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

2017-06-30郑进嘉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2期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

郑进嘉

摘 要: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自动化配电系统的综合性能要求逐渐提高。但我国部分地区在建设系统的过程中,规划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光纤通道架设密集,遥控、遥信、遥测等未根据主站实际能力来设计,导致配电自动化性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需要将规划设计工作做好。基于此,从供电可靠性入手归纳供电区域,对所应用到的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并引入差异化规划原则展开探讨。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差异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103

目前,在我国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系统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本身与不同供电区域相结合。根据区域状况选用适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即遵循差异化规划原则,这是建设配电自動化系统的一种重要指导原则。然而,如何才能引入此差异化规划原则,已经成为了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一大难题。本文对“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其意义重大。

1 供电区域

按照现阶段电力系统建设的供电可靠性,可将供电区域分成6类,主要包括:①区域内负荷达到30 MW/km2以上的区域,供电可靠性不许维持在99.99%,也可称作“A+区域”。A+区域内包含市中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②区域内负荷达到15~30 MW/km2的区域,同A+区域一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较高,此类区域即为A类区域。③区域内负荷达到6~15 MW/km2的区域。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此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可以维持在99.965%左右,例如地级市市中心区、重点城市市区等,也被称为“B类区域”。④区域内负荷达到1~6 MW/km2的区域,供电可靠性需要维持在99.897%左右,例如地级市市区、发达城镇等均可以归纳到此类区域内,即为“C类区域”。⑤区域负荷在0.1~1 MW/km2的区域。此现象在城镇供电区域、农村供电区域较为常见,这类区域被称为“D类区域”。⑥区域内负荷在0.1 MW/km2以下的区域,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通常情况下,该类区域中可包含偏远农、牧区,也被称为“E类区域”。

2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内关键技术应用

2.1 主站规划设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需做好主站设计工作,并将其细化,分为小、中、大模式和前置延伸模式。其中,前置延伸模式需要主站在监控区域范围内进行前置延伸看,主要是为了采集区域数据信息,达到就地监控的目的;而小、中、大模式,主要以可扩容平台作为核心内容,确保它与EMS、PMS、GIS等相关系统,通过信息交互总线达到互联的目的。这样就能达到配电网信息共享和整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配电网图模,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故障监控与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主站建设来说,应以信息接入量为相关参考依据,例如小型主站信息接入量保持在10万点内,中型主站信息接入量保持在50万点内,而大型主站接入信息量则大于50万点。这时,要注意区分硬件设备、配置软件模块,大型主站需要在SCADA软件的配置下,引入其他的故障处理模块、信息交互模块以及应用软件;而中型主站配置高级应用软件具有可择性,小型主站主要模块为SCADA模块、故障处理模块和信息交互模块。

2.2 通信与终端部分设计

在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时,确保终端合理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终端以“三遥”“二遥”为主,其中,“二遥”指的是符合上报故障数据信息、遥测电流等功能需求的终端。在实际设计时,开关部分不需要电动操作机构的引入,而如果终端具有本地保护的功能,则应做好电动操作机构的配备工作,不仅可以引入无线专网应用来实现终端功能,还可以引入GPRS方式来完成。“三遥”主要表现在上报故障信息方面,要求融入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并且需要在控制开关上装设电动操作机构。在非对称加密情况下,此终端的实现可采用光纤通道方式。

2.3 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主要以供电可靠性为主旨。从农村配电网方面分析,多体现出低短路容量、较长供电半径、较多分支等特点,因此可以快速切除故障,在主干线上设置三段式过流保护,并安装断路器。从城市配电网方面分析,多呈现出短路容量大、供电半径短的特点。当发生故障时,需要对电流值进行整定,可以选择级差保护措施,确保故障状态下分支线与主干线两者并不会互相干扰。

3 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在实际设计规划时,不仅需要确保继电保护、终端设计、主站设计的合理性,还需要考虑引入差异化规划原则。对于配电系统主站来说,可在县城中应用前置延伸模式,而大、中、小重点城市可分别设置大、中、小型主站。对于配电终端和继电保护,应以不同供电区域为参考依据来规划设计,例如A+区域可引入全电缆供电方式,同时配电终端采用“三遥”终端,降低故障发生率,并且出现故障时可及时恢复供电。A类区域配电终端采用“三遥”终端,选用电缆或者绝缘导线作为供电线路。此外,为了降低线路故障发生率,需要融入本地保护、“二遥”终端、GPRS通道。对于B类区域,在联络开关、线路上配置“三遥”终端,其他终端采用“二遥”终端和GPRS通道,可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对于C类区域,所有终端均选用“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对于D类区域,在应用断路器的情况下,选择三段式过流保护,并与“二遥”、GPRS通道相结合,可快速切除故障。另外,在实际规划设计时,需要做好重要用户的相关系统规划,规划工作以A+区域的方式为依据。

4 结束语

合理规划配电自动化系统可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实际规划设计时,需要按照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来划分不同的供电区域,明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关键性技术,通过引入差异化规划原则,让不同供电区域内建设的配电系统可以满足供电可靠性的标准规范,从而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健,林涛,赵江河,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11):52-60.

[2]刘冰,冯胜磊,刘化民.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48):139.

[3]谭媛,李浩,侯亚坤.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3):86.

〔编辑:刘晓芳〕

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2-0104-01

猜你喜欢

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
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探析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
关于配网管理与供电可靠性的研究与思考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配网故障快速复电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探讨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浅析提升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可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