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地区地名缀字选释

2017-07-01杨宝祥

生活文摘 2017年2期

杨宝祥

摘要:宝鸡是炎黄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十分悠久的人文历史,地名以其地域文化特点和深厚文化积淀成为宝鸡历史研究的重要信息源,也是地名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实体档案。宝鸡地区的地名复合“三观五缀”的特点,本文通过缀字作以简释,挖掘宝鸡地区地名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发觉村落文化,留住乡恋,发展乡村游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宝鸡地区地名;缀字;简释

地名是人们共同约定给予地理實体的语言符号标记,它把千千万万的地理实体和大大小小的地域区分开来,发挥着最基本的作用。宝鸡是炎黄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十分悠久的人文历史,地名以其地域文化特点和深厚文化积淀成为宝鸡历史研究的重要信息源,也是地名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实体档案。

宝鸡地区的地名就其命名规律而言,符合“三冠五缀” 的特点。“三冠”指“冠姓”、“冠数”“冠位”,“五缀”指“缀地”“缀住”“缀行”“缀社”“缀商”。冠姓,即以姓氏作为识别地名的主要元素,如谭家庄、高家村;冠数,如三合村、五里巷;冠位即表示方位,如东仁堡、南坡村。缀地,就是地名中缀以实体地理地貌,如郑家山、石坝河、长寿沟;缀住,在地名中突出居住的场所,如马营、齐家寨、西堡;缀行,表示地名中有交通元素,如石桥,经二路,东闸口;缀社,以所处场所的寺、观、庙、祠为命名特点,如卧龙寺、花花庙、小庵;缀商,地名中体现了商业特色,如底店、神麻铺、新集。根据不完全统计,宝鸡地区的地名缀字有数十种之多。仅表示地理地貌的有山、川、原、水、河、溪、沟、滩、泉、洼、湾、池、坝、渠、塘、岭、堎、峡、梁、坪、坎、岔、洞、台、岗、谷、道、槽、堆、垭、垭壑、头、嘴、窑、园、巷、林、桥、口、门前、崖、峪、凹、坳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缀字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一方面与全国各地的命名缀字大致趋同。下面,我们列举一些有宝鸡地域特色的缀字作以简释。

宫。一般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后来也将祭祀神祇的场所称之为宫。宝鸡地区在漫长的封建王朝有多处帝王居住的宫殿或离宫,如平阳宫、成山宫、蕲年宫等。把宫作为缀字,其地名自然十分显赫,有着不同寻常的皇家气度,如九成宫。

庙。庙作为缀字的地名不胜枚举,说明宝鸡地区庙宇众多,印证了宝鸡人自古“好稼穑务本业,又好祀神”的民风。以庙作缀字的地方,大多能找到古庙遗迹,碑碣等残存遗物更能佐证其地名的渊源。此类地名的代表主要有财神庙巷、石羊庙村、太公庙村等。

寺。法门寺是宝鸡人引以为豪的佛教圣地,是宝鸡的名片,这样的地名自然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燃灯寺、卧龙寺、钟楼寺等地名自有其深厚的根基。

庵。庵的本意是圆形的小屋,后来引申为女性出家者修行的场所。这样的缀字,有诗意,也不乏清静的意境。如陈仓区的小庵、眉县的官村庵。

陵。陵本是大土山的意思,后来指高大的陵墓,引申为帝王的陵寝。这类地名的代表为岐山县的孝陵、凤翔的塔陵。

冢。冢本指古墓,以冢作为地名缀字在全国亦不多见。如陈仓区贾村镇的马冢村,凤翔县的六冢村、双冢村,眉县的蛮王冢。

驿。指驿站,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凤县有多处缀以驿字的地名,如松林驿、草凉驿。

铺。指驿站,旧时既住有官家的铺兵、养有铺马,还有供商旅休息的场所。这类驿站最终形成了相对繁华的商铺聚居点,如金台区的十里铺,凤县的红花铺、双石铺。

关。关在古代指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宝鸡地区的关隘以大散关为最有名,陇县的固关,眉县的斜峪关,凤县的方才关、马岭关是代表性的地名。

城。旧时指城邑四周的墙垣,也指城池。宝鸡地区以城冠字的地名多于缀字的地名。如千阳县水沟镇的梁武城,麟游县万家城,凤翔县柳林镇的洛城

堡。堡是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建筑物,多指清代咸同时期构筑的土堡子。用堡作为缀字的地名不胜枚举,以市区的玉涧堡、陈仓的东、西、南、北堡为代表。

寨。旧时驻兵的营地,也指防守用的栅栏围子。陇县的火烧寨,眉县的齐家寨是其地名代表。

坞。坞亦指防守的城堡,多涉及军事防守。坞字的使用多以旧时驻军或有城堡遗迹为缘由。今凤翔县多有坞缀字地名,如尹家坞,义坞等。

营。营指军队驻扎的地方。宝鸡在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很多次战争,留下许多营字为缀字的地名。如渭滨区的马营,岐山县的麦禾营、右卫营,凤翔县的石家营、老营等。

务。务多指掌管贸易和税收的机构。务缀字的地名大部分在凤翔县,如尹家务乡,南旗务、北旗务、小旗务、雒家务、庞家务等。

屯。屯指防御性围墙的寨子,带有临时性住所的意思,如军屯,屯垦,以后演变为村落。屯作为缀字的地名在宝鸡地区非常稀少,其代表为凤翔县的八旗屯、河南屯。

仓。仓是储存五谷的建筑物,旧时多指官仓和义仓。陈仓区的蜀仓因三国时诸葛亮屯粮而得名,该地名至今仍在沿用。另外扶风县有牛仓村。

塘。塘作缀字因明清时期驻扎塘兵得名,塘兵是明清时期地方官兵的一种,有明确规定的员额,如《宝鸡县志》“营制”一栏记载“底店镇塘兵五名”。此类地名较少,如坊塘。

坊。坊在宝鸡的地名中一般指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大部分非里巷。如纸坊、油坊。眉县的教坊则源于古时候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亭。亭是秦时设置的基层行政建置,《汉书》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宝鸡地区的亭缀字来源一般指狭义的亭,即与亭子有关。这类地名以麟游县的两亭镇,眉县齐镇的官亭为代表。

里。古代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后来里演变为村,乡里即乡村。里在明清时期为行政区划单位,后来逐步被保、甲所替代。但宝鸡仍有里缀字的地名,凤翔县的南小里、北小里,陈仓区的报里(今已讹传为报李)。

社。古时的聚居点,因二十五家置一社结盟而来。宋代时成为规范的邑、里,即相当于现在的村。凤翔柳林的大槐社村、千阳县的普社村,金台区蟠龙镇的南社、北社是以社为缀字的地名代表。

宝鸡地区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严谨、科学、完整的确定地名冠字、缀字的含义,必将为发掘村落文化、留住乡愁,发展乡村游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