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护理接触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7-01周艳妮吕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因性卵巢癌化疗

周艳妮 吕艳

(松滋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湖北 荆州 434200)

治疗性护理接触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艳妮 吕艳

(松滋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湖北 荆州 434200)

目的 探讨治疗性护理接触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接触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癌因性疲乏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护理接触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卵巢癌;治疗性护理接触;心理及生活质量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辅助化疗杀灭癌症细胞并预防转移,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卵巢切除后,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且化疗对机体毒副作用明显,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压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对卵巢癌患者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视。治疗性接触属于无创性护理范畴,通过接触、沉思、想象等方法促进患者心理放松,恢复正向心理[2]。本研究对卵巢癌患者采用治疗性护理接触,观察其对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51.6±8.3)岁,病程1~4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9.5±7.8)岁,病程1~6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卵巢癌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均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治疗方法,KPS评分>6分,预计生存周期>6个月;其中,高分化癌26例、中分化癌34例、低分化癌22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治疗方法、癌症分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护理接触。①治疗性接触。患者均在播放背景音乐、控制背景噪声的条件下进行治疗性接触10 min,提供安全、舒适的氛围,治疗性接触内容包括平静、沉思、想象、交谈等,与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两人平静对坐,引导患者放松身心,促进症状及痛苦缓解[3]。②对话交流。共治疗20 min,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指导,告知患者本病的治疗方式、用药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使患者打消治疗顾虑,增加对化疗的耐受性[4]。③其他护理。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规范日常饮食,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被呵护和被关爱,最大程度优化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通过癌因性疲乏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3方面评价。癌因性疲乏情况评价:0分为无疲乏,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严重疲乏,得分越高表示疲乏程度越重。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及抑郁自测量表(SDS)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2 结果

2.1 护理后癌因性疲乏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癌因性疲乏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癌因性疲乏情况比较[n(%)]

2.2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3 讨论

卵巢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因此护理方式的是否得当对于患者治疗结局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在卵巢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心理更为脆弱,化疗的不适会加重患者负面心理状态,传统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患者心理个体化的护理,对患者明显的情绪波动缺乏应对措施,造成治疗效果不佳且影响生存质量。

接触性治疗是一种研究理论,认为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均存在能量场,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看不见的辐射波,使人类与环境能量场产生相互作用,通过观察性格、经历、感知和表情得到测试结果。治疗性护理接触能够体现护患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治疗性接触和心理对话交流使患者产生平静、放松的感觉,身体上获得一种无疼痛、无烦恼且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状态,从而解除症状的影响,减轻痛苦,到达超越疼痛与烦恼的状态。因此,这一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可激发患者的自身潜能,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轻度癌因性疲乏显著增加,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明显减少,说明治疗性护理接触能够减轻患者躯体痛苦,起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使患者能够正视自身面对的问题,积极对待后续治疗。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说明手术及化疗对患者的心理冲击较大,经过护理后,专业心理疏导及鼓励有利于心理状态调整,消除心理疲劳及消极心理。

综上所述,治疗性护理接触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梁燕飞,洪燕,黄雅宇,等.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1):1704-1705.

[2] 杜小雅.持续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生物治疗患者负面情绪、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7):2520-2522.

[3] 张建荣.治疗性接触应用于卵巢癌患者的护理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16):99.

[4] 胡学军,黄津芳.治疗性接触:保持平静及对话交流:乳腺癌患者的感知过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73-174.

R 473.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117

2016-12-21)

猜你喜欢

因性卵巢癌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跟踪导练(二)(3)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