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

2017-06-29胡丰亚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百叶民间文化民间艺术

胡丰亚

民間文化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具有民间自发性、传承性、民俗性的特征。民间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但是,幼儿对本土民间文化知之甚少,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刻不容缓。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据此,不得不引发作为教育者的深思,如何将优秀的地方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从而依托课程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民间文化传承教育?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现以长兴县民间文化为例,就以上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广泛收集

民间文化广泛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兴人,当然对当地民间文化从小耳濡目染,但是真正要上升到“教育内容”这一层面,很多教师对民间文化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因此,我们开展了长兴民间文化的广泛收集,为地方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做好基础性工作。

1.多渠道收集

长兴历来被称为历史名城,东南望县,陈朝开国皇帝诞生在这儿。同时,又由于地理位置处在交通要道,外地移民多,因此,民间文化丰富而久远。为了更广泛地了解到长兴的民间文化,我们充分发动家长、教师、幼儿、社会人士等,征集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风民俗等内容,教师走村入户,拜访民间艺人,和老人交谈,采集到许多传说、游戏等,如童谣《朗朗马腿》,只在乡下有个别老人带幼童玩游戏时吟唱。

2.多形式采集

民间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靠文字、语言很难体现,这给采集工作带来了困难。我们就采用录音、录像、照片、访问记录等多种形式。例如用方言来吟唱的童谣,用录音的方式;婚嫁习俗采用录像的方式;古建筑则采用拍照的方式等。通过多形式的采集,使民间文化的收集更生动、鲜活起来。

3.有深度收集

对民间文化收集不仅要范围广,而且针对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要细查。如果说粗查如走马观花,那么细查则是“下马观花”。例如民间艺术《百叶龙》,我们通过“看”“问”“查”“记”四个步骤,多次观看百叶龙的演出,向民间舞龙艺人、县文广局专业人员咨询、访谈,查找有关百叶龙的文献资料,并且及时记录文字和图片,我们了解到百叶龙的传说、历史渊源、出访演出等经历。细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民间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准确把握教育价值点的选取、教育目标预设等,有深度地收集为民间文化的开发打下基础。

二、精选内容

民间文化涉及的题材很多,包含地方风俗、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吉祥图案等等,如何识别、选择合适的、优秀的民间文化进行加工转化为幼儿园课程,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1.追随幼儿的兴趣进行粗选

中国古代学者王阳明强调幼儿教育必须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如果幼儿对民间文化不感兴趣,我们生拉死拽地让他们来学习、感知,那么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此,第一步粗选要追随幼儿兴趣。我们将收集到的民间文化信息布置成一个图文结合的展览,再配合播放录音、录像等手段,让幼儿自由宽松地感知民间文化,然后组织“你最想知道什么、最想学什么”等讨论,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教师大致知道了孩子们最想玩的是民间游戏,最想吃的是“麦田鸡(食物)”,最想看的是“百叶龙表演”“嫁新娘”,最想听的是神话传说……根据孩子兴趣,我们大致确定“民间游戏”“民间饮食”“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几个板块,删去了“民间建筑”这一类别。

2.遵循年龄特点细选

课程所提供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和幼儿的认知经验相符合,是幼儿能够理解、接受、表达的。民间文化多种多样,并不是每项都适合幼儿。因此,在进行具体民间文化内容选择时,我们充分关注适宜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例如,在民间游戏的筛选中,我们删去了“斗鸡”这一内容,因为幼儿年龄小,“斗鸡”游戏借助双方身体的撞击来完成,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适合幼儿。又如,民间艺术中的“百叶龙”舞蹈,对幼儿来讲不具有操作性,我们删去了学跳舞蹈的内容,把重点放在欣赏方面。

3.按照培养目标精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虽然民间文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但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优秀的、积极的、健康的,免不了有些糟柏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育价值来进行进一步的精选。例如,在民间风俗板块中,幼儿不仅对婚嫁习俗感兴趣,对丧葬、祭祀等习俗也很感兴趣,通过讨论分析,我们选择了对幼儿更有价值的“婚嫁习俗”这一内容。

三、分层融合

民间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使用统一课程,缺乏地方特色,地方民间文化融入课程尤为必要。

1.融入主题教学中

我们根据对已有主题的目标、活动内容的诊断、分析,可以将一部分地方民间文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例如,中国的茶文化悠远流长,长兴又是“紫笋茶”的故乡,有“大唐贡茶院”“陆羽茶庄”等等名胜古迹,因此在大班主题“我是中国娃”中,我们加入了“家乡的茶”系列内容。同样,在中班“红红火火过新年”主题中加入了“赛龙舟”这一内容。又如,我们开展“有趣的端午节”主题,将包粽子,挂香袋、划旱船、认识艾草等一系列内容组成一个主题。这些内容的加入,不仅充实了主题内容,而且使之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幼儿在主题学习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经验,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2.融入区角活动中

区角活动具有灵活性、自创性、随机性的特点,它以不同领域展开自主学习为特点,使得民间文化融入更加方便。例如我们将民间艺术中便于幼儿学习操作的手工艺制作投入到美工区;将婚嫁习俗改编的嫁新娘游戏安排到表演区;将民间童谣的录音带投入到语言区;将“百叶龙”改编的草龙游戏投入体育运动区等等。在区角中幼儿有了亲自操作感受的机会,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与民间文化有了亲密的接触。

3.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我们也巧妙渗透了民间文化的学习。例如,在早操的编排中,加入“方言童谣”“百叶龙音乐律动”等民间文化元素,使得早操富有地方特色,深受幼儿喜爱。又如,在早锻炼活动中,加入了大量的民间游戏,《抬新娘》《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再如,在午餐后、离园前,让幼儿三三两两玩一玩《抓七》《挑花线》等游戏,不仅孩子喜欢,也减少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融入环境创设中

环境是无声的教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地方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富有艺术美的特点,将其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中。如幼儿园的大环境创设,可分楼层进行布置:在一楼走廊上悬挂一幅幅蓝色蜡染布为底色的民间工艺品,有布老虎、木雕、生肖图案、吉祥剪纸等;二楼布置民间艺术展览,有百叶龙演出、旱船表演、舞狮、婚嫁演出的图片、道具等……通过环境的渗透,使幼儿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民间文化。

四、多方拓展

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于幼儿园课程中,无疑是实现“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通过各种活动将民间文化的精髓传承给下一代,维护文化多元性,而且还要不断探索民间文化的发展、创新之路。

1.拓展认知范围

地方民间文化虽然表现了当地的一些特征和民情风物,具有较强地域性和独特性,但任何一个地方和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同时代的冲刷、融合,中国的许多民间文化、生活方式和自然风貌都存在共性。因此,我们在开发民间文化课程资源时,应以点带面,帮助幼儿立足本地,不断拓展认知的范围。例如,在认识民间艺术《百叶龙》以后,让幼儿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也有龙的表演?他们的龙是怎么样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询问家长,引导幼儿了解到中国很多地方有各种各样龙的表演。如有竹节龙、板凳龙、布龙、草龙等,表演方式各不相同。通过认知范围的拓展,幼儿在认识本地民间文化过程中,拓宽了视野。

2.挖掘教育价值点

优秀的民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要学会发现、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例如,长兴的民间艺术《百叶龙》,经过教师们的研讨和实践,创编了《手工制作:百叶龙》《集体舞:百叶龙》《体育游戏:百叶龙》《音乐欣赏:百叶龙》《故事欣赏:百叶龙的传说》等一系列活动,其涵盖的领域有美术、音乐、健康、语言等,使这一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充分被挖掘和利用。

3.拓宽创造空间

民间文化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多少岁月积淀并形成的,它的很多内容有着固定的表现方法和程序。在实践中,我们试图根据现代社会需求和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中以民间游戏的玩法最為突出。例如,《抛香棒》游戏,我们从游戏玩法入手,鼓励幼儿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又如《抓七》游戏,我们尝试将“小石子”换成“软布小包”,并不断变换“小包”的大小、数量,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不仅充分给予教师创作的空间,同时通过欣赏—再现—表现—创作等环节,充分拓宽幼儿创造空间。

总之,民间文化要真正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幼儿认同并不断传承、发展,需要我们做长期的探索与努力,在实践中继续找寻融合和渗透的方式、策略,为民间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有益的经验。

猜你喜欢

百叶民间文化民间艺术
以长兴百叶龙文化为例谈非遗的视频化传播策略
第一次做百叶卷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百吃不厌百叶包
一对百叶封头注塑模具设计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