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趣味”设计

2017-06-30陈佩恩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趣味趣味性数学教学

陈佩恩

摘要:小学升入初中,数学从形象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计算到说理,从静态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和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很多新生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变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把“趣味”融入其中,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趣味性;设计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强调数学的严谨推理,更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忽视了它的人文价值。学科生动有趣的一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导致七年级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新课改后,教师要“以生为本”,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的例子、故事,创设“趣味”的情境,穿插 “趣味”的语言等,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是幽默的、美丽的、感性的,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学习数学,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抑制学习中的惰性,保持敏捷的思维,愉快的进行学习。

以下谈谈我在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趣味教学材料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激发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告诉我们,如果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其趣味性,学生的动机就会朝着稳定、持久的方向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新教材在外观上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改变,特别在内容上,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设计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情景,为教材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体现在:

1.每一章的开头增加了章头图和章头问题,这种设计能使学生眼前一亮,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七上《几何图形初步》就是展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图片,带领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存在于身边生活中,恐惧心理一下子就消除了。

2.每一章都设计了“阅读与思考”和“观察与猜想”,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3.每一章教材中,都有一个实验与探究和教学活动,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通观察、分析、猜想、试验、推理、反思、交流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积累了学习经验,逐步学会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材在内容上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合理的教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有趣的教法吸引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一节课下来情绪体验不明显,假如教师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吸引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趣味教学。

1.史料法

数学史丰富和发展了中学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资源,也为学生探索数学发展规律提供了舞台。数学史上的中外名人轶事层出不穷,他们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奇妙的猜想、完美的推理等对学生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见缝插针”的运用这些史料进行”趣味”教学。例如在引入负数时,适时介绍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不但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还让他们意识到负数是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数学家及有关故事,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介绍古今中外对方程的研究有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对消与还原》,中国古代有《九章算术》、李善兰故事等,通过这些事迹与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为学生树立了楷模,提升数学教育的目的。

2.游戏教学法

马丁.加德纳也曾指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游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适时穿插一些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探索新知。由于游戏有趣,可动手操作,又可竞争,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所以会很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目标上来。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适时利用游戏法进行“趣味”教学,让他们愉快的“动”起来。例如:在讲授有理数混合运算时,我让每小组学生自带扑克,组内进行算二十四点比赛,促使他们熟练掌握了有理数混合运算。学生通过积极的心态参与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抽象的内容,在游戏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诙谐语言法

数学语言往往是比较严谨、抽象的,教师如果单纯用数学语言来讲解定义、定理、推导公式,数学课堂就会显得死气沉沉。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活泼的,宽松的课堂局面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或顺口溜,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数学,在笑声中更加理解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趣味”语言。例如:在归纳绝对值时”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什么?”学生容易答成是正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数是什么?”学生容易答成是负数。两个答案都把0漏了,这时我就开玩笑说:“0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学生哄堂大笑,后来就很少错了。我们也可以在教学难点处设计”趣味”语言,例如:在教学“移项”时,学生易把符号弄错,我抛出一句顺口溜:“移了就变,不移不变”,轻松的解决了移项变号这个难点。我们更可以在情感培养上设计“趣味”语言,例如:在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这一课时,由古诗《题西林壁》配乐朗诵引入,得出一个生活道理:我们在不同的方向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看待一件事和一个人要从多角度去看,否则就是片面的。你们看,数学世界不也很具有人情味,蕴涵人生哲理吗?这样学生不仅感到有兴趣,而且心灵上也有顿悟。

4.以美激趣法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数学美有着诱人的魅力、神奇的力量,如:数学公式、定理的形式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推理的严谨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学生的内心就会“为美动容”,并会运用这种“美”解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审美情操。例如:在教學相反数时,我从数轴对称上去理解相反数,分布在数轴原点两侧,到原点距离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左侧是负数,右侧是正数,如同一对孪生兄妹。再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我提供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片的同时抽象出空间与平面,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区别。endprint

5.直观教具法

直观教具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可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接触,感知,把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应在课堂中借助教具把教学从呆板变为灵活,抽象变为直观,空洞泛味变为新鲜有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带一些魔方、茶叶罐、球等教具,让学生感知点线面體,这样对于区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是大有帮助的

6.操作探究法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探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作为基点,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则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总结,即培养了探究能力,又可以提高创新精神,更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活动《用方程解决日历问题》中可以这样设计,要求每位同学事先准备一本日历,通过不同形状的方框圈数,找出上下两数,左右两数的联系,什么时候方程的解不符合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不仅快速感知应用题如何设列解答,而且能让学生深刻的,多个角度的理解“方程的解”和“应用题的解”还需进一步检验。

7.联系生活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适时抓住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鲜活的例子,把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揭示其数学本质,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学会了后又用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问题不那么“冰冷”和“高高在上”而是“现实的”“亲近的”。联系生活教学有两种,一种是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对于方程3x=5(x-2),请你赋予它实际意义,并求解,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编出各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应用题。这样不但解决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种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所有的应用题都要先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归结为设什么为未知数,等量关系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方程的解符合实际吗?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从而培养了他们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

8.媒体演示法

数学语言、概念、推理都是抽象的,让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如果教学手段再如此单一,黑板和粉笔,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能做到图、文、声、像、影并茂,把数学教学中抽象的转化为形象的,把动态和静态完美结合,也能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视觉和心理上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不同 ,有些学生因为努力了有所收获,他们会主动学习;有些学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上课似乎也在听,但是他们害怕发言,害怕作业,更怕老师“看不上”他;有些学生就认为“反正我学不好,我就不学了”。之所以产生这些想法,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价值没有得到肯定,假如教师能充分地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哪怕投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并且实行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力求全体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绝不能一味的追求“趣味”而“趣味”,否则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数学大世界》 2016.8 李克俊

[2]《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 2012.5;马永林 庞召

[3]《数学文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方延明

[4]《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淳安县汾口镇一中;余菊春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东塍中学 317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味趣味性数学教学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午睡的趣味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