌单独培养24 h后活菌数与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混合培养下活菌数相比,明显较高,可见乳杆菌对肠杆菌的拮抗作用;而葡萄球菌单独培养24 h后活菌数与葡萄球菌和乳杆菌的混合培养下活菌数相比,明显较高,36 h后,活菌数均减少,可见,乳杆菌对葡萄球菌的拮抗作用,可发现乳杆菌对葡萄球菌、肠杆菌都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3 讨论

非特异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于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从而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的,该病的治疗较为棘手,且容易复发。患者多因混合感染所致,包括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包括外阴瘙痒、异味、白带增多等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对患者的生理和身体造成双重伤害[7-9]。而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的乳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少于正常女性,所以用乳杆菌制剂治疗该疾病有着明显的效果[10]。从该次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的葡萄球菌数治疗后为(3.61±0.52),乳杆菌数治疗后为(8.00±0.69),肠杆菌治疗后为(3.25±0.65),患者的乳杆菌数明显升高,葡萄球菌数和肠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平均pH值治疗后(3.85±0.19),阴道平均pH值治疗后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董德刚等[11]的研究中,患者的葡萄球菌數治疗后为(3.63±0.55),乳杆菌数治疗后为(7.99±0.71),肠杆菌治疗后为(3.27±0.63),阴道平均pH值治疗后(3.87±0.18)。该次研究结果与董德刚等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见乳杆菌制剂能改善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微生物内环境,从而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次研究数据中60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显效31例(51.67%),有效17例(28.33%),无效12例(2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7/60),在吴凤英[12]的研究中,采用乳杆菌制剂治疗的患者中,显效(52.4%),有效(28.6%),无效(1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采用乳杆菌制剂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乳杆菌对阴道的酸性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阴道炎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治疗。该次对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杆菌制剂进行治疗,取得的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乳杆菌有增强阴道环境的生态效应,调整了微生态的失调,治疗作用明显,达到可以治病也可以防病的作用,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艳. 双唑泰栓+乳酸杆菌二联用药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2,12(5):77.

[2] 王伟.双唑泰栓与乳酸杆菌联合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4):91-92.

[3] 吐尔逊古丽·海木都拉,王婧 .试论保妇康凝胶和乳酸杆菌在非特异性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1):40-41.

[4] 张小松,赵更力,毕蕙,等.不同方法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6(5):425-427.

[5] 张莉. 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6):41-42.

[6] 趙品红,徐琳,李楠,等.保妇康凝胶与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2):1949-1950.

[7] 杨莉秋. 双唑泰栓结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6,29(12):135.

[8] 林淑文.双唑泰栓与乳酸杆菌联合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2564-2565.

[9] 慈海燕.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43-544.

[10] 何光秀. 双唑泰栓与乳酸杆菌联合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5(1):96-98.

[11] 董德刚,常德安,李芳,等.乳杆菌制剂对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4(2):14-18.

[12] 吴凤英.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65.

(收稿日期:2017-02-06)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