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2017-06-30陈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核心素养

陈思

摘要:本文介绍了校本教材的含义、意义及特点,强调了教材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论述了校本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点思考。

关键词:校本教材;编写方法;开发与研究;核心素养

一、校本教材含义和必要性

“校本”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州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形成一定的观点。”通过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可以增加更多的课上互动的环节,增设一些生活实例,甚至一些趣味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更好地体现数学价值。

二、校本教材中应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

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作了《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

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在学生观察、实践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具体内容时应把相关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体现综合的价值。在统一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重新组合调整课程的顺序。教学内容应体现少而精,教材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素材。

三、校本教材内容模块的形式及特点

1.教材设置能体现时代性、地方性、适用性

校本教材中素材的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适用性。

教材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符合课程大纲要求的素材,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特点,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规律的,也是很有趣的。

2.教材内容的形式包含专题练习、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等

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六讲:第一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讲: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三讲:三角函数;第四讲: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五讲:数列;第六讲: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七讲:立体几何;第八讲:平面解析几何;第九讲:算法初步、统计;第十讲: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十一讲: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十二讲:不等式选讲。

四、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的若干点思考

1.避免生搬硬套,照抄课本或者资料

在教材编写的内容上,要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这样才能使校本教材发挥其应有的意义。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的规律,尽可能用他们乐于接触、有数学价值的题材,如选择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

2.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避免模块的相对孤立,偏重知识的系统性

在知识的呈现上,应该注意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使知识体系既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又要有一定的跳跃性。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相邻学科的有机联系,做到相互渗透。并且注以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问题情境。例如高中新教材“平面向量”的教学,可以利用向量的物理背景引入。物理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向量的案例,它们构成了引入向量的素材库。这样的引入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揭示了过程教学的意义。

3.教材的设计应避免单纯的知识点介绍,教材应赋予新的涵义

校本教材的设计应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合作协商和意义建构等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材中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师讲解知识的手段,而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协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认知工具。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与媒体等教学要素都被重新下了定义,它们成为学生发展自身能力的载体。

4.教材的编写应避免循规蹈矩,一成不变

旧版教科书里某些知识点的介绍存在有瑕疵的地方,那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直言不讳的指出,或者重新定义。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在讲抛物线的定义时,这样说。形如图1所示平面中到顶点F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所有点的轨迹构成抛物线。定义里面没有强调“定点F不在定直线L上”,而当定点F在定直线L上时,动点的轨迹是直线而不是抛物线。因此,课本上抛物线的定义是有瑕点的。

5.教材的编写应注重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可分为三类:操作性数学实验、模拟性数学实验和思维性数学实验。操作实验的模式是:模型——操作——发现——猜想——验证;模拟性实验的模式是:实例——模拟——发现——猜想——验证;思维实验的模式是:问题——探究——发现——论证——应用。

比如,在学习椭圆的第一堂课上,教材编写应该先引导学生动手亲自探究椭圆的概念:先明确要求,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按课本的要求画椭圆,其次再用多媒体演示画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在此基础上教材应提出如下问题:纸板上的作图说明了什么? 在绳长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固定,能画出图形吗?根据以上画图实验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6.教材呈现的过程应注重与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让教学媒体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如在讲解函数y=Asin(ωx+φ)的系列图像时,通过参数A,ω,设置变化从函数y=sinx的图像变化逐步得到 y=sin2x、 y=sin(2x+π/3)、y=3sin(2x+π/3)的图象,以及函数图象中的参数对任何两个间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教材的编写除了做到以上四个避免,两个注重之外,还应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正。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校本教材研讨,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和交流,有效促进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卫东主编:中学教学参考[J]南寧,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9年8月第23期。

[2]舒承智,符辉主编:中学教师视野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姚丽行主编: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比版社,2005.6。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南校 236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核心素养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质量的评估体系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