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三探”,找寻初中语文教学蹊径

2017-06-30王耀楠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韩麦尔挖井于勒

王耀楠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切入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去,让教师和学生回归真正语文教与学的状态呢?笔者认为,“学”固然是学生的学,而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却取决于教师怎么“教”。“教”应该是教师的告诉、陈述、示范以及引领和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在学生疑而未得之时,教师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阅读“三探”入手,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一探——主题导读,引领阅读兴趣点

何谓主题,即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中心话题。有了这个中心话题,可以使教学指向更明确,教学环节更简省,教学氛围更强烈,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考点更鲜明突出,从而课堂结构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设计中清晰感受到“主题导读”对课堂结构的影响。例如一位教师执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由于本文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教学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取舍,以“快乐的童年”为主题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感知“快乐的童年”展开,将“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处生活置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视野考虑,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中,感受“百草园”美丽的四季风物,听美女蛇的传说,与作者分享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枯燥,但仍可以在后花园游戏;先生虽然严厉,但仍不失可敬、可亲,有时还很有趣。以“快乐的童年”导读,不仅让“百草园”“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融为一体,课堂结构清晰明了,还给了学生一个符合学生阅读心理,遵从单元教学要求的阅读视角,这一切都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有的课堂教师常常满堂问,学生被动疲于应付,教学环节支离破碎,而“主题导读”成功地避开繁琐提问,在流畅的结构中给学生创设了多元对话平台,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得到激发并张扬,最终求得实效。

二、二探——挖井深读,拓展阅读支撑点

学生阅读水平提高既需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还需静下来心来对文本进行深读。俗话说“挖井三千,不如打井一口”,用在中学生阅读水平方法上也是很确切的。如果我们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深读,形成若干口有收获的“井”,那么这些井就能构成阅读能力的支撑,当这些支撑点相对较多的时候,学生就能悟出阅读路径,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系。如何有效“挖井”,归功于教学问题的设计。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最后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供学生层层剥笋,挖井深读。“面对朝夕相处的韩麦尔先生,经历这次不同寻常的‘最后一课后,小弗朗士是如何评价他老师的呢?”这第一个问题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设计的关键词“高大”;“韩麦尔先生在小弗朗士心目中原来是个怎样的人?”则引领学生去阅读文本,初步认识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人”;接着问道:“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哪些表现让小弗朗士感受到的‘高大?”它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进一步认识到韩麦尔先生是个“爱母语”的普通老师。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弗朗士这种认识上的反差说明什么?很自然地进入到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升华“高大”。“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最后一个问题分析解答使学生认识到韩麦尔先生是个“爱国者”的形象,最后证明韩麦尔先生真正的“高大”之处。

这样通过挖井式深读,曲径通幽,引领学生渐入阅读佳境,在不悱不启之间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巧妙、圆满地实现了文本独有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三探——聚焦研读,夯实阅读着力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提倡在书本上圈、点、划、注,动用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叶老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读中生疑,有疑再读,最后解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时,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講,此谓“留白”。如果教师能够不经意间巧用这些“留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更能起到夯实阅读的着力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善于发现文本中言而未尽的地方,从中聚焦留白式研读,就可真正起到提升阅读效率的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了四种猜测:

1.刚开始于勒真发财了,但很不幸,遇到了金融风暴,回归穷困潦倒,于是于勒重新找到菲利普一家,会发生什么事?

2.菲利普夫妇认出了那个卖牡蛎的老人是于勒,生怕自己的女婿知道真相,但事与愿违,还是被他知道了,情节会怎么发展?

3.当菲利普他们刚登上哲尔塞岛,突然有个声音从背后传来“菲利普”,定睛一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卖牡蛎,菲利普会有何反应?

4.那个卖牡蛎的不是于勒,是眼拙,但与此同时,有个大腹便便的男子抽着雪茄,在跟妙龄女子聊天,呀!那不是于勒吗?菲利普夫妇会有什么表现?

当这些问题被抛出后,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自由地驰骋在“留白”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为本,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发掘、制造、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感悟文本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品味文本的艺术魅力。只要我们坚持主题导读这条线的引领,让学生触类旁通,并且精挑细选一些有价值的文本作为深度材料,用挖井的策略让学生浸入其间,形成自己的阅读积淀,并在文本训练点上聚焦研读,让学生走进作者心灵,体会写作意图,升华内心情感,这样的阅读课堂就会更加灵动,更富张力。

猜你喜欢

韩麦尔挖井于勒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随堂练习
下课之后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再议《最后一课》的插图
自私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