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7-06-29管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兔子野生动物兔子

管琳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教育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应该让幼儿回归自然,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产生情绪体验,触动幼儿的情感世界,为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下面我就此谈谈一些粗浅的探索和认识。

一、利用大自然培养幼儿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培养儿童爱护生物也做了细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他提出:个别孩子对待生物和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使我非常不安,孩子的那种乍看起来令人不解的残忍行为使我不安。他列举有些儿童灭杀小昆虫,从捉弄小动物让其痛苦中得到快感,他认为这些行为会出现在家庭冷漠的儿童身上,也会出现在正常环境里生长的儿童身上。而最令人焦虑的则是孩子,他们不以这些“微小”的凶狠行为和对美、对生活的冷漠为耻,这种行为和态度会逐渐发展成麻木不仁,乃至冷酷无情。这些行为与对孩子“爱”的教育是相悖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生物的爱也是“爱”的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孩子对生物的爱有两个好处:一是爱自然生物的孩子有欣赏自然美的心灵,会拥有真正的快乐;二是爱自然生物的孩子才有善良之情。我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特意在班級养了一只小兔子,并把孩子们看兔子时的情境拍摄了下来,再回放给他们看。孩子们发现兔子吃东西时一听到尖叫声马上就会竖起耳朵,看上去它很害怕的样子;硬把菜叶往兔子嘴里塞,它很难受;小朋友抓兔子时,兔子缩起身体,好像很不高兴;兔子轻轻地被小朋友抱在手臂里,它就乖乖地不动,很舒服的样子。最后孩子们发现要像对待小娃娃一样对待小兔子。然后,我抱着小兔子,让每位幼儿轻轻地摸一摸,这样既满足了幼儿亲近兔子的需要,也让幼儿学习怎样爱护兔子。此后,他们亲切地叫这只小兔子“小白”,同情、善良、仁慈的情感油然而生。我在一旁观察也被这种温情深深地打动啦!

这种由孩子亲身经历、自己体会的情感更加真实,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在自然的教育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孩子的爱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在与自然亲近中萌发环保意识

法国六岁女孩蒂皮写的《我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其中蒂皮和野生动物亲密无间的大量图片更是让人眼睛发亮,爱不释手。蒂皮的父母都是摄影师,长期在非洲拍摄野生动物。蒂皮从出生就随父母生活在野生动物中间。大象、鸵鸟、蛇、豹子等动物,一般孩子们只能在动物园里见到,一般家长也不敢让孩子去亲近。但蒂皮的书让我们看到,她几乎一出生就与这些“毒蛇猛兽”融为一体,仿佛就是它们中的一员。蒂皮可以和豹子一起翻滚,如同两个一起玩耍的孩子;蒂皮为蛇扫去道路上的沙石,蛇温顺地跟着她游走;蒂皮顺着大象的鼻子向上攀援;蒂皮骑在奔走着的鸵鸟的背上……她没有一丝畏惧,只有快乐。蒂皮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人类没有把野生动物当成“毒蛇猛兽”,那么野生动物原本就是人类的朋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已经很难有机会见到真正的森林,也很难有可能与野生动物为伍,但我们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我在农村支教一年来,春季带孩子到田野春游,秋季带孩子去农田拾穗!带领孩子欣赏春色,感受收获,观察昆虫,聆听鸟鸣!让孩子走进大自然、热爱自然。因为只有爱护好大自然,我们才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才能看到清洁的河流,才能拥有绿色的原野,才能有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

三、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对活泼好动、求知好问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点,让幼儿更多地探索大自然,从而提高幼儿的意志品质。

记得有一位朋友曾告诉过我,有一次她带女儿去登黄山,女儿几次说不想爬了,于是她说:“女儿,你要加油,山上有好多美丽的树在等你去看呢。”接着她女儿就有了精神,因为她对那些树产生浓厚的兴趣,她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树,于是就跟着妈妈一步一步登上了山。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些树,她欢快地跑到树旁,小眼睛瞪得圆圆的,她在仔细观察呢!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说:“妈妈,我认识它们,它们是青松。”她问女儿是怎么知道的,女儿说:“老师说的。它的叶子真的像针一样。”突然女儿接着说:“妈妈,它为什么长在山崖边?”她告诉女儿:“因为青松很厉害,它不怕风,不怕雨,什么困难都不怕,所以它才会在这里。”女儿接着说:“我也要比它还厉害,不怕困难。”那天,她还教会了女儿一首诗《青松》。下山时,女儿就再也没说过累,一直高兴地跑下了山。在不知不觉中,不仅使孩子增强了探索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生活中这样的教育契机随时都会出现,做个有心的老师或家长,善于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一定会起到雨露悄悄润心田,浇灌花儿鲜艳开的效果。

四、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声响、形态、芳香都是实实在在的,如蔚蓝的天空、变化多姿的云彩、青青的绿草、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茁壮的庄稼、壮丽的山河以及鸟儿的歌唱等等,这些都能对幼儿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使幼儿感受什么是美,使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所以说自然是一本呈现在孩子面前有色、有味、有形的活教材,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它。

让幼儿走出活动室和园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小溪流水、高山怪石的美,激发和引导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在孩子午饭后的散步时间,他们常常被一群小蚂蚁吸引,这时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去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排队,走路时抬食物。有趣的情境让幼儿感受活动美和排列美,无形中使幼儿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借助自然帮助幼儿理解,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力。艺术作品大多来源于自然,例如在画风景画时,幼儿对远近不同的景物难于理解,我们光凭嘴说,幼儿是不能理解的,于是我们带他们去公园、去河边、去田野看风景,帮助他们理解远近的关系,通过观察引导,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及欣赏美的能力。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然的美。如幼儿利用自然中丢弃的稻草制作了篮子、小虾等工艺品,利用休息散步时间精心收集了各种凋谢的花瓣、树叶,自发地创作了各种贴画作品;带幼儿到树林里拾树叶、捡树枝、采藤条和小草等进行手工制作,表达幼儿心中的故事;带幼儿到塘边、田边捏泥人,拾贝壳、田螺等制作玩教具;到小河边捡鹅卵石,涂色后拼图等。我们惊异于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废弃物,在这里却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总之,幼儿的健康心理离不开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在自然中成长,让心智更加成熟,让心灵充满阳光。充分利用大自然这本大教材,培养孩子爱心,锻造幼儿意志,感受生活的美好,健康快乐成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小兔子野生动物兔子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